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意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6-26
国际化是一种自觉追求。我们都知道,城市的国际化,最终取决于人的国际化。一个城市,无论其有多少高楼,人均收入有多高,如果它的市民没有国际视“国际视野”应更多地体现在价值认同层面。现代教育的价值之一,就是培养出一群具备现代公民素质、具备历史纵深感与国际视野的人,让更多学子懂得什么是尊严、什么是使命,明白自己与他人以及与世界的关系,懂得权利与义务的边界,懂得去呵护和追求那些人之所以为人、并且被时间反复证明了的共同价值。在这次中学生“精英论坛”上,与会者就如何强化自身的公民意识,包括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纷纷发言,还有的学生在演讲中结合中外历史事件表达了自己对“民主意识”“规则意识”的看法和见解,有的学生则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阐述了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怎样体现“规则制定民主”“实施过程民主”……深圳不久前提出要将”国际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而上述发言从某个角度看,体现的正是一种可贵的国际素养、国际视野。在升学率往往成为教育集体焦虑的大背景下,这样一个指向民主、规则、国际视野的中学生论坛活动,更凸现了值得放大的启蒙价值。也许有人认为,这种综合素养训练放到大学也不迟,殊不知,中学时期不仅是一个人重要的身体发育期,也是重要的精神发育期。错过了这样的窗口期,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意味着一种难以弥补的空白。也因此,我们希望,这场论坛活动所带来的“思想风暴”能引起更大的蝴蝶效应,更多的学校能够通过论坛、讲座、读书会等形式,对自由、平等、公正等常识进行传播与积淀。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打破僵化的教育工具化思维,获得更辽阔的眼界,学会尊重及鼓励独立思考与独立见解,让更多孩子成为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拥有人文、科学、法治、民主等精神的现代公民,而不是继续沦为教育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产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