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叉子的小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叉子是由满族食品酸汤子转变而来的,说起这种食品还有一段故事哪,话说当年东北在女真统治时期,有这么一家人,只有妈妈领着两个儿子,后来儿子长大了,分别娶了媳妇,然后两个儿子就追随完颜阿骨打去征辽,老妈妈先是在大儿媳家生活,这大儿媳不但让老妈妈使劲干活,而且还不给饱饭吃,另外总是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骂老妈妈。二儿媳听说后就把老妈妈接回自己家,不光不让老妈妈干活,而且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先可着老妈妈。原本故事到这里应该比较美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哪。这一年二儿媳家的地就遭灾了,家里渐渐没有米下锅了,二儿媳想咋地也不能让老人饿着啊。于是就到大儿媳家去借粮。大儿媳听说是借粮给老太太吃,不但不借,反而咒骂老太太咋不早死呢。二儿媳苦苦哀求,大儿媳就是不借,最后大儿媳说要粮没有,只有泔水缸里有一些碎米,要不要,不要就扔了。二儿媳没办法,只好从泔水缸里捞出了一袋子已经发酵变酸的碎米。回到家里,二儿媳把碎米淘洗了好几遍,然后磨成水面,挤压成面条,煮好后怕有毒,二儿媳就先吃了一碗。等了半天,觉得没什么事,才给老太太吃。就这样,二儿媳一家靠着这些变酸的碎米和周围村邻的接济度过了困难时期,生活渐渐富裕起来。而大儿媳家因为雷击失火,烧成一片白地,大儿媳只好走村串户去乞讨度日。
后来这个故事在东北满族中传开来,这种伴随着满族人尊老爱幼习俗而来的食品也渐渐在辽东满族中流传起来,后来有人因为这酸汤子口味过酸,不好待客,就改良为米叉子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