观课议课(基于一线教师的课堂观察——胡新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观课议课2020年8月26日 莲溪中学

上午授课老师:郭红梅

1、课堂现象:

开始时,用两个视频(5分多钟)展示与火力发电的相关内容

教育问题:

我的观点:

郭老师能把作业展示和火力发电用可视化视频来展现,给原本平淡无奇的知识赋予活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求知欲,是值得借鉴的,但由于在课标中,这部分学习目标是熟悉能源分类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仅仅作为非重难点部分,用了5分多钟,占据课堂时间稍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过实验会说明原电池的原理,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构成条件。所以能否把火力发电第二个视频,换成可视化图片,或者自己绘制的流程图更好, 这样学生在已有认知水平上可以理解并迅速进入下一环节,重点部分!

2、课堂现象或教育故事:

提出“为什么铜片上会出现气泡”问题后学生的假设和教师的引导

见解:

这里真实的课堂中,学生假设铜变活泼了,事实上,我们知道铜在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是确定的,所以活泼性也是确定的。 这样的假设可能会给其他学生造成误导或者错误印象。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提出合理的假设呢?

站在化学老师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第二个假设具有合理性,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做出合理假设呢?这是铜上产生气泡是铜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了吗,根据学生已有知识,铜在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在H 的后面,是不会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那么这里的气泡就要从其他角度来进行分析了,前面已经提到要把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而在氧化还原中锌失电子,氢离子得电子,酒精氢离子在哪得电子,根据铜上有气泡,我们可能判定是在铜上得电子,那就可以做出假设锌失电子,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铜了!这样一步步引导,可以让同学们体验分析问题的过程,培养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反思:在议课的过程中,我的语气还不是那么委婉,应该学会表达这节课我应该怎么做?就像胡老师所说的,在提出建议的同时,应该具体的指明方向性。

下午授课老师:张伟丽

1.教育故事

洗衣粉的前世今生展示生角色的互换。

见解:

学生展示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学生从倾听者变为主动表演者,课堂的创新,值得借鉴。是不是可以考虑,如何把学生角色转化的,更真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互动,而不是只是一名学生的讲述。

2.教育故事

砸金蛋环节

见解:

砸金蛋,用比较创新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值得许多老师借鉴的地方。这里同时让5名学生在讲台边等,一位同学砸金蛋,其他同学在黑板前等着,可能用时较长,如果是我,我可能会把问题分成四个不同的模块,几位同学同时砸完金蛋后,同时来做。

反思:

课堂的背后有有不同的故事,教育现象,通过观课议课活动,让我真正理解到了,你所看到的,你所想提到的,不一定是你所理解的,只有通过交流,通过来回议课,才能真正感受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从课标到观察点,对照自己的课,可以一一做出分析,对自我课堂的提升非常重要。感谢有机会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观课议课课堂实录第一部分

主持人:感谢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这样一场颠覆式教学,相信在座的很多老师呢,也没有太多的接触到项目式学习。所以在我们的观课之前呢我想请张老师就她对这节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给大家分享一下她在设计这节课背后的故事。

张伟丽:我先说一下什么是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在美国的中小学里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方法,在国内教育圈近几年来也很火。我为什么要选这节课呢?因为在年前我们跟着胡主任,参加了北师大魏瑞博士的项目式学习的课程研发团队,学了这个知识之后我在想我能不能用学到的知识来应用于我的教学,我就尝试着做了这样一节课。刚才大家也看了我的这节课,项目式学习它不仅仅是在讲课本上的知识。你们看了我的教案,上面有5个项目。这些项目中只有其中的一个项目是课本上的内容。也就是我的展示的三个项目中的第2个项目: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是课本上的内容,而第一个项目洗衣粉的前世今生和第三个项目探讨洗衣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些都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这些都和加酶洗衣粉是上下游关系,或者是平行关系。我在这五个项目呢,在本节课只展示了三个,其中第一个项目,校园调查组进行的采访调查以及发放调查问卷,只有通过调查才知道同学们在这次项目式学习中想要知道什么,这样我才能够依照调查问卷进行项目设计。第一个项目为接下来下来的项目奠定了基础。而最后还有一个洗衣小妙招,其实这个项目同学们也做了非常好的准备。由于时间关系,我并没有让这个项目在本节课中进行展示,我为什么让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和劳动节?联系起来呢,因为在3月20号国中共中央发布发表了一个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学生劳动意识非常的薄弱,我们在新闻中也经常看到一些大学生,或者是进入社会的一些年轻人走房之后都会偷偷的跑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把租的房子弄得太脏了,接下来的房客就无法入住。基于这样的一个目的,又是因为,嗯5月又是母亲节,为了感恩母亲,于是我把洗衣小妙招,这个项目变成一个课后作业:为妈妈洗衣服来感恩母亲。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下面我们来进入议课的场域之中。刚才胡老师对我们,今天上午。也对我们观察。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今天下午的议课环节做了简单的调整。各位老师呢针对。在刚才观看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现进行总结。你最想让大家研讨的课堂现象或者是课堂的问题。接下来哪位老师想发言?

崔冬梅:有讨论价值的教育课堂和故事。在这里呢?通过观课。张老师对洗衣粉的前世今生这一段的展示师生角色的互换。我觉得特别好,教师大变成了聆听者,学生呢。成了输出者。这一部分我觉得讨论起来非常的有价值。

主持人:刚才冬梅老师提出这样一个情景。刚开始师生角色的互换落到实处,能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坐的老师们可以说一下你们的看法。

解革:在这个阶段呢。学生展示出他所做的项目。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相当于替换了原始课堂中老师的角色。这里面呢,展示的学生能否与下边的学生进行互动?能不能增加下面学生的参与度。

宗玲玲:我和解革的意见是一致的。要想让学生成为输出者要培养和锻炼。经常上去展示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优等生。他们有能力,可以自动的上讲台上来展示。对于差等生或者是中等生,他们不是太愿意。所以我觉得老师们要培养他们进行角色的转换。让他们有聆听者,变成输出者。比如刚才展示的时候,不能光教那些举手的学生,不举手的学生也要让他们有锻炼的机会,这是我的观点。

崔冬梅:我认为师生角色的转变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能够让学生深度的去参与。我会学习张老师的这种做法。我发现张老师把前期的视频制作呀,筹划呀这些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拍视频,做课件之讲稿,完全放手给学生。问一下伟丽老师,这个同时或在这个之前,老师也会肯定许多的准备工作。那么张老师在背后如何组织学生制作那么好的那么精致的视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张伟丽:其实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视频课件都是学生自己做的,高中的时间比较紧,我做这些事情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确实花了很多的时间。是正课的时间并没有花太多,比如参与展示课件的这些学生,他们大部分用课间和饭后的自习时间来我的办公室制作课件和视频。让我们放手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解革:通过放手让学生去做呢,可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现在只有一个学生上去展示。那这个项目组的其他学生是怎样参与的?

张伟丽:是他们共同收集资料,最后汇总的结果。这个结果不可能让所有的同学上来展示。找的这个学生是他们组表达能力最差的一个学生。王子婷同学组织能力特别强,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太好,在下边甚至一句话要重复很多遍才能记住。这次上去他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整个展示下来,虽然你们看到他展示的不是太好,角色转变的也不是很到位,但是他现在已经做到他的最好。是选人的时候我就让表达能力最差的王紫凝同学来上台展示就是为了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革:这也是我们其他老师需要借鉴的一个地方,让学生通过展示锻炼他们的能力。

主持人:我们新上台的这些老师,有没有想要表达的自己的观点的呢?

赵磊:刚才角色互换这个问题吧。一个组里边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农村的这些中小学基础都比较差。那么这种活动怎么搞起来?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问题完全不是问题。因为越差越要搞这种活动,如果基础本来就很差,在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让他参与。你怎么知道他差呢。这里的差是你认为的差,你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参与。你要放手让学生去创造你认为的差之外的惊喜。你要充分的去相信学生。比如杜郎口中学,他从一个偏僻的乡村学校成为一个名校,就是因为学生比较差,老师的水平也不高。那他们就让学生去讲题,去展示其实学生是有很强的表现欲的。所以他们努力让自己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变得更优秀。的过程中,他们就努力去获得一些知识。那么教学效果就出了我们的意料。

闫老师:视频都是学生做的吗?出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张伟丽:这是最后的结果。

闫老师:你处理了没有?你教我吧,我不会。

张伟丽:这个我也不会,这都是学生做的。

闫老师:嗯,我是教物理的,有时候做一个实验需要两个多小时,而无法在课堂中去做,所以只有录视频。我们做的视频没有什么好,如果视频能做的话你教一下我呗。

张伟丽:这不是我们这个场域中的问题。如果你对这比较感兴趣,我们下去再私聊。

主持人:龚淑华老师,你有没有什么想表达的观点?

龚淑华老师:刚才我看到张老师做的这节课,真的是特别特别好,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想了解一下。这个初中学习时间非常的紧张。那肯定要用很多的时间。因为它是一个持续性的学习。

张伟丽:这确实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我觉得这些花费的时间是值得的。我也曾遇到这样的困扰,班主任说你在用自习课让学生出去采集水样等,第1个考虑到安全问题。第2个会考虑到会浪费学生做题的时间。我想如果说一节课刷很多没用的题出去体验真实的世界是怎样发生的?哪一个更有价值呢?这叫浪费时间吗?

主持人:看来在座的老师们对项目式学习教学都特别的感兴趣。也对张老师,在这个场域中展示的第1人,大家的问题也比较集中。张老师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总结一下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全员参与的问题,张老师处理的比较好,他关爱那些学困生,不爱举手的学生。让他们及时去上台分享,也值得我和在座的老师们去思考的地方。另外一个问题呢,就是刚才老师们说的在课堂上角色转换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创新的改变。让学生自主的去生成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的去解决一些问题。这个课堂就像张伟丽老师说的一样。虽然花费了一些精力,但是是值得的。

崔冬梅:视频我看到有一些片段是在学生展示的时候,讲台应该完全留给学生的,但是我看到老师一直在讲台上,我觉得应该把这个讲台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做这节课的小主人。

张伟丽:我站在讲台呢,有两个原因,第一呢,是这个录播教室的摄像头是自动跟拍的,如果我一动,摄像头会立即转向我。是那个上去展示的学生,他是非常胆小的。他让我站在台上她觉得才有安全感。其实我很想下去,坐在他的座位上成为一个倾听者。虽然我站在那里,我也是在认真的聆听。

崔冬梅:原来是这样。这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背后的故事。老师说出来了,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