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1. 文言文中的合字是什么意思

1. (会意。

从亼( 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2. 同本义 [close;shut] 合,合口也。

——《说文》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庄子·秋水》 3. 引申为开合之称 合则成体。

——《庄子·达生》 合盖隆起。——《后汉书·张衡传》 四面竹树环合。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绿树村边合。——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暝色已合。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蚌合;合上书;合祛(开闭);合喙(闭口);合盘(犹合掌);合瞑(闭目;闭目入睡) 5. 会聚,聚合 [assemble] 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国语·楚语下》 将合诸侯。

——《周礼·秋官·司仪》 离则复合,合则复离。——《吕氏春秋·大乐》 齐桓公合诸侯。

——《吕氏春秋·精谕》 公子即合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晋鄙合符。

合江夏战士。——《资治通鉴》 五万兵难卒合。

卒与尸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合众(集合众人);合族(聚合全族的人);合火(结伙,结伴);合军(集结军队);合散(聚合消散);合绪(聚集在一起) 7. 联合;联络 [unite;ally]。

如:合盘(合伙);合出(凑合出来);合字(同伙;黑店) 8. 结合 [bine;unite]。如:合色鞋(用几种颜色料子凑成鞋面的鞋子) 9. 符合,不违背 [conform to]。

如:合机(跟事实相符);合程(合乎格式或规定的程序);合情合理;不合自然 10. 适合 [suit] 合于桑林之舞。——《庄子·养生主》 甚合孤心。

——《资治通鉴》 11. 又如:合式(合适;合意);合中(适中);合折儿(合适);合景(与当时场面相适合,相般配);合折(恰当;合乎心思;合适);合他意思 12. 合并 [merge;amalgamate]。如:合传(纪传体史书的创作,合两人以上的事迹作传,称合传) 13. 覆盖;笼罩 [cover]。

如:合扑(面朝下扑倒);合在缺底下(蒙在鼓里) 14. 匹配;配偶 [mate;marry] 天作之合。——《诗·大雅·大明》 得耦为合。

——《周礼·媒氏》注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又如:合和(结婚姻之好;亲睦);合姓(指结婚。

男女两性合为一家);合独(使鳏夫寡妇结成夫妻) 16. 交锋 [engage in a battle or contest]。如:合刃(军队相遇,刀刃相接);合战(交战) 17. 折算等于 [be equal to]。

如: 一米合三尺 18. 制作 [棺材] [make]。如:合甲(制成皮革);合寿材 19. 应该 [should]。

如:合当(合该;应当);合行(合当;应该;集中在一起);合受(应该受到) 20. 吵架 [quarrel]。如:合嘴(争吵);合爆(合皂。

混闹;喧闹);合嘴合舌(吵架) 21. 合掌 [clasp]。如:合手 22. 回答,答 [answer]。

如:合要(各举简要的言辞,以互相答辩) 23. 交媾。雌雄交尾,男女 *** [sexual intercourse]。

如:合盖(已得手。特指成男女情事)。

2. 文言文中的合字是什么意思

1.闭合,合拢,与“开”相对。

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岩下云方~。”(方:刚刚。)

【引】符合。《荀子·性恶》:“~于文理。”

【又】会合。《汉书·晁错转》:“~小以攻大。”

2.盒子。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情,钿~金钗寄将去。”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盒”。3.两军交锋。

《左转·成公二年》:“自始~,而矢贯余手及肘。”《史记·萧相国世家》:“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

4.全,满。《旧唐书·陆德明传》:“~朝交欢。”

5.应当(后起意义)。杜甫《岁晏行》好恶不~长相蒙。

“(长:长久。蒙:蒙骗。)

6.ge(葛)。容量单位。

一升的十分之一。《汉书·律历志》:”十~为升,十升为斗。

“。

3. 合口的古文意思

详细解释

⒈适口;可口。

《汉书·扬雄传下》:“美味期乎合口,工声调於比耳。”

⒉交会处。

《周书·文帝纪上》:“ 太祖 乃遣大都督 梁御 率步骑五千镇 河 渭 合口,为图 河东 之计。”

⒊口角,吵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思量定不必闲合口,且看当日把子母每曾救。”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喒两个合口唱叫,[唱]你中间里图甚么?”《水浒传》第七回:“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⒋异口同声;齐声。

《英烈传》第二回:“这些人便合口说道:‘敢不从命。’”《后西游记》第四十回:“天子点头赞美,大众合口称扬。”

⒌疮口或伤口愈合。

田汉 《回春之曲》第二幕:“啊呀,这儿还没有合口,不能动,再动就不能好了。”

⒍即合口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蜀

人讹‘登’字,则一韵皆合口, 吴 人讹‘鱼’字,则一韵皆开口。” 清 潘耒 《类音·下》:“在牙腭则为开口,历舌端则为齐齿,蓄于颐中则为合口,聚于唇端则为撮口。”参见“ 合口呼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