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娃能打吗?我家娃被打后是这样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前言:教育孩子并没有那么多统一的套路,孩子不同,方法便不同;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最好的方法。

现在的娃究竟该不该打?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不该打?该打的时候又应该怎么打?这一连串问题常常让家长很苦恼、很纠结,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就连 育儿 专家们也是各执一词、互不统一。

支持该打的一方,理由大致是:孩子犯了错误若不打,以后要么无法无天,要么太过玻璃心,所以该打的时候,还得打。

支持不该打的一方,理由是:家长是孩子的镜子,父母要以身作则地影响孩子不犯错误,即使犯了错误,也应该以“摆事实,讲道理”为主旋律,尊重孩子,不可暴力教育。

事实上,教育孩子,很多时候是没有那么多章法的。人在理智的情况下,什么道理都懂,什么道理都可套;一旦失去理智,所有的道理都是一摊废话,这个时候家长的行为便全凭一时之冲动。

像我这种在别人眼里十分“温柔”的女子,在我家老大11岁的时候,还狠狠地打了她一回,而且场面相当暴烈。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家老大洗完澡出来,正在吹头发。

因为爱美,又因为和长发有着割舍不掉的深情,老大的头发已经长到及腰,而且发质浓密,每次洗头发虽然花掉大把时间,却总是洗不清爽,我便每次都要习惯性地提前嘱咐她怎么洗,洗完了再习惯性地上前亲自检验一番。

我这人虽然平时眼神不太好,但是在有些时候眼神又特别刁钻,比如说在检查孩子行为的时候。

那天虽然是在晚上,可是在灯光的辅助下,我一眼便看出老大的头顶上大概五平方厘米的范围内有一片白色的障碍物,这障碍物,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没洗干净的头皮屑,也可以看成是没冲洗掉的洗发水泡沫,总之它就是一处不正常的存在,让人不爽。

因为在洗澡之前我就特意叮嘱过老大,要把头顶冲洗干净,不要怕浪费水,而如此结果自然让我恼火。做母亲的人,最讨厌自己的反复叮嘱,成为毫无声息的耳旁风。

于是我责问老大,为什么头顶又没洗干净?

老大也不知是吃了什么火药,焦躁地扯着嗓门和我顶嘴:“我明明洗干净了的,也用水冲了很久,你肯定是看错了!”

“你自己对着镜子看,这么大一片白色的东西,你看不到吗?”

她对着镜子嚷嚷:“这明明就没有嘛,分明是你自己看错了!”(事实上,通过镜子,自己的确无法看到头顶状况,只是激动的我当时并不这么认为)

历来就吃软不吃硬的我,见这孩子居然睁着眼睛说瞎话与我对抗,突然气不打一处来,觉得这娃是在故意挑衅我的权威,便对她怒喝:“你的意思是我在冤枉你?!我眼神再差,也不至于看错吧,难道我那么无聊、非要针对你?!”

她不甘示弱地大声还击:“你就是针对我!明明就是光线反光!”

我气急败坏,一把无名火“轰”地在胸膛里爆燃,伸出手臂就想打她——既然我说不动你,我还不能动手吗?——老大也伸出右臂挡我的进攻,我俩就互相挥舞着手臂开始“撕打”。

家长的控制欲激发了我的战斗力,我左手推开她的手臂,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狠狠地甩在她脸上,只听得“啪啪”两声脆响。

老大打不过我,委屈而气势汹汹地扭转身想下楼,嘴里叫着:“我去让爸爸看!让爸爸来评理!”

“你敢去!你给我站住!!!”怒火把我的声音助推到了最高分贝,忘了自己是带着两娃去先生工地上探亲的,忘了楼下 娱乐 室还有那帮正在打麻将的同事。为了维护我这当妈的尊严,为了把这倔强的娃彻底治理一下,我完全不顾形象,豁出去了。

想当初,我在父母眼里也是说一不二的倔强娃,“二倔”相争,自然是长者胜。怎么地?我这当妈的也得立争主动控制权,如果这次不制服她,以后青春期了,那不得更嚣张吗?

老大看我真的暴怒了,停下了脚步。或许她骨子里还是怕我的,这么多年的长期相处,相爱相杀相抗衡,她应该知道我也是不好惹的,尽管平时我还算开明,不轻易责罚,大不了啰嗦几句,但在原则问题上,我还是会动拳脚的,毕竟曾经她也见识过我的厉害。

在我的逼迫下,她让了步,虽然有委屈,还是老老实实地返回来,重新返工清洗头发。

洗完头发吹干,她一言不发地躺在床上睡了。或许是刚才一番折腾,太累了;或许是意识到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惹怒了我;或许自己已经没有反抗的能力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我的怒火慢慢平息,想起刚才戏剧性的一幕,突然有点后悔,为什么就能下得了狠心动得了手?我已有五六年没有打过她了。

看着她背对着我,那样静静地躺着,我又有些惊魂未定——刚才我那么过激的行为,如果逼得她一赌气,像某些孩子那样,从楼上一跃而下,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虽然我动手打娃的机会并不多,但每一次动手之后都会有那么一点心有余悸,生怕孩子会有过激反应,但是我也并不会因为怕她有过激行为就不动手,在原则性的问题上,该责罚的时候还得责罚,咬着牙忍着痛也得给点儿教训。

我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发现有些地方并未吹干。

于是我拿来吹风机,半跪在床边帮她把头发吹干,再帮她盖好薄被。凭直觉,我相信她此时并未完全入睡。

第二天醒来,我只主动地和她打了一声招呼,她便又没心没肺,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和我聊了起来,我们又和好如初了!

这就是我的孩子,自己亲生的。在她为数不多的挨打经历中,每次打完她我都会及时做出一些安抚,和她掏心掏肺地沟通,让她看到,其实我是爱她的。她也很快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也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任何隔阂,反而因各自的爆发和反思而越走越近,越来越理解对方。

当然,我也希望这是她成长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挨打。

至于以后,我还不会不会对她动手,真的很难说,那要看她是否还会犯原则性的错误。(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