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7-12
老子骑着牛向西出函谷关,这一行为在当时也是一件非常反常的事情,因为牛在当时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耕物资,杀牛的罪名比杀人都重,偷牛也是一种重罪,“骑牛出函谷关”看起来并不像是要出远门,反倒更像是一种偷牛的行为。牛主要是用来耕地的,并不是用来骑行的,骑马、骑驴、骑骡子,骑什么都比骑牛要来的快,为什么要骑牛呢?
可是,老子为什么非要骑着牛长途跋涉的向西走呢?
当我们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发现了老子在函谷关留下的《老子真经》内容以后,“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这一反常行为就有了答案。
老子的这一反常行为,其实是在为他写的《老子真经》做注解。
我们现在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的《郭店楚简·老子甲》中包含着非常完整的,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包含了两大进程,而且在每个大进程中又各自包含了两个部分。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需要借助下面这张图:
真正“完整的人”是一种处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人有三层人体、三层意识。没有经过“心智系统转换”训练的人只会使用最外一层肉体以及最外一层意识。而“心智系统转换”训练,就是要让人学会使用最里边一层意识以及中间的隐性人体。
所以《老子真经》中所记录的“心智系统转换”训练是基于上图这个结构进行的练习。
练习第一大进程的主题是“意识往回收”,在这个进程中,又包含了两个部分:
完成这部分练习以后,第三层意识,也就是元神本体意识,开始主导整个重叠结构的人体。
练习的第二大进程,也包含了两个部分:
完成这部分练习后,所达到的效果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王阳明所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等到把这种“能量”全部都回收干净了以后,就会出现一种很神奇的结果——第一、二层人体能跟随第三层人体一起回归隐性世界。
这个神奇的结果,其实就是道家“长生不老”的源头,只是我们都误解了“长生不老”的概念,真正的“长生不老”并不是第一层人体在显性世界中“长生不老”,而是第一层人体跟随第三层人体一起回归到隐性世界。
1、函谷关隐喻是“重叠结构世界”
函谷关本身在隐喻“重叠结构世界”,函谷关以东表示“重叠结构世界”中的“显性世界”部分,函谷关以西表示“重叠结构世界”中的“隐性世界”部分。
所以,老子由东向西出函谷关,就表示“从显性世界回归隐性世界”的意思。
2、奥妙在这头“牛”的身上
我们在之前解读《庖丁解牛》的时候说过,“牛”字在甲骨文中表示“世界万物表象”的意思。
所以,这头被老子骑着的牛,就表示老子的第一层人体——显性肉体,而骑在牛上的老子则表示老子的隐形人体以及元神本体。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是在告诉后人,按照《老子真经》所记载的方法练习“心智系统转换”,最终达到的结果是:能够带着显性人体、隐性人体与元神本体一起回归隐性世界。
老子是用“源头甲骨文”字义写的《老子真经》。这种字义与后世汉字的字义是完全不同的,“源头甲骨文”是专门为了向后世传递“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而创造的特种图示,这种特种图示后来被借用为记载事件的文字,逐渐演变成了汉字,但是,到了老子那个时代,汉字的字义与“源头甲骨文”字义已经完全不同了。
也就是说老子写下《老子真经》以后,他本身并没有办法用当时的语言与文字把这本书给人解释清楚,他只能用“骑牛西出函谷关”这种方式为后世留下印证《老子真经》的答案。
黄帝,是黄帝那个时代练成“心智系统转换”的人。而老子,是他这个时代练成“心智系统转换”的人,也许,就在老子骑着牛西出函谷关的那一刹那,就在这个显性世界中消失了,道家学说中就有“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
“一气化三清”其实就是“元神本体、隐性人体、显性人体一道回归隐性世界”在当时认知背景下的描述。
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电子书:发现《老子真经》——从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上篇)已经出版,有兴趣的网友可在当当云阅读、掌阅、kindle、京东读书中搜 “ 老子真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