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我是人间惆怅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文‖少年林默

01

徐志摩给林徽因写过一首诗《偶然》。

徐志摩是林徽因第一个爱过的人,但康桥别恋,终成过往。他来过你的世界,让你情窦初开,时光惊艳,可惜美好的东西总是昙花一现。爱情与现实的鸿沟,很多人终究无法逾越。

林徽因,出身宦官世家,爷爷和爸爸都是官员。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16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外出考察,游历欧洲。

徐志摩比林徽因大八岁,自以为自己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在北大读过几年书,所以一直看不上自己的结发之妻张幼仪。

徐志摩是一个向往自由,有感情洁癖的人,对于包办婚姻非常反感,尽管张幼仪性格很好,持家有方,孝顺公婆,还给他生下来孩子。但是,徐志摩从始至终对她,只有冷漠二字。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父亲是挚友,二人经常舞文弄墨,互为知己。渐渐,徐志摩和林徽因也熟悉了起来。

林徽因温婉可人,骨子里充满灵气;徐志摩才气斐然,温文尔雅。他们携手漫步在校园里,走过康桥,谈论诗歌,互诉衷肠。他疯狂给她写诗,他想把自己心中所有的爱都说给她听。

可是,林徽因选择了转身。她太过聪慧,太过理智,太过决然。她害怕受伤,父母不幸的婚姻让她知道,如果才开始就注定不合适,那么千万不要勉强。

林徽因回国后,徐志摩还是放不下内心深处的牵挂与思念,他毅然跟张幼仪摊牌,要求她签字离婚。等他坐船回国后,听闻林徽因和梁思成早有婚约,一步错,步步错,他们终究还是在时光中错过了。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有些话我不好说给你听,那我就给你写诗。遇到林徽因,才有徐志摩。所谓缘分,不过如此。

02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姻缘是命运注定的,双方父母一早就为二人定了亲事。

他们在洞房花烛夜时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所有的怦然心动终究抵不过日久生情。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结伴留学美国,一个学建筑,一个学美术。

佳偶天成,珠联璧合。二十几岁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时期,他们互相陪伴,在学海里尽情遨游,关于理想和未来,关于爱情,都很幸福。

林徽因思维活跃,擅长构思,梁思成绘图功力精湛,他总是能把她脑海中的草图变成精彩的作品。一个容易兴奋,一个淡然沉稳。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尽管生活诸多艰难,但是他们清楚知道,彼此是彼此的一生。

林徽因病了,梁思成每日准时到医院看望,每天带来一束鲜花。

他们在加拿大结婚,后在欧洲度蜜月,游览了诸多古建筑;后回国,两人一起在东北大学建筑学任教。

03

这是林徽因追悼会上金岳霖写给林徽因的。

金岳霖和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处的很愉快,他痴迷林徽因的才情,但是他所有的爱都发乎情,止于礼。甚至在林徽因死后,他还记得她的生日。他终身未娶,只因他的人生只有一个四月天。

哲学家金岳霖的绅士和理性博得了林徽因的欣赏,林徽因苦恼极了,她问梁思成“如果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该怎么办?”

“你是自由的!”

梁思成的信任让金岳霖终于知道自己该退出了,他如此爱你,而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

金岳霖安慰自己,梁思成和林徽因太配了,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家世,性格,两小无猜,对建筑的热爱……

他维护她一生,追随她一世,只为那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04

林徽因生平最爱两件事,一是写诗,二是建筑。

香山养病期间,是林徽因诗歌创作的起点。面对外界世界的沉浮,她回以沉默安静的微笑。

那个时代,并不安定。伴随着战乱,林徽因的一生都在迁移中,很少能享受安稳的悠闲时光。她的爸爸、弟弟因为战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经历过生死的人,往往更懂得珍惜生命的意义。

在那些苦闷艰难的日子里,写诗是林徽因唯一的慰藉,仿佛写诗才能把心中的愁绪一一诉说。

林徽因和梁思成婚后,即使是在抗战时期,二人也是跟随考察团查勘了祖国的很多古建筑,一边勘察,一边编写作品。他们深深爱上了祖国的千山万水,石窟拱桥,古城宫殿,所以当若干年之后北京古城墙以封建余孽的名义被破坏时,他们心痛至极却无可奈何。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因病告别了这个世界。在她最爱的四月,伴随着轻轻的风和细细的雨,她带着无可比拟的精彩淡然离去。

很多年后,当世人重新去追寻这个平凡的女子时,无不为她那清新淡丽的笑容折服。温婉,坚韧,诗意,豁达,她性格温和,宛若梦中江南水乡的那株白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张爱玲说过,这世界没有哪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而林徽因以她独特的聪慧,保全了自己的爱情,让自己全身而退。

上天似乎把所有的好都给了她,女孩都羡慕她,却无人能学她。

无论生活如何现实,无论她遭遇了什么,她都回以淡淡的微笑。关于爱情,她心中很清楚,她只是不说而已,所谓看破而不说破。

你是人间四月天,我是人间惆怅客。

像你一般,淡然接受,不去纠结,也许一切才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