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基础练习题的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1-20
1、D 2、B 3、 4、C
5、①岩扉松径长寂寥 ②袅袅兮秋风 ③吞声踯躅不敢言 ④三顾频烦天下计
⑤碣石潇湘无限路 ⑥石破天惊逗秋雨 ⑦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⑧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⑨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⑩逸豫可以亡身
⑾飞羽觞而醉月 ⑿人间正道是沧桑 6、略
7、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8、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9、①不同。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表现出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赖地数过往行人。蕴蓄着诗人晚年被贬,对不幸身世与不平社会的感叹,表现出落寞与不平的情怀。/②相同。后诗“溪边”二句写诗人悠闲地独自站在溪边的三叉路口,在斜阳余晖下,数着一个个的过路行人。表现出诗人摆脱了被贬的痛苦,心中满是闲逸洒脱的情怀。
10.D “固”应解释为“坚决、坚持”
11.B 恐怕、也许。A把/凭借,靠;C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表示转折关系;D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末助词,无实义 12.D 景公已将鱼送给了弦章
13.(1)我从小地位低下,不懂得治理人民的办法。但是我有两条钓鱼的经验,用来送给您。(重点词:“贱”、“道”、“焉”。重点词未译,每个扣0.5分。下同。)
(2)他们本身的才智(素质)不高,所以看不到国君的缺点,他们的勇气不够,不敢(指出不足)侵犯国君的尊严。(重点词:“知”通“智”,智力;“颜色”)
14.、说明道德品行的修炼需要像雕琢玉器一样,精益求精。
15、因为在对话中孔子认为,子贡已经具备了“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能力,即举一反三的能力。

参考译文一: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仍快乐,富有而又好礼的人。”子贡说: “《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子贡呀,我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了,因为告诉你这一点,你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