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写过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1. 柳宗元写过文言文吗

写过。柳宗元是大散文家。

贬谪期间写过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钴鉧潭西小丘记》

2. 柳宗元写过什么诗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 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

《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 2卷、新编外集 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别集 2卷、外集2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为现行影印本之最早者。

宋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宋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龙城录》2卷、附录8卷,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

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 2卷、补遗、附录等,为宋人注本中最后的一种,有□隐庐影印宋刻世□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45卷、外集 5卷、遗文、附录等,虽采辑旧注,中多蒋氏自注的部分;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诗歌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

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

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

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

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

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古文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家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

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

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

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

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

“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

“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论说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

《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

《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3. 初中到高中课本上

2005-4-18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人称柳河东。唐德宗9年,他22岁考取了进士。嗣后,因曾任柳州司马职,人又称他为“柳柳州”。31岁任监察御史,其后任过校书郎、蓝田尉,再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因王叔文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不久,复出任柳州刺史。政治上,柳宗元是王叔文改革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要成员。文学上,他与韩愈齐名,同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袖,也同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创作丰富,可分为论说文、寓言、传记、山水游记和诗歌五类,各具特色。他主要成就在散文上,代表作有《三戒》、《蝜蝂传》等。

作品《黔之驴》,是一篇寓言,选自《三戒》。本文描写细腻,生动,形象,寓意含蓄而鲜明、深刻。作者通过驴同虎相见的情景,嘲笑和讽刺了那些自高自大、其实没有真本领、又没有自知之明而最终原形毕露遭失败的人。

作品《捕蛇者说》,是一篇抨击黑暗现实最激烈的杰作,千百年以来,脍炙人口。文章用对话形式,通过农民蒋氏祖孙三代宁死于毒蛇而不肯死于苛政的事件,展现了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对农民苛捐杂税的残酷压榨,和农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今虽死于此,比吾乡邻之死已后矣”,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文章风格沉郁,似一份血泪控诉书。

作品《童区寄传》,是一篇人物传记。文章从多方面记叙、描写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小英雄。叙述他面对两强盗,能沉着机智而勇敢英武,乘隙先杀死一个强盗,又设计诱骗另一强盗而杀之。他英名威振,称雄四乡,且不愿为官,不愧为不畏 *** 的英雄少年。

江雪

千山鸟飞尽,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4. 文言文:柳宗元革乡法

柳宗元年少时聪明敏悟, 尤其擅长写作两汉式的诗文, 写作和构思, 可以和古人相当。精心剪裁, 缜密布局, 文辞精美如珍珠贝母一样璀璨。当时的人们都推重他。柳宗元考中进士后, 又应举博学宏词科, 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 作了监察御使。

顺宗皇帝即位, 王叔文、韦执谊掌权, 尤其特殊厚待柳宗元。他和监察吕温被秘密接引到皇宫中, 王叔文等和他商量国事。柳宗元被调任尚书省礼部员外郎。王叔文要重用柳宗元, 正赶上他在位不久, 王叔文改革失败。柳宗元等七个人都被贬官。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使, 在半道, 第二次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遭受流放放逐的灾祸, 来到野蛮荒凉的瘴疠之乡, 命运不顺才干被湮没, 心中蕴涵着文人的郁闷悲伤, 用文章抒写这种心情记录所遭遇的事情, 有所行动必用文字记录。写了诗文十多篇, 看了这些诗文的人都为之感伤。

元和十年, 照惯例调任柳州刺使。当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使, 诏命下达, 柳宗元对他的亲近人说:“禹锡有年事已高的老母, 现在调任郡官到蛮荒之地, 西南方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回有万里之遥, 如何与老母同行呢?如果母子分离两处, 就会成为永别。我和刘禹锡是挚友, 怎么能忍心他们如此呢?”柳宗元马上起草奏章, 要求把自己的柳州交给刘禹锡, 自己到播州去。正好裴度也上奏此事, 刘禹锡最终调任到连州。

柳州当地的民俗, 都会用自己的孩子抵押换钱, 过了期限孩子就被没收归出钱的人。柳宗元革除这种陋习, 那些已经被没收为奴的, 仍然拿出自己的钱把他们赎出, 让他们回归到自己父母身边。江南岭南地想考进士的人, 不远万里都追随柳宗元学习效法他, 凡是经过他指教的, 必然会成为名士。他的著述之多, 声名震动当时, 当时尊称他为“柳州”。他有文卷四十卷。元和十年十月五日柳宗元去世, 当时他四十七岁。后来, 观察使裴行立为柳宗元办理丧事, 并护送他的妻子儿女返回京城, 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有义气。

5. 求 文言文 柳宗元遭贬 翻译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

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

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

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

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

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

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6.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侔:等同、相等 B.即罹窜逐,涉履蛮瘴 罹:遭到 C.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用事:使用的事情 D.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图:图谋,商量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男女质钱 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B.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C.宗元谓所亲曰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蕴骚人之郁悼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柳宗元既为朋友着想又能体恤百姓的一项( ) ①禹锡有母年高②凡经其门,必为名士③当时流辈咸推之④蕴骚人之郁悼⑤仍出私钱赎之⑥请以柳州授禹锡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政治上,柳宗元没有显示出他才能来,可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D.柳宗元是个非常重义气的人,当他得知朋友要被贬远行时,他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想替朋友减轻点痛苦。

10.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3分) ⑵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3分)6. C (用事指掌权。)

7. A 都是“用”的意思。(B代词。

他的/代词。他们C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虚词。所和以连用,表示原因D助词。

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8. A9. B“会居位不久”的不是皇上,而是王叔文。

10.(1)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形成文章。(3分) (2)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3分)11.(1)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明写景物,暗写外敌入侵,战云密布。 (2分。

两个要点中 , 一个要点 1 分 ) (2)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刚毅果断的气魄;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4分。

三个要点中学生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 , 答两点即可得 4分)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 应劭《风俗通义|穷通|孟轲受业于子思》译文张弼《义士杨景和埙传》阅读答案试题祖冲之《述异记|山魈》译文《明史·廖永忠传》译文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译文《宋人轶事汇编|周恭帝幼冲》译文《后汉书•吴佑传》译文《聊斋志异|王子安》译文(宋)苏轼《答李端叔书》译文《新唐书|王琚传》译文韩愈《祭田横墓文》孙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译文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译文《旧唐书|温彦博传》译文明·谢黄《后鉴录》译文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译文。

6. 古文 的翻译

译文:

柳子厚被召到京城又被调任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梦得刘禹锡也在贬谪之列,应当到播州。柳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人居住的地方,而梦得有老母在世,我不忍心让刘梦得处于困窘的境地,以致使他没有什么话用来禀告他的母亲;而且也万万没有母子一同去的道理。"要对朝廷请求,准备上奏疏,愿意拿柳州换播州,即使因此再一次获罪,至死也不遗憾。正好遇到有人把刘梦得的情况禀告了皇上,梦得于是改任连州刺史。啊!人们在困窘的时候才显现出节操道义。

现在有些人平时住在同一条小巷里,互相追慕友好,饮酒吃饭游乐,互相邀请追随,融洽相处,强作笑语,彼此采取谦下的态度,握手言欢,拿出肺肝给对方看,指着苍天白日赌咒流泪,发誓无论生死都不背弃对方,真像值得相信的样子。然而一旦碰上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像毛发那么微小,就翻眼像不认识似的。朋友掉进陷阱,竟不伸手去搭救,反而趁势推挤他,还往井中扔石头,到处都有这种人啊。这些人的作为应当是禽兽和未开化的人都不忍心干的事,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他们如果知道了子厚的高尚品格,也应该有些惭愧了吧。

原文: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选自《韩昌黎文集》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