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手扶拖拉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6
在1976年的春天,十七岁的我踏上了青春的征途,插队秦岭南麓,那里的知青生活别有一番风味。我们的知青点坐落在溪流旁,父母部队的馈赠——一台手扶拖拉机,成为生产队的宝贵资产。生产队的领导对我们关怀备至,砖房宿舍内,那张部队留下的大圆桌承载着我们的集体记忆。尽管我们比早期知青享有更多物资,但思想的磨砺还需时日。

拖拉机手陈太平,他的名字与那台拖拉机紧密相连。他如同一位忠实的守护者,对拖拉机爱护有加,每日清洗,虽然耗油,但他深谙节俭之道。我们这些年轻人,虽有驾驶的渴望,却只能偶尔搭他的顺风车,感受那轰鸣的引擎。陈太平为了节省燃油,频繁启动拖拉机,一次,队长让他拉母牛去配种,却闹出了笑话,母牛误入拖拉机房,引来了阵阵笑声和责备。

陈太平的忠诚并未因失误而动摇,他继续坚守在车库的一角。我们男生萌生了驾驶的冲动,计划深夜潜入车库偷换钥匙。我用馍试探他的心思,他的洞察力让计划初见端倪。我们在他挑水时下手,湿透了他的裤子,他的愤怒也未能阻挡我们的决心。成功偷换钥匙后,我们带着歉意与陈太平道别,夜晚的车库成为我们的冒险舞台。

然而,我们的行动并未如愿,一只大土狗的存在让我们惊魂未定。尽管如此,我们失去了驾驶的激情,生活回归平静。直到一天,陈太平驾车送支书,那条名叫“快快”的狗兴奋地追出,我们趁机尝试操作拖拉机,却因紧张失控,拖拉机竟掉进了粪坑,支书成了这场意外的受害者,那情景至今令人难忘。

陈太平的英雄气概在那次事件后更加凸显,他与胡小东因柴油事件受到责罚。但他们勇于承认错误,上门致歉,支书的和蔼教导让他们深刻反思。从此,我和陈太平的友情加深,他对我驾驶拖拉机的指导,如同严师出高徒。冬季的水库工地,我们面对艰难的路况和繁重的工作,陈太平在雨中守护拖拉机,而当胡小东受伤,他不顾一切地驾车送医,那份责任感让人动容。

在紧张的驾驶中,陈太平以膝盖为支点,托着胡小东,减轻了震动。我稳住方向盘,他则催促加速。那一刻,我们共同面对挑战,到达卫生院后,他的膝盖渗出血,我接手送医,他则倚墙稍作休息。胡小东的轻型脑震荡,让我们更加珍视这段经历,也见证了友情的力量。

康复后,胡小东的父亲热情款待我们,陈太平在餐桌上唱歌,展示了他的另一面。回到城里,陈太平的驾驶技术令人惊叹,连路口的交警也对他刮目相看。然而,他的紧张和手势错误引人发笑,警察的手势纠正了我们,我们带着敬意离开。在部队大院,我们接受家长的教诲,对陈太平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的梦想得以实现,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

陈太平的红五星和旧军装的交换,成为那段岁月的珍贵纪念。他的故事,如同一部生动的青春史诗,而关于胡小东爸的帽子,成为我们共同记忆中的一段趣事。陈太平的军旅梦想,虽然未能实现,但他的坚韧和责任感,却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而我,步入了军旅生活,而他,留守在知青岁月,那份青春的记忆,永不褪色。2021年的初夏,我们各自的人生篇章,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