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后,"虚度人生"是最好的活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这一生,只能自己不断去寻找。

都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觉得“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这个年龄是指到了40岁以后,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对人生的很多困惑也有了答案,终于明白如何度过自己的后半生。

这里的“虚度人生”,是加引号的,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真正的虚度人生。

我理解的“虚度人生”是,放下名利得失,放下虚荣比较,放下欲望执念,看淡世事沧桑后内心的平静淡然。

人不再去追求那些浮华的东西,转而向内在寻求人生的意义,更多的去寻找生活的乐趣,做那些以前觉得毫无用处的事情。

那些曾经因为工作忙碌,而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终于可以去做了。不断去寻找自己的活法。

终于可以放慢人生的脚步,不再匆匆赶路,明白人生短暂,懂得苦中作乐,做那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心愉悦的事情。

就像杨绛先生说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人到一定年龄后,“虚度人生”是最好的活法。

这话说得有道理。人到一定年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精力衰退,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不虚度人生,又能如何?

谁也不能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就像到了一定年龄就要退休一样,你再不甘心,再留恋,也是没用的。再到了一定年龄段,就要虚度人生了。情况已经不允许你再去拼博了,你也没有拼搏的能力了,那就安心认命吧。

你安于现状,虽然说是“虚度人生”,毕竟少给家人 社会 添麻烦,也算利人利己了。

当然,如果身心状况允许,也可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文学界的高龄作家不时有力作问世,给人们带来一个个惊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也是值得敬佩的。

所以,到了一定年龄段,是否“虚度人生”,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能苛求所有的人。

而且,到了一定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界定也应因人而异。

有的人“虚度人生”的时段早且长,有的人“虚度人生”的时段晚且短。

不管怎么说,一个人知道进退,也不失英雄本色。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余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个无用之人”。

我们忙碌一生,终其一生的追求都是极尽所能的为了自己爱的人,想要守护的父母、孩子、爱人,还有值得我们为之付出的人。

学习,工作占据了我们的大半生, 每一个人都不敢停止不前,不敢驻足观望,生怕一停下来就迷失了方向。我们来不及问自己内心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来不及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有意义,但我们的人生哪有每天都存在有意义呢,毫无意义是人生大部分的表现,但我们还得每天继续前行,来不及想。

以前看过吴晓波的一本书《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其实所谓的浪费是我们生命中所认可所值得浪费的人与事。我们耗费自己的珍贵的时间与精力在认为美好的事物上,看似毫无意义但自己却深感充实,美好至极。

能够坦然地浪费生命,把一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心安理得地享受余生泰然自若的生活是最好的一种活法,生命里没有纷争,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伤害,没有虚荣,粗茶淡饭,只追求内心的宁静,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人到了一定的年令(老了),"虚度人生"是最好的活法。这种说法很对。用"虚度"形容确实挺幽默的,挺逗人的。这些七十岁左右的老人呀,经历的太多太多。什么"三年困难","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去建没兵团"。他们都是目睹者,经历者。被时代的"风雨"淋打"过,经过砺炼的身心,当下确显得有些疲惫。人老迈,创造生活的岁月已远去,享受生活便是我们这些老年人的"福利"。就让这些"老前辈"静下心来"虚度"一下人生吧。他(她)们唱歌,跳午。登山,出游。去尽情的享受生活给他(她)们带来的乐趣。青年们,你们是创业者,不畏艰难困苦是你们应有的品德。这些老人是你们的爷爷,奶奶。是 社会 稳定的基石。他(她)们的 健康 就是你们的幸福。让他(她)们"虚度"好晚年,让他(她)们夕阳的光辉和你们的霞光同样灿烂。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岁月不但可白首,且以闲散度年华。

人到中年,激情退去,生活渐渐波澜不惊,日复一日的复制粘贴让生活变得一成不变。

年轻时候的小却幸不再,却多了些温婉的情怀。

生活的磨砺让我们的性子变得柔软,让我们的步伐变得慢下来,懂得欣赏路边的风景。

慢下来之后,地上的草是绿的,树上的花是艳的,天上的云是白的,鸟儿是自由的。我们是生在蓝天白云之下的。我们本就该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徜徉在绿草地上,看风清云淡,读世间百态,而处变不惊,将时间这本书,细细地读,慢慢地品。

虚度人生,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年轻时候的匆匆忙忙,让我们忽略了生活的本质。经历了年岁的渲染,我们开始看到生活的内容是丰富的,是读不完的,是品不够的。

一盏茶,需要慢慢地喝;一本书,需要慢慢地读;一生,需要细细地品。

爱一个人,需要一点一点地呵护。

虚度人生,不是碌碌无为,不是混天渡日。

要将平凡的生活过出温度,将琐碎的生活过出情怀,将不变的日子过出滋味。

脚步慢下来,心思定下来,情绪稳下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深有感触!总有一种感觉,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一样有过:30岁之前,可以为了一件事整夜整夜不睡觉,只要能完成或者得到,就是好的!每天满脑子里都是理想,梦想,幻想!30岁以后面对家庭生活的压迫,经济,环境,周围人事的变换,突然发现,那些曾经可以为之付出一切的,不过都是人生中可有可无的!你会发现,你需要做出必要的选择了,不能再虚度光阴了!尽管那光阴里埋藏着你梦寐以求的……可是,回过头来你才发现,这种生活何尝不是虚度呢?安稳了,有家了,有孩子了,却失去了梦想!做人没有梦想同咸鱼有何区别呢?于是迷惑就来了,到底是从虚度到充实还是从充实到虚度?

我对中老年朋友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虚,虚心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相信过天命之年的中老年朋友,体会更深一些,虚心学习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根据自己的基本条件,兴趣爱好,包括年轻时未达成的梦想、愿望,去不断的充实自己。身体机能在慢慢退步,但我们的心态心智,在不断的成熟成长,生活将不断的充实。

度,态度度量, 我这样理解,我们越来越有从容厚道,随缘自然,胸有成竹的气度,海纳百川,怀抱天下的包容气概,成熟厚实,知足宁静,和谐无扰的气场,更加具有做好一个“人”的风范态度。

人,人字两笔 ,一左一右,左边是自己,右边是爱人,是父母,是儿女,是家庭,谁都不要缺,缺了自己,家破了,父母失去了依靠,爱人失去的心,儿女失去了天。好好保重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不因缺失而失去生命的颜色。

生,谈到生,即生命 。我们的生命历程跨过了半程,结束是一定的,不要去多想,生命的宽度是可塑的,把自己的人生活得充实,多付出,多给予,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活出自己的价值,再平凡的生命都是伟大的,值得珍惜的。

如此虚度人生,人生不虚也!

我认为人到什么年龄都不能虚度人生。老人更是如此。时光对老人比什么都重要。有一首歌叫‘’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就是告诉人们,人生夕阳红阶段时光是最宝贵的。是晚开的花。是陈酿的酒。我们应该珍惜。从容对待。不应该就此消沉。

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对老人的 健康 也非常重要。人老了。心情不能老。要有乐观心态。对未来生活要有信心和热情。要充满希望。有打算和安排。要根据自己的环境、爱好及特长。尽量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在自己能动时。最好走出家门,融入 社会 。享受当今 社会 带来的幸福。在快乐中度过完美的人生。

生活,在大多时候,都是无意义的,而人们大多都在紧张忙碌的寻找生活的意义,彰显自己的存在感。生怕自己被他人超越,被时代丢弃。

一朵干枯的花,不会因为失去美丽而遗憾,因为它曾经盛开过;冬天寂静的田园,并不会因为没有庄稼生长而落寞,因为它曾被耕耘收获过。

人也一样,当看到一个上了岁数的人,不再为为生活打拼,那一定是他曾经拼过斗过,为事业、家庭和生活全心全意的付出过。如今在享受他奋斗的成果。另一方面他也是深悟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而如何活着来自每个人的生命体验。

没有人愿意虚度光阴与年华,即使在老年的时候,也渴望成为对家庭 社会 有用的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到了一定年龄后,身体各项指标都在逐渐衰退,思维方式不再适应 社会 的需求与变化。如果仍在单位里紧张忙碌的工作,不仅不受欢迎,自己的身体也吃不消。

适时解放自己,让生命处于放空的状态,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的需求与定位,而不是真正的虚度。

在我们周围可以发现,没有一个人愿意混吃等死,多多少少都有发挥余热的愿望,或者找到自己活着的精神支柱。当自己真正想通了自己内心的需求时,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蜕变开始了。

为他人或为家庭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做。既充实了精神,也愉快的度过了每一个平淡的日子。而我们只要好好活着,就不算“虚度”。

最好的活法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分男女,也没有老少的区别。

“虚度光阴”只是一个理想的词语而已,有人喜欢,有人讨厌。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人喜欢眼前的温暖,有人喜欢远方的田野,有人喜欢有固定的工作,每天按部就班地走在上下班的路上,也有的人,喜欢四海为家,漂泊流浪。

我喜欢在雨天的时候安安静静地读书,喜欢在阳光明丽的天气里给朋友打电话,喜欢在炎热的天气约朋友去河里游泳,也喜欢在清晨和傍晚,去野外骑行。

我以自己喜欢的样子去过生活,如果说这叫做“虚度光阴”的话,那么“虚度光阴”一定是个很美丽的词,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虚度”这美丽的光阴。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