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号【写】(49)顾志文:略谈省优课评比中文本解读的三个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前几天,参加两年一度的省优课评比观摩活动。这次观摩课的文本来源,仍然由省教研室选用课外的阅读材料,参赛选手限时备课、抽签上课。在观摩的过程中,选手们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低在教学中有鲜明的展现。我略加总结,发现这些课堂中有几种常见的文本解读方法。

一、品味文中词句的反复

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因借书而绝交的那个人》。参赛的几位老师在课堂展示中都抓住了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以此对文本进行解读并设计自己的教学。比如有人抓住第7节:“地铺上只有一领竹席,一床褥子,一条被子,用砖头垒上一个小台,一摞外文书谱。”用五个“一”反复渲染出李梦熊晚景的凄凉,生活环境的糟糕。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大音乐家李梦熊,尽管晚景凄凉,但是那一摞外文书谱,却那样的引人注目。物质生活贫穷,精神生活富足。

在文章的第6节开头有“但不久二人竟绝交了”的句子,结尾有“二人竟为了一本借出去的书绝交,也可说是真爱书人了。”两个“竟”,前一处应该是出人意料的意思,表达作者的惊讶;后一处表达意思比较复杂,它不仅表达出人预料和作者的惊讶,联系后句,更有表达对李梦熊木心二人太爱书的赞叹与钦佩之意。

再譬如在《雀鸟邻居》一文中,“家”这个字出现了六次:文章第1节第2节各出现一次,文章最后1节出现一次,倒数第2节出现三次。其实,细致地分析就会发现,作者要表达的是赋予“家”一个新的概念:家不是以是否买了房子,有了属于自己的产权的“家”;家是一种包容,是一种尊重,是一种乐观,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温馨。虽然文字之外有那么点淡淡的愁甚至无奈在里面,但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还是乐观积极向上的。

所以,文章中字词的多次反复,必有秘密。这也是文本解读的一个切入口。

二、品味文中的暗示

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通过一定事物曲折的表现出来。常用暗示的方式予以表达。譬如《“袖珍”书店》一文中,在第2节写“书店真小”,描绘了书店的布局、陈设、特点,是那样的温馨明亮和雅致,实际上是暗写主人的低调谦逊文雅和高尚的品行。

再如《雀鸟邻居》一文中,在文末写到“雀鸟们生长在这地,从没有买过一寸土地作为自己的家。”很显然暗示我们人类是不是有个快乐的家,与房子是买来的还是租来的没有直接关系,诠释了真正的“家”的内涵。

《因借书而绝交的那个人》一文中,写到李梦熊看到木心外甥女寄来的英文版叶慈全集时,“中夜来电话,说书丢了。”“中夜”很显然是暗示书没有丢,只不过是李梦熊半夜看书,越看兴致越高,感到书太好了,出于爱书之切,就不想再归还了,才说出那样的谎话。

很多文本中有看似矛盾的地方,实际上是暗示作者的情感,在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三、品味文中的对比

好的文章往往都有对比,所有作家都是善用对比的高手。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作者的对比,并透过对比的分析把握作者真正想说的话。

比如在《小旗》一文,就把我朋友喜欢狗和我喜欢养猫进行了对比,实质上是表达两个人不同的生活观念和处世哲学。所以作者说“我们大概会慢慢走丢。”用这样的对比来表达作者善良,平等,自由,关爱,对生命的尊重的生活观念。

再比如《“袖珍”书店》一文中,香港的繁荣与书店“非常之小”对比,“袖珍”是加引号的,虽小,但它内涵丰富、意蕴深长。那是香港读书人的文化共鸣之处,是精神寄托之所,是心灵安放的地方,是值得每个读书人拥有的。

在文本的对比中,隐藏着作者真正表达的意图。我们要通过对比的分析体会作者所抒发的真正的情感。

当然,文本解读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仅从这几课的课堂观察中简要的作些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