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以及如何守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hello ,小伙伴们,这期的话题是如何实现“创富和守富的平衡”,

作为销售工作者/创业者,最关心的3个问题,或许是:

1:如何创造财富。

2:如何稳定财富。

3:如何传承财富。

那么小松鼠接下来针对这三个点逐一剖析。

一:如何创造财富

针对“创富”,小伙伴可以思考下自己的方式和周围人的方式。

嗯,小松鼠是总结了如下6种形式:

以上6种形式,可拆分为2类,一类是不可控因素,一类是可控因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不可控因素:

家庭背景,天赋(写作天赋),所在行业所在的阶段(导入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

可控的因素:

提高学历/工作技能,去一个上升的城市选择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公司加入。

那么,屏幕前的你,拥有哪种创富方式,会选择哪种创富方式?

接下来,就到了创富完成后,如何稳定财富的阶段

二:如何稳定财富

2.1财富稳定的因素

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如何让它保持一个安全的状态,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不安全的状况?

行业不景气造成失业,车祸,癌症,天灾人祸,婚姻财产分割... ...

一旦发生以上事件,对我们创造财富产生很大对干扰呢,甚至会将我们积累的财富用来弥补损失

以上事情都是概率,不确定性的,那我们如何用金融工具 锁定不确定的概率呢?

首先得明白,人生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会出现什么风险,然后在 决定用什么金融产品去控制。

从人生阶段分类 ,会包含:学习,工作,成家,育养小孩,2人世界,养老。

从风险管理分类 :分为3个等级

从 最基本的社保

到基础保险配置 :重疾/医疗/意外

到高一等级的风险配置 :教育金/养老金

最高等级涉及到 :物权保险,这更多跟企业保险相关。

简述了人一生不同阶段的风险点以及保险配置方案,以及风险管理分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举例如下:

张先生,35岁,年收入40万,从事中层管理,已婚,有1个2岁的小孩,妻子在家带小孩。存款50万,有1套住宅(房贷每月8000),1套商铺(每月租金1万),股票/基金30万,每年固定出国旅游一次。工作方面,张先生工作压力大,经常出差坐飞机。

1:家庭财务分析

收入:

1:工资  40万/年

支出:

1:生活费   20万/年

2:小孩教育费     

3:房贷     9.6万/年

4:赡养费     5万/年

5:旅游费     5万/年

投资:

1:股票/基金  5万/年

2:商铺  12万/年

保障:(风险控制+养老金规划)

年结余=收入+投资-支出=57w-39.6w=17.4w

活动存款:100万;房贷200万未还。

2:个人风险分析

在张先生的案例中,每年固定支出:39.6万/年,被动收入:17万/年,主动(工资)收入:40万/年

问一个问题,如果风险(包含行业波动,意外,重疾等等)发生,张先生家庭经济结构会发生什么改变呢?

被动收入-支出=-22.6万,也就是每年亏损22.6万,亏损的22.6万/年,是用存款去弥补还是用风险工具去控制呢?

3:风险配置

如果采用风险工具,那么建议,张先生在 保障这栏目 设定一个账户进行风险控制,年费用控制在年节余的10%,针对张先生,费用在1.7w左右。

 主要侧重点包含:

逆向风险控制

1:经常坐飞机的意外险

2:经常加班的重疾险

3:30-60岁之间疾病/意外导致的身故

正向风险控制

1:小孩上学费用,创业费用

2:家族财富传承

参考结果如下:

为什么这样配置呢?

22-60岁:“医疗险”实现疾病实报实销,“重疾险”实现康复期间的工资损失, 因为张先生年收入40万,重疾康复期在3-5年,意味着3年内的工资损失在120万 ,所以张先生的重疾险账户额度应该至少设置为120万.

为何在30-60岁之间,附加意外险+定寿险呢?

因为在这个阶段,张先生作为经济支柱,一旦张先生出现了概率性风险,整个家庭经济面临很大的创伤,

所以用意外险+定寿锁定家庭支柱,额度设置为多少合适呢?

意外险:设置为为年支出的10倍,40x10=400万,意外险额度,应该 设置为400万,可以覆盖未来10年的生活支出。

定寿险:控制的是30-60岁之间,因为小孩的教育费用支出和剩余房贷, 所以设置为:房贷200万的额度。

那么除了给小孩配置教育金,张先生也得考虑自己60岁以后的养老金配置。

60岁之后,伴随人生顶峰期已经结束,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使用年金险作为每年的养老金收入。

年金的一大特点是“没有风险”+“收益写在合同里”,实现60岁以后每月1万的净收入。

定寿,包括年金,可以实现 定向传承,并具有一定的隐秘性 ,若有大量的财富积累,担心身故之后,引起后代纷争,便可以作为寿险,或给子孙辈购买年金产品,定点定量给子孙辈发钱, 避免出现富不过三代或者后代乱花钱的情况出现。

至于第三点,如何实现财富传承,迫于篇幅有限,只能放在下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