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7

孩子不仅仅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的未来,所以,讨论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话题,非常有意义,特别是女孩。

记得刚刚到北京,早上上班沿着四环从东向西到海淀。每天如此,路上常常看到一个小小年纪的小孩,没有家人陪同和接送,他自己背着书包独自在安慧桥上车,在冬日的寒气逼人的早晨,他显得那样弱小,所以分外惹眼。当然了,司机师傅确实很好,他总在小孩踏进车门,缓缓起步。这样的独立和呵护关照,每每遇到,都让我的心灵为之感动。

想想,小孩的父母这样做,是有眼光的,她们从小就在为子女的未来独自生活,学习工作培养习惯。值得称赞。

话说的有点扯远了,这里打住,回到文章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主题。

——鼓励

鼓励,在孩子的丫丫学步到长大成熟,可以说伴随长久。哪一位父母不是在自己的孩子蹒跚学步的第一次,露出喜悦和兴奋,她们在孩子跌倒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鼓励的眼神,大声的加油,在远处展开双臂,迎接歪歪扭扭前行的年幼的儿女。我们的宝贝,就是在这鼓励和叫好的氛围里,勇敢的迈出第一步,第二步,直到独自远行,扬帆起航。

所以,保持对孩子关键节点转换时的鼓励,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要坚持运用。

——挫折

人生不可能一马平川,总会遭遇无法预料的风风雨雨☔️。所以挫折教育,失败时的冷静应对,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方面,也应该引起珍爱孩子的父母们重视。

特别是女孩,本身就感情细腻,柔弱是她的天性。因此,要注意培养女孩自信心时的方法步骤。由易到难,逐步引导。

在她们和小伙伴发生矛盾的时候,在她们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的时候,在她们遇到学校老师批评的时候,都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这样,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入手,逐步培养她独立判断,应对的习惯。而不要越俎代庖,甚至和别人的孩子动粗,如此袒护,只能爽歪歪于一时,而于培养孩子独立应对困难挫折的初衷是背道而驰,不会有好的收获的。

年少时的吃苦,挫折,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这个话,只有经历过风雨☔️考验,有独自爬坡上坎阅历的人才能够理解。

好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我们就从鼓励和挫折教育的思路里起步吧。

祝福你和你的孩子成功!

第一,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始有终,坚持把它做完。不要轻易放弃,如果放弃了,就没有成功的可能了。如果出现挫折,要反复告诉孩子,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 。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是获得真正成功的诀窍。每一件事情都不容轻视,即使是最普通的事情,也应该全力以赴,因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踏出成功之路。让孩子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增强了。

第二,让孩子相信自己,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就没必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只管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就是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作为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说,我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一些肯定,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就是严格要求孩子,努力刻苦再加上勤奋。即使你没有天赋,也可以用努力换来成功 。科学家制造宇宙飞船,都是要通过一次一次的试验,一次一次的失败,反反复复的思考才取得成功的,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我们要教育孩子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有个正常的心态,不要轻言放弃。只有你自己努力,才能走向成功。成功就是孩子自信的资本。

第四,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古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有没有想过教育孩子要积极的举手回答呢?要知道这是一次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在校园里有没有主动报名参加比如运动会演讲比赛呢?这也是一次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机遇。学会积极展示自己,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自己的自信。

增强孩子的自信,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的鼓励支持和肯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不要老拿别人家的孩子比,不要说你真笨、你怎么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这一类的话语来打击孩子。

父母都希望能培养一个自信乐观的孩子,而一个自信的孩子行走在这个世界上也更有底气。那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我们大人都需要被肯定,更不用说孩子了,可以说,被人肯定是每个人的需要。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是不会评价自己的,他所有对自己的评价都是通过大人的评价得来的。如果大人总是说他有能力,那他也会觉得自己真的有能力;而如果大人总说他笨,那慢慢的,他也会觉得自己真的是个笨孩子。

小时候,父母总是说我笨,说我长得胖、动作慢,一看就是个笨笨的样子。不管我想尝试什么,我妈总是说,你不行,你太笨了,比你厉害的人多了去了,听到这样的话,我就打了退堂鼓,再也不敢尝试了。

后来,因为自己成绩好,有人夸我聪明,我根本就不相信,以为别人在取笑我。可以说,父母的评价已经深深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经过了好多年的努力,我才慢慢走出来。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打击带给孩子的心理伤害,可能会终生难以愈合。

在父母的打击下长大的孩子,很难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有的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动手,对孩子进行了过度保护,只要自己能做的,就都替孩子做了。

这样看似是对孩子好,实际是在伤害孩子。等到了那一天,孩子不得不自己做的时候,他会发现自己一事无成,这样会让他有种深深的自卑感。

所以,平时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让孩子尝试一下,比如说做家务啊,收拾书包啊,写作业啊,这些父母尽量不要插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刚开始孩子可能会不熟练,慢慢的,他就会做得越来越好,而这会带给他很大的成就感。

有了成就感,孩子就会越来越自信。

我们都知道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可通常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平时孩子听话的时候、成绩好的时候,我们都爱他。可一旦他惹了祸、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对孩子失望。

前几天,因为孩子没有考到95分,亲妈竟然把孩子扔到了高速路口,扬言不要这个孩子了。试想一下,孩子被亲妈这样对待,他可能会有自信吗?说不定安全感都没了,更不用说自信了。

父母只爱那个成绩好的孩子,只爱那个听话的孩子,只爱那个表现好的孩子,那这样的爱就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

我们爱孩子的标准,不应该是那些外在的条件,只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就爱他。如果孩子在这样的爱中长大,那他一定是个自信的人。

因为, 父母的爱是孩子最大的底气,也是孩子最好的精神支持。

我想,如果父母都能做到以上这三点,那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自信满满的孩子,都能有充足的底气,面对这个世界。

从以上对自信的定义来看,要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非得自信才能实现,它只是一种感觉,我们不要误认为自信就一定能成功。过度自信就是自负,也不好,只要孩子不是自卑,作为父母,就不用为孩子自信的问题过度紧张。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不论父母还是孩子,都应该拥有这种心态。适当地自信能让我们从容生活、幸福感高。自信的孩子也更阳光,更热爱生活。

如果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自信,需要提高,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去做:

①树立好榜样,父母自身也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信的一面,否则父母说一千道一万,自己却没有做到,那孩子也可能很难做到。

②平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打架,父母恩爱、感情和睦和家庭,孩子多半也比较自信。

③多陪伴孩子,与孩子相互分享快乐或有意思的事情。

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平等地敞开心扉交流。

①与别人交流时,大胆地正视别人,勇敢礼貌地与别人的目光正面相对,而不要总是低头看脚或注视其它地方。

②合理地释放自己的情绪,比如:开心时,可以哈哈大笑;难过时,可以放声大哭。

③面临恐惧的事情,或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或局面,可以大胆地告诉父母、老师、朋友,请求他人的帮助。

④平时讲话、行文时多用积极的语气和正面的词语表达,从而弱化自卑感。

⑤多从成功的事情上体会当时成功的感受,增强自信。

⑥积极主动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凡事先跑去问别人,直接让父母或长辈代劳也是不可取的。

最后,不管自己的孩子自信,还是不那么自信,作为父母都应该爱他。因为爱最有力量,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作为一个从小没被鼓励和肯定中成长的孩子,但我也不乏自信,因为我知道自信是让自己开心做事的基本要素。我也一直会反思父母为什么很少肯定自己,后来也知道他们其实也缺少被肯定,自然不懂鼓励和肯定自己。

而,如果家长希望提升孩子自信,自己也是在不被鼓励的环境中长大。那就试试,多和孩子沟通,看看孩子现在有哪些问题急需突破的。鼓励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在尝试中不断增强自信和认同感,自然就有更多能量做更多事。同时,你还可以看看《我家那闺女》傅园慧爸爸的教育方式,她是很鼓励孩子的,从小对傅园慧说你就是天才,你是最棒的。然后呢,孩子在被称赞和肯定的环境中长大,也更勇敢和敢于尝试。

大人都喜欢被称赞,何况是孩子,多发现孩子的亮点,鼓励孩子去创造些特别的经历。孩子遇到不顺心时,也要耐心听他说,帮他走出困境。慢慢,孩子也不再惧怕困难了,每一步都不容易,但家长就需要不断的肯定和鼓励。当然,我建议你也可以多鼓励你的爱人,让孩子知道原来自己的爸妈都很棒的。大人也可以多鼓励,不仅限于孩子哈。

爱默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我本身不是一个自信的妈妈,有了孩子之后总是希望孩子不要走我的老路,希望能培养一个自信阳光的的孩子,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会很留意孩子日常中的一些不足,然后会私下里一一指正,告诉孩子:你这里做错了,那里需要改正,我以为我把孩子的缺点都指出来,然后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一直到孩子6岁,在一次我批评指正他的时候,孩子对我说:“妈妈,我感觉我就是个渣渣,什么都做不好。”

我马上回答:“当然不是啦,你也有优点的,你很爱看书,很有礼貌,非常孝顺。”

“可是,你总是说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确实不好。”孩子并没有因为我指出他的优点而变得自信,因为日常生活中,我总是用放大镜去寻找他的缺点,然后把所谓的缺点一一列举给他,这完全是打击孩子自信心最直接的方式。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愚痴的妈妈。经此之后,我反思自己,学习很多 育儿 网上课程,看一些 育儿 书籍,这些年来,我总在为自己曾经的愚蠢买单,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不过还来的及。


告诉孩子他独一无二的,爸爸妈妈非常爱他,爱孩子的本身,而不是爱变成我们希望杨i的孩子;无论孩子优秀与否,我们都爱他,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生气、发脾气、任性,这些情绪都是可以允许的,帮助孩子认识他的情绪,接纳这些情绪,然后帮助疏导情绪。

帮孩子发现他的优点和兴趣,当孩子对某一件事 情感 兴趣的时候,我们要保护他的兴趣爱好,把兴趣变成他的优点,激发出孩子在这方面的特长,长养这个特长,当孩子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感的时候,他就会保持持久的兴趣,进而把这样的特长变成他的优点,当孩子在某一方面优于其他人的时候,他的自信心就有了。

当照相聚焦的时候,其他的内容就会变得模糊,我们用这样的原理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聚焦孩子的优点,强化孩子的优点,慢慢的孩子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缺点就会变得模糊,时间久了,优点就越来越明显,缺点就会越来越少。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孩子爱上阅读后,他的阅读面就会越来越宽广,当知识的储备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孩子的眼界和心胸就会得到提升,格局就会变大。当他的格局和知识面变高之后,孩子的自信心也就随之而来提升了。


总结: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就是给孩子寻找优点的过程,只要在生活中,我们多给孩子指出他的优点,让他把优点变成日常的行为习惯,当优点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周围的人就会从孩子的变化中感受出来,周围人对他的赞叹就是给他自信心最好的养料,他就会越来越自信。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那就要多鼓励、赞叹,鼓励孩子做事情的过程,赞叹孩子的行为,表扬孩子的实质.

比如当孩子考得了好成绩的时候,表扬他:这段时间你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干得不错,继续努力!当孩子做完家务的时候:真是妈妈的小帮手,是个能干、孝顺的孩子;

千万不要只是干巴巴一句:你真棒!这是最没有效果的一句话。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自信,可以活出真实的样子。表扬和鼓励是培养孩子自信的重要方式,如果在养育的过程中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往往培养出的孩子很容易怯懦或者自大。

有很多父母都听说过赏识教育,常会对孩子说,孩子你很聪明,孩子你真棒,这样的表扬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有帮助吗?

还有的孩子在别人面前做自我介绍时会说自己特别棒,是最棒的宝宝,但是如果遭受到批评会特别难过或者特别愤怒,这就不是真正有底气的自信。

什么样的孩子有自信?

什么样的孩子没有自信?

自信的孩子跟不自信的孩子差别在哪里?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这是一个感觉自己很清楚,说起来却很模糊的概念。


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我是否有积极的认知和评价。

其中第9点要特别说明一下,很重要。

每个孩子在受到批评的时候都会很难过,因为他们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完整,被批评时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但是如果特别的难过,需要过很久的时间才能恢复,或者感到非常的愤怒甚至直接放弃,那就表示孩子还不能做到真正的自信。


父母可以按照这两个方向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 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产生自我效能感 。

听起来很高端,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让孩子感觉自己真的可以做成某些事情,从而产生自信

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可以对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评价有帮助: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当孩子作对事情的时候,父母不仅仅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表扬,还要发掘孩子内在的人格特质做表扬。

比如孩子今天回来跟你说,他今天得到老师表扬了,还贴了小红花,因为他今天主动帮老师分发餐具和摆桌椅。一般我们会怎么表扬孩子?通常我们可能会说:“宝贝,你真棒,你真厉害!”,这样简单的表扬是不够的。

前面提到过,当父母用很模糊的方式表扬孩子,其实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你可以这样说:“哇,宝宝你今天在学校帮助老师分发餐具和摆桌椅了是吧?真好!看的出来,你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句话, 前面一句是描述孩子具体的行为,后面一句是透过孩子外在的行为来思考,到底是什么样内在的人格特质才会导致孩子做出这种行为?


很乐于助人,很友善,很积极主动,这些都可以,你想要引导孩子往哪个方向发展,就选择哪一个直接告诉孩子。这一整个流程连贯起来就是,要表扬孩子的人格特质,而不仅仅只表扬行为。

主要的原因是,当我们表扬孩子的时候,行为描述的越具体,孩子就会越能理解,噢~原来我做了这个事情才受到了表扬,下一次我还会愿意做同样的事情。

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缺乏的,其实就是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自己。

对于自我观念正在萌芽中的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如果能在孩子日常的行为中多观察,多发掘孩子内在的闪光点,并且告诉孩子,我发现了,你是一个特别积极主动,特别善良的人等等。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特别棒的自我发现、自我了解的过程,对于他形成一个丰满的、具体的、积极的自我观念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个人只有越深刻的理解自己,才会越发的自信。


关于这一点,可能有的父母心里会有一些概念,但却并不了解这个背后所代表的真正含义。

比如孩子刚刚画了一幅比较复杂的画,你会怎么表扬孩子呢?可能你会说:“哇,你画的好漂亮,真厉害!”

而一个重视过程的父母可以这样说:“哇,我看到你画完了,真好!这幅画看起来还挺难的,请问你是怎么完成这幅画的?”

可能孩子会说:“我先在脑子里面想清楚要画什么,然后才开始画的。”

然后你可以说:“喔噢,我发现你是一个做事很有条理,很有章法的人,真好!”

或者还可以有其他的问答:

“我很喜欢你这幅画的配色,在画的过程中你是如何选择颜色的?”

“上次你说你很喜欢绿色,所以这次我画了不同的绿色在上面,再用其他颜色跟绿色做搭配。”

“哇塞,你居然特地用了我喜欢的颜色!我发现你是一个很会替他人着想,很能照顾别人情绪的人,太好了!”

家长在乎结果,孩子就会在乎结果,一旦没做好就会变得很沮丧,很没有自信。

家长在乎过程,孩子就不会把结果当做唯一的评判标准。

就算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他也会想,在整个过程中,我这块做的还不错,那块还可以想办法做的更好。这样,孩子的抗挫力也能得到锻炼,自信心也会大幅上升。


当孩子做的不对的时候,父母要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要批评孩子的人格特质。

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看手机,不小心打翻了水杯,水倒了一桌子,手机也弄湿了。这个时候一些父母可能会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或者“你怎么这么调皮?尽给我找事!”这就是在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批评孩子的人格特质,对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杀伤力的。

邋遢、粗心、拖拉、胆小、不懂事......

这些负面标签贴的越多,孩子会觉得自己很糟糕,以后会做更多邋遢、粗心、拖拉、胆小、不懂事的事,因为他从心底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

正确的批评方式应该是:“宝贝,我看到你刚才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所以打翻了旁边的水杯,下一次吃饭的时候不要玩手机,水杯也拿的稍微远一点。”

我们只需要用客观的描述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要对其他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孩子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不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怎么样才能培养孩子这样的自我认知呢?

那就是 不停的让孩子积累成功的经验,只要有机会,就让孩子自己去做 。

爸爸妈妈对孩子说的最好的话就应该包括:

“请你自己试试看。”

“请你自己动手去做。”

如果父母把这两句话常挂在嘴边,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慢慢孩子就会发现,啊~原来我可以做这么多事情!我真是一个有能力的孩子!

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是特别有帮助的。

这4个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培养真正的自信心,这样的孩子幸福指数也是最高的。

第一,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正面的回应。

父母不要给孩子贴过多负面的标签,多发现孩子自己身上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面对别人的夸赞也,不要总是用虚伪的方式去回答,在这种对孩子的否认当中,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如人多,给正面积极的回应。当别人称赞自己孩子优点是父母要给予肯定,但不要浮夸,让孩子能够正视自己。既肯定了自己同时不会让别人难堪,这样的表述才能够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感受到自信。

第二,给孩子适当的鼓励。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认同,孩子也同样如此,需要父母对他的成长认同,所做的事情认同,学习的东西认同,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与认可。所以,家长适当的鼓励也是给孩子自信的源泉。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在任何环境和场合中,孩子始终乐意接受大人们的赞许,特别是父母和老师的夸奖更能使他们信心增倍。

所以,只要父母找到合适的方法,能够恰到好处地鼓励孩子,也能够让孩子变成成长型思维,在不断的内动力下让孩子越来越 健康 的成长。

第三,多给孩子能量的指示。

很多父母只注重生活中的细节,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内心的能量源泉来自于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是一句话,这些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父母爱的支持。帮孩子构建正面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多给孩子做正向的引导。这才能让孩子有勇气面对未来,同时内心充满正能量。

第四,让孩子表达自己。

让孩子有自信就应该让孩子适当的学会表达,做到心口统一。这才能够在别人的重视下,找回真实的自我。

第五,步强迫孩子妥协。

孩子的成长无人取代,父母也同样如此,所以,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选择,不要强迫孩子做不公平的事情,更不要让孩子做一个自己都讨厌的自己。保持孩子的独特性,让孩子在成长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想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一定要考虑好孩子的感受,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是不公平的。

第六,让孩子找到目标位置性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点,通过兴趣爱好的选择,来找到孩子的目标感,知道每个孩子所要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成,这也能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孩子也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这也增强了孩子在面对未来时的抗挫能力,同时能够收获更好的人生。

父母要能够认清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同时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过程。给孩子正向的教育,帮孩子做好人生方向的选择。让孩子能够有自信面对未来的一切,有勇气克服困难,这才能让孩子收获更好的未来。

一,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总是想一出是一出,容易忽视孩子的要求,让孩子感觉不到重视,那么孩子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提错了要求,从而让自己缺乏自信,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要求。

二,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家长给孩子买衣服的时候,总是根据自己的眼光来挑选,如果能够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看孩子喜欢什么款式,就给孩子买仟么款式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自主思考,梳理自身的自信心。

三,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被需要的感觉能够给人们很大的自信心,所以父母平时生活当中可以适当要求孩子,帮自己做一些什么小事,比如说 拿一些报纸等,这样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感觉 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四,偶尔让孩子自己当家,让孩子去做自己没 有做过的事情,迎接挑战,将会很好树立小孩子 自信心。 五,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家中如果能够开 辟出一个小天地,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那个空间里面自由地玩耍,不受束缚,孩子会因 为拥有了一个自己的空间而感到非常骄傲,从而可 以增强自身的自信心。

六,多和孩子立等交流,父母在跟孩子谈话的 时候,总是带着一种教育的心态,这样很容易让孩 子感觉自己的地位比较低。所以父母在跟孩子交流 的时候,以朋友的心态,以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讲道 理,是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的。

很多人都会说的一句话: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家长们应该公平的对待他们,现在很多孩子特别聪明,二三岁的时候就特别有主见,也知道自己要什么。作为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随便乱动孩子的东西,也不要随便把孩子的玩具送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可以询问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出点主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信心。

对于“别人家的孩子”很多人小的时候都经历过,但是到了自己有孩子的时候,总是对孩子充满了期待,忍不住的要去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对于孩子都是在成长的个体,不能说这个孩子好,那个孩子差,都是好孩子,只是父母的教育不一样。不管如何,一定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这样很容易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