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中关键路径的可视化方法:时窗图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PMBOK上的 第六章中的6.5:制定项目计划的6.5.2.2小节的关键路径法 不够直观,因此了一种新的查找关键路径的方法,称为 时窗图法

完成单个活动所需的时间称为活动时间,可以形象地以一个矩形窗格来表示,这个窗格称为 时间窗口 ,简称 时窗

时窗的两个重要属性:名字和长度。

性质1: 时窗可以是浮动的,

性质2:时窗的伸缩性

时窗图主要是利用时窗的 两个重要属性 性质1

由于每个活动的完成时间长短不一,每个活动对应的时窗大小也是不一样的,时窗图使用时窗的 这一属性来表示活动时间的长度。

前置活动与后置活动:活动A的执行时间在活动B之前,则A称为前置活动,B称为后置活动。这个关系是时窗图排序的依据。PMBOK(第六版)称为 紧前活动 紧后活动

一个项目包含7个活动:A、B、C、D、E、F、G,ABD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始,A需要3周,B5周,D11周AB结束后C才可以开始,C需要6周,BCD结束后E才能开始,E需要2周,F需要要4周,需要在C完成之后才能开始,E完成之后G才能开始,G需要3周,FG完成之后项目才最终完成。

问题1:关键路径是什么?

问题2:可以浮动的活动有哪些,以及其活动时长是多少?

时窗图法

时窗图法就是通过这道习题分析总结出的,上图包含了时窗图的画法。经过两道题的练习,应该就能掌握时窗图查找关键路径等问题的相关方法。

问题1:项目最短工期?

问题2:关键路径是哪条?

问题3:活动E的(总)时差是多少天?

问题4:活动E的自由时差是多少天?

经分析得时窗图为下图

注: 蓝色区域表示空白时窗

根据题干可知;时窗E可以在时窗B和时窗C的活动范围任意浮动,这个可浮动区域称为 自由浮动区 ,大小为两个基本时窗。非自有浮动区是 依赖 其他浮动可浮动时窗。

由图可知:

归纳总结出来的一种关键路径的可视化方法,仅供参考。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终于理解为什么PMBOK把 predecessor activity 以及 successor activity; 分别翻译成 紧前活动 紧后活动 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