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勒西达斯的作品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他写了12部诗,包括《罗摩功行录》、《谦恭书》、《歌集》和《双行诗集》等。《谦恭书》收入 279首诗,内容是歌颂罗摩,祈求罗摩给以解脱,是名副其实的宗教赞美诗。《歌集》是罗摩本事的提要。《双行诗集》中收诗 573首,大部分是格言诗,如说真正的朋友在患难中才能分辨,英雄行为在战场上才能表现;又如说坏人跟好人在一起也不会变好,正如毒蛇在檀香木的林中仍然有毒;又如说坏人一时变好必有奥妙,正如蛇进洞时必须把身子伸直。此外,有少数诗指责了无道昏君。
在印度的印地语文学史上,再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诗人比杜勒西达斯更为有名,也没有任何其他一部作品的影响能比得上杜勒西达斯的《罗摩功行录》。就是在印地语地区以外的地方,《罗摩功行录》也有巨大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在包括梵语在内的各种语言中,根据蚁垤仙人的史诗《罗摩衍那》的罗摩故事为题材而改写的长篇叙事诗很多,杜勒西达斯的这一本《罗摩功行录》最为著名。
《罗摩功行录》是以蚁垤所著的《罗摩衍那》和一位无名氏作者所写的《神灵罗摩衍那》为蓝本加工改写而成,结构大体相同,所写的中心故事也相同,但篇幅大致相当蚁垤的《罗摩衍那》的一半,它只保留了中心故事和有关的情节,舍弃了无关的情节和公式化的繁琐的描写部分。
《罗摩功行录》也分成7篇,其中6篇沿用《罗摩衍那》的篇名。
第 1篇《童年篇》,写罗摩的出生、成长、降妖和结婚。结构比较严谨,情节与主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与《罗摩衍那》不同的是,女主人公悉多生来就是公主,不是犁地时从垄沟里拣的。
第 2篇《阿逾陀篇》着重处理了两个情节,一是罗摩舍弃王位前往森林,另一是婆罗多去森林请罗摩回京。《罗摩衍那》已经把罗摩等几个人物理想化了,而《罗摩功行录》还嫌不足,它把这些人物写得更合乎理想的标准,罗摩的母亲、罗摩,特别是罗什曼那,在罗摩被放逐时毫无怨言。
第 3篇《森林篇》、第4篇《猴国篇》和第5篇《美妙篇》都写得比较简单,摒弃了《罗摩衍那》中无关的情节、烦琐和公式化的描写以及累赘的层层转述,故事的发展比较紧凑。
第 6篇《楞伽篇》(《罗摩衍那》中称《战斗篇》)写了罗摩和十首王大战、罗摩得胜以及悉多回到罗摩的身边,去掉了罗摩对悉多产生怀疑的有关情节。
第 7篇《后篇》删去罗摩遗弃怀孕的妻子、悉多投入大地的怀抱以及罗摩杀死低等种姓的人的内容,它着重写了罗摩即位后的太平盛世以及乌鸦和大鹏的现身说法和进行膜拜罗摩的说教。
《罗摩衍那》与《罗摩功行录》相距一千数百年,前者有人认为是奴隶制社会晚期或封建社会初期的作品,后者则是封建社会晚期的作品,时代不同,而它们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准则都是相同的。为了解释这一点,有人认为,杜勒西达斯写《罗摩功行录》时,伊斯兰教民族已侵入印度定居,伊斯兰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印度教和印度教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杜勒西达斯改写古代伟大的史诗,是抵制伊斯兰文化的渗透,维护印度教文明。这是在印度颇为流行的看法。
《罗摩功行录》和《罗摩衍那》都是写王室内部的夺权斗争,两部长诗都以核心人物的自我牺牲的办法来解决夺权的矛盾。这种办法不会引起重大的冲突,更不会流血,是十分理想的。于是作者就把理想的道德标准体现在他们所写的人物特别是罗摩身上,多方加以刻划和描绘,甚至不惜加以神化。因此有人认为,《罗摩功行录》之所以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成功地刻划了理想的人物;不仅罗摩的形象比《罗摩衍那》中的罗摩更为高大完美,甚至罗摩的母亲和弟弟婆罗多与罗什曼那也是如此,因而吸引了读者。
长诗中关于罗摩的妻子被劫和救回,是正义和非正义的斗争。十首王代表非正义的邪恶势力,罗摩代表正义的一方。作者写十首王的弟弟投靠正义的罗摩,没有宣扬愚忠或不分原 则的“弟恭”。作为陪衬,长诗中写了猴子国的兄弟之间强占妻子的情节,也想说明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 《罗摩衍那》处理得比较粗糙, 不及《罗摩功行录》。
《罗摩功行录》和《罗摩衍那》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现实,《罗摩功行录》还直接写了当时混乱的时代,谴责国王“鱼肉人民”,揭露“伪君子和骗子被尊为圣人”,“干害人勾当的人受到尊敬”等黑暗现象。与这一混乱社会形成对照的是他还描绘了罗摩王朝的太平盛世的景象,对当时受尽苦难的人民是一种安慰。
杜勒西达斯
《罗摩功行录》继承了《罗摩衍那》提倡的一夫一妻的观点,对悉多的遭遇表示了更多的同情,作者没有让她被罗摩遗弃。但他对妇女的观点仍是陈旧落后的。他还发展了《罗摩衍那》中宣传宗教迷信的倾向,维护种姓制度,抬高婆罗门的地位,不时流露出对低等种姓的憎恶。
《罗摩功行录》的全部故事是通过三个人物口述、三个听众逐一转述的办法进行的。全诗都是工整的格律诗,一般由四首四行诗和一首双行诗组成,十八行诗为一节。每篇开头有少量梵文诗,起公式化的赞颂的作用。
几百年来,《罗摩功行录》在印度中部和北部有极大的影响,被当作文学的典范,宗教的经典。伦理道德的宝库,生活的百科全书。作者杜勒西达斯也享有崇高的声誉,有些地方甚至为他立庙祭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