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与赵本山分道扬镳?他是我哥哥,也是我恩人,我非常感谢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提到范伟,就绕不开赵本山。

范伟的人生好像只分三个阶段:

遇到赵本山之前、搭档赵本山时候、离开赵本山之后。

而范伟和赵本山之间的恩怨纠葛,

是人与人之间一场以心换心的旅程。

1982年,赵本山还不是名声响彻东北的戏剧演员。

这时的他只是西丰县剧团的一个临时工,

学习唱曲的唯一目的就是不回家种地,

出身贫寒的他自小跟瞎子二叔学弹唱,学曲艺。

家里穷,赵本山一年到头都吃不上饱饭,

他虽然是个大小伙子,但是也没什么力气,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种地全靠老婆帮忙。

幸好赵本山对弹唱曲艺很有天赋,他成功从村里到了曲艺团,又从曲艺团被推荐到了乡里。

1982年,铁岭文工团整出个节目叫《摔三弦》,里面有个角色是个瞎子。

瞎子谁来演?找来找去找到了赵本山头上,

当时只是个临时工的赵本山从小就学瞎子,学瞎没人比他更专业了。

于是《摔三弦》火了,扮瞎的赵本山一上台,就赢得了满堂喝彩。

台下人掌声雷动,一点也看不出赵本山是个“假瞎子”。

而鼓掌鼓到手通红的观众里,有一位,

就是日后会跟他产生十几年纠葛的搭档范伟。

此时的范伟,已经跟着师父学了四年的相声。

16岁的范伟拜了31岁的相声演员陈连仲为师,

但陈连仲没有对范伟报多大的希望,毕竟连范伟自己都没有对自己报什么希望。

对于平翘舌不分,说话都说不利索的范伟来说,有口饭吃,不冻着不饿着已经是天赐的好活了。

但是老实木讷的范伟不会偷懒,也不会耍小聪明,

只要是师父交代的任务,范伟都不分白天黑夜做好。

有时候为了背会相声段子,边走路边背,走着走着就不知道走哪去了。

但是光死记硬背,不开窍是行不通的,范伟就是这样。

他可能真的不适合这一行,怎么也开不了窍。

但是开不了窍也要继续学下去,范伟就这么跟相声死磕了十几年。

范伟写出来的第一部相声作品《一个厂长的故事》,

没有逗笑观众,却引得了老师对范伟的嘲笑。

一个包袱也没有的相声,没有比范伟再失败的相声演员。

范伟的的木讷、拙笨注定了他在相声这个行业的失败。

相声讲究得“帅、卖、怪、坏”基本都跟范伟沾不上什么边。

他放不开、演不出来,甚至临上台之前都要给自己打两场退堂鼓。

相声,对于范伟来说,只是一个糊口的职业罢了。

于是,20岁的范伟看到25岁的赵本山在台上一出《摔三炮》演得出神入化时,

他的掌声里不仅有喝彩,还有羡慕。

之后的十几年是赵本山蒸蒸日上的十几年,

也是范伟迷茫徘徊的十几年。

当学了16年相声的范伟在31岁那年终于在比赛上拿了个相声一等奖的时候,

赵本山早已经冲出了东北,成为了全国的红人。

就算“东北第一瞎”闻名东北,赵本山也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走上春晚。

因为他的“俗”,他的接地气,赵本山被摁倒在很多次春晚的起跑线上。

但是命运依旧眷顾赵本山,就算节目被掐、没有被转播到中央台、过不了审查,赵本山还是靠着自己的能力站了起来,

不仅创造出了《相亲》、《昨天今天明天》、《牛大叔提干》一系列经典作品,

也顺势成为了全国上下的红人,被全国人民爱戴。

1993年,范伟在相声里的表演,引起了赵本山的注意。

赵本山给范伟打电话,问他想不想来演自己小品《大拜年》里面的一个配角。

范伟当然愿意,这是多么好的机会。

他把他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排练。

但是导演不愿临阵换人,也不相信范伟的实力。

为了不让兄弟难堪,不让朋友为难,

大年二十七,范伟不吭不响地坐上了回东北的火车。

这次经历让赵本山重新认识了范伟这个人。

没有一句怨言,不计得失宠辱不惊。

这样的性格打动了赵本山。

大年三十的晚上,不知道范伟看着电视里的小品,

《大拜年》当中烂背于心的台词,熟悉的动作,心里是什么感受。

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跟十几年前一声不吭背相声的少年

也没什么两样。

范伟可能以为自己不会再有登上春晚舞台的机会了。

但他不知道,因为他毫无怨言,

赵本山却加深了一定要与范伟合作的决心。

赵本山讲义气,重情义,他不会让真心对他的范伟受委屈。

两年之后,1995年,赵本山邀请范伟跟自己一起出演了小品《牛大叔提干》,

范伟由此放弃了相声,转行到小品的行业当中。

在表演相声的时候,范伟是那个木讷内向不会说话的范伟,

而在表演小品的时候,范伟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他表现出来的是小品角色的嬉笑怒骂,是角色的性格行为。

范伟突然就能放开了。

在《牛大叔提干》里,范伟饰演一个精明谄媚的秘书,来衬托赵本山演的农民。

范伟是片“绿叶”,衬托赵本山这朵“红花”,

舞台上的做衬,也奠定了接下来十多年两个人的相处基调。

都上过春晚了,范伟觉得自己应该算是红了吧?

但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新面孔。

出去吃饭出去玩没人认识自己,范伟希望别人认识到自己。

但是作为赵本山的“陪衬”,范伟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他一如既往地打磨着自己。

第二年,两个人一起搭档演《三鞭子》,依旧不出彩,

第三年,两个人一起搭档演《红高粱模特队》,依旧没出彩。

一块美玉,也要经历过严格的打磨,才能发光。

之后的两年,范伟都在打磨自己。

直到2001年,他的朋友给他讲了个故事。

有个朋友去医院,拿错了片子,

拿了别人腿骨折的片子给医生看。

医生很迷惑:“你腿不疼吗?自己走着来的?”

那哥们又站起来走了两步,也很迷惑:“不疼啊,走着来的。”

医生指着片子对他说:“你这腿骨折了啊,按理来说走不了。”

朋友一听,扶着桌子就喊:“哎呀,我感觉好像是有点不对劲。”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经由俩人一合计,搞出来了个《卖拐》的小品。

则也就有了那句经典的台词“走两步,没病走两步。”

靠着没病走两步,范伟成功了。

观众越喜欢他,就代表他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春晚的舞台上,台词要精确到秒,

如果出现一点差错,快或者慢,都要凭着自己的实力去扭过来。

可想而知,有多大的压力。

2005年,是范伟最后一次上春晚。

在卖拐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功夫》里,范伟说错了一个字。

他把“一双慧眼”说成了“一眼慧眼”。

这是范伟第一次失误,也是最后一次了。

他决定不再登上春晚舞台,长久以来的压力终于压垮了他。

关于范伟的退出,各界议论纷纷。

有人说是为了孩子上学,有人说是因为压力,也有人说是想“单飞”了。

但是这一决定其实早有预谋。

1997年开始,范伟就参加过电视剧的拍摄。

虽然那时的拍摄看起来就像随便玩玩,谁也没有当真,但谁又知道这段经历给范伟带来的是什么呢?

2001年,《卖拐》让范伟大火了一把之后,

赵本山又给了范伟演电视剧的机会。

《刘老根》当中的药匣子。

《刘老根》的意义不由分说。这是赵本山建立起庞大的“本山帝国”的根基,

但在某种意义上,在这部剧里获益最大的,却是饰演“药匣子”的范伟。

在《刘老根》拍摄结束之后,赵本山又让范伟演了另一部戏《马大帅》。

这部戏,又是一个范伟获益最大的戏。

他演活了那个“水库浪子”范德彪,甚至比主角还要吸睛。

“彪哥”直到如今,依然是人们口中相传的一个经典角色。

2004年,为了孩子的学业,范伟打算举家搬迁到北京。

赵本山听说了这个消息,非常不开心。

北京离东北并不是走几步就能到的距离。

两个人离的远了,感情会不会就越来越淡。

但是纵有百般不愿,哥们已经打定了注意,做兄弟的也只能帮忙。

自此,范伟在北京生活下去,赵本山还专门用关系把范伟推荐到了文工团。

这一年,范伟不仅把家搬到了北京,还出演了第一部电影《看车人的七月》,

非科班出身的范伟,靠着自己的实力拿下了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

范伟可能天生就适合当演员,

他可以在镜头下毫不忌惮的把自己演成别人。

这个内向不善表达的小子,只在要表现真正自己时会显得无措。

2004年底,《天下无贼》上映,

范伟只是在其中跑了个龙套,演了个没几句台词的低智商劫匪,

没想到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句“IP、IC、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我要劫个色”。

让观众爆笑如雷。

范伟进军影坛的目的越来越明显,拿到的成就越多,人也就越忙。

赵本山2005年采访时的原话就是:

“以前我找他,他会把所有事都推掉,现在他做不到了,因为他也忙。”

这段时间,两个人依然像平常一样合作着,

只是范伟不再是“衬托”红花的那片“绿叶”了,

他变成了与赵本山并肩的“红花”。

最不好做的是什么演员,是转型的演员。

比转型演员更不好做的,是从喜剧转型来的演员。

你演的角色太过固定,就会出现一种状况,观众跳戏。

不管你演的多么悲情,多么悲壮。

只要你往那一站,话都没说呢,观众就开始笑。

但是范伟真正做到了演什么。

他的来的各种奖杯实至名归。

为了演好《芳香之旅》,范伟写了一万多字的笔记,为了更符合人物设定,范伟用从164斤生生减到了148斤。

凭借这部片子,范伟拿到了金钥匙奖。

为了演好农民,范伟会专门去体验生活,学当地的口音,学当地的习俗、生活习惯。

为了演好一个镜头,即使微不足道,范伟也会尽全力做好无怨言。

范伟这一生,该如何评价。

在东北出生,在东北长大的范伟,有着最敏感的危机意识。

他能在危险出现的前夕嗅到风头。

比如他摇摇可坠的相声演员事业。

在走到头了的时候,他换了自己追求的路。

在小品事业走到头的时候,他又早早的开始准备自己未来的去向。

这个敏感细心的男人,必定能够成一番大事。

再聊一聊范伟与赵本山。

2008年后,两个人似乎就再没有了一同登台的交集。

2009年,在赵本山《关东大先生》的发布会上,赵本山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在传统的师徒家族关系里,确实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师父就是天,师父的命令是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违抗的。

但是对于范伟来说,并不是。

赵本山不是他的师父,他们是搭档。

虽然是赵本山一手把范伟捧起来,范伟也并没有义务要为了赵本山放弃自己的事情。

范伟的师父是陈连仲先生。

虽然范伟现在已经不再在相声圈子了,但是范伟仍会每年给师父去百年。

在师父去世以后,也是第一时间赶回了沈阳送了师父一程。

对于赵本山,范伟也并没有不感恩。

对于不接电话,范伟给出的解释是,他总是换号码,而自己从来不接陌生电话。

对于赵本山,他甚至经常会感谢。

但是终归,范伟和赵本山的人生是不一样的。

年轻时候,赵本山在聚会上可以挨着给人敬酒,谈笑风生,

而范伟却最不会喝酒,甚至被老戏骨王志文取了个“范一抿”的外号,说他只有“一抿”的酒量。

那个时候木讷内敛不爱说话的范伟,又在想什么。

两个人终究是越来越远了。

赵本山忙着经营他的“本山帝国”,生意越做也大,

范伟也在锻炼着自己的演技,拿下了金马影帝。

一个是江湖王者,一个是影帝加冕。

《刘老根2》落幕17年之后,《刘老根3》宣布开拍。

而“药匣子”范伟也回归了。

他不是常驻,只是来给这个角色一个结局的交代。

但是两个人紧紧相拥的一幕,怎么看,怎么也像是“范伟”与“赵本山”的一种释怀。

从泰国回来的药匣子,唤醒了疯了的刘老根。

恢复神智的刘老根哭着说:“匣子,你咋回来了。”

匣子笑中带泪:“这不就你一句话,我就回来了呗。”

如今两个人都已经到了花甲之年。

往事如烟,过了就过了。

人生,不就是一直在释怀的路上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