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曾国藩是如何为人处世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那么曾国藩是如何做到和光同尘却又一尘不染的呢?这主要是因为曾国藩做到了以下三点。

有这么一个故事,曾国藩在他创建湘军的前期,由于触犯了湖南官场上的利益,被湖南的地方系统处处为难,甚至差点死于军变。他向皇帝诉苦要权,又犯了皇帝的忌讳。于是,一心为国练兵的曾国藩被迫回到湖南老家赋闲。

一年后,敌军进犯浙江,皇帝命曾国藩重新出山,曾国藩恭恭敬敬的奉命,并提前向皇帝通报请示了自己的行军路线和战略规划。不和皇帝争辩战略和也不为自己诉苦。

并且在出山之前,还给自己以前得罪过的大半个湖南官场,都写了一封检讨书,深刻的反省了从前的错误,甚至连长沙县令都收到了曾国藩的检讨书。

要知道当时曾国藩可是正二品礼部侍郎,钦差大臣,湘军统帅。

曾国藩曾经在家书里讲过这么两个故事,一个湖南老乡邓铁松在北京患病吐血,情况危急,不可挽回,曾国藩听闻之后马上筹钱将他送回湖南老家。

好友陈源衮曾大病一场,曾国藩天天去看望,有时甚至通宵达旦的守护在他身旁,次年陈妻病逝,曾国藩也到他家帮他料理后事,照管孩子。所以,曾国藩在北京的朋友特别多,名声也特别好,这也为他的官运亨通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曾国藩带兵的时候,喜欢和幕僚一起吃饭,并且在饭桌上会传授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和读书心得。李鸿章后来回忆说,在曾国藩大营,吃一顿饭,胜过上一回课,所以李鸿章终身称曾国藩为我老师。

在李鸿章前往担任直隶总督前,曾向曾国藩请教跟洋人打交道的方法,曾国藩只说了一个“诚”字。你对洋人讲信义,洋人也会对你讲信义。这在当时清朝统治者普遍将洋人视为蛮夷之人的主流观念格格不入。但这一条教诲却切切实实地助力了李鸿章的外交事业成绩斐然。

参考书目:张宏杰《曾国藩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