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随着网易云音乐向着“网抑云”的转变,许许多多饱含抑郁情绪的句子诸如“年轻时我想变成任何人,除了我自己”、“你那么孤独,却说一个人真好”开始充斥在“云村”之中,其中“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更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充斥着我们的社交圈子。这句话像李诞当年的一句“人间不值得”一样火遍全网,网友们更是以更仆难数的方式对这句话进行调侃,但却没有几个人知道这句话出现的背景。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出自日本著名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中篇半自传体小说《人间失格》。这本书是作者的绝笔,此书出版当年,作者第五次自杀,以投水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画下了句点。

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却又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藉由叶藏的独白,去窥探自己的内心世界,当真构思精巧。

《人间失格》的意思是“失去作为人的资格”,究竟是谁失去为人的资格?他为何会失去为人的资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又是为何出现?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穿过书本的斑驳隧道,探索那一段充满不安与绝望的人生旅程。

面具

“不喜欢的事情无法说不喜欢,面对喜欢的事情总是战战兢兢,像偷东西一样。”

“我已经把自己变成一个搞笑的高手,也就是说,不知不觉之间,我变成了不会说一句真话的孩子。”

以现代人的目光,我们无法相信这些话是出自一个孩子之口。就算出生于衣食不愁的富贵家庭,但主人公叶藏似乎天生就是个恐惧社交的异类,与身边的人格格不入,并且自己还发现了这一点。

真正的傻子是不会发现自己是傻子的。家庭气氛压抑,兄弟姐妹众多,他身为最年幼的孩子,能在父母那里分得的关注本就不多,所以终其一生都在想方设法去渴求他人的喜爱。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与追捧,小叶藏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笑话,以各种各样的行为博得他人的欢乐。

为了讨好父亲,他要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跳狮子舞面具;为了讨好家人,他伴着糟糕的曲调跳印第安舞;为了讨好同学,他画漫画和写滑稽的作文。在自己的刻意讨好下,他越来越懂得如何让大家发笑,利用自己是小孩的优越条件,伪装天真无知的模样,用滑稽来欺骗身边的人。殊不知长期的伪装早让他失去了自我,形成了一种“讨好型人格”。

所谓“讨好型人格”就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甚至为取悦他人不惜自己戴上“小丑”的面具,以刻意的出乖卖丑,耍宝搞笑来与他人同一化的行为趋向,最主要的是这种人格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前些年,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提到自己的讨好型人格,让我第一次认识到这种人格的可怕。

“在做什么事之前,我都会去想别人的反应,以及我做这件事情是不是在迎合他人的一种期待,我有没有符合他人的期待。更可怕的是我发现在跟别人交往当中,我经常是一个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人,所以自己已经非常不愉快,但是不会表现出来。”

在我看来,讨好型人格的可怕不是在于没有原则,而是在于当有一个人已经摸清楚自己的底牌还步步紧逼,自己只能不断退让,眼看着自己的疆土被入侵被占领,自己内心世界的秩序被破坏。至于最终要退到哪一步,自己也不清楚,而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让讨好型人格者走向灭亡。

值得高兴的是,二十多岁的蒋方舟打破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但不幸的是,正值幼年的小叶藏并未发现自己不断伪装而形成的讨好型人格,反而变本加厉,用更高级的搞笑方式博取他人的喜爱。这个“面具”在他看来是无坚不摧的“盔甲”,殊不知,这件“盔甲”在保护他的同时,也不断拉着他走向万丈深渊。

裂痕

随着年龄的增长,叶藏终于离开压抑的家族,升入中学。新的中学临近大海,环境优异,满含着叶藏对未来无限的希望。

“野樱花树以湛蓝色大海为背景,在褐色嫩叶的衬托下,开出绚烂的花朵。不久,樱花飞雪般飘落的时候,无数花瓣便会飘落到海里,随海浪在海面上漂移,乘着海浪再次被拍打回海滩。”

与此同时,由于离开亲近之人以及多年的锻炼,叶藏的“演技”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伪装起来更是得心应手。这时的叶藏与他的“面具”逐渐融为一体,更加依赖他的“盔甲”,在他自己看来,他好像还能与这个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世界和平相处,直到他遇见了竹一。

竹一是本书中仅仅出现过几次的小人物,却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为他是第一个发现叶藏讨好型人格的人。他发现了叶藏所有的搞笑都是故意的,这如同硬生生地将叶藏的“面具”划出一道裂痕,让成功伪装了十几年的叶藏坐立难安。正如叶藏日记所说:

“我当时如同看到世界在一瞬间被地狱之火吞噬一样,拼命地抑制住自己想要啊啊大叫地冲动,感到自己已经无限接近精神崩溃的边缘。”

叶藏绞尽脑汁来弥补这个裂痕,他有意与竹一交好,不断讨好他,帮他清理流脓的耳朵,最终得到竹一的认可。与竹一成为好朋友后,叶藏更将他的讨好型人格发挥到极致,对竹一越发的好,让竹一将这秘密一直藏在心底。

其实讨好型人格也是不断融入社会的表现,然而其内在于一般人大有不同,因为“讨好”在本质上不过只是一层伪装,是从自我本体中分离出来的“人格面具”。其存在目的,不是消弭自我求得同化,而恰是隐藏那个与众人“相异”的自我。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看似与外界依然保持联系,甚至不仔细看起来还非常和平,但实则与自闭症患者一样,都是将自我隔绝于这个世界,以维护自身内心世界完整的人。这种内外的不相统一注定了讨好型人格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叶藏将“面具”上的裂痕慌乱地弥补好,而与此同时,他对“面具”的依赖性更强了,这件充满诅咒的“面具”逐渐与他脸上的血肉融为了一体。

破碎

时间依旧不会有任何的停留,带着“面具”的叶藏不知不觉中已经升入高中,而此时的他遇见了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堀木。与堀木在一起最大的好处就是叶藏的讨好型面具可以暂时收敛起来。堀木可以听凭所谓的激情就能一天从早到晚喋喋不休地说些无聊的事情,完全不用担心两个人因为没有话题而陷入尴尬的沉默。

叶藏一面与堀木一起放浪形骸,一面带着自己脆弱的“面具”行走于世间。正如前文所说,这副“面具”毕竟是脆弱的,随着叶藏与咖啡店的女侍相约投河之后,他的“面具”支离破碎。但他“面具”早已与血肉融为一体,“面具”的破碎同样也让他的脸血肉模糊,这也是在“面具”破碎的这一刻开始,少年时期的叶藏好似立刻窥见了世界的真相。

“如果把人世间比喻成大海,我仿佛在深深的海底看到了近乎轻蔑又不是轻蔑的无比怪异的影像,那是可以让我窥见成人生活最深层隐秘的笑。”

女人死了,叶藏却被人救了,但被拯救的只是他的肉体,他的灵魂早已破败不堪。

对人格面具的依赖似中毒一般,其危害性绝不亚于酗酒、吸食毒品。在真我与假我之间的分裂,是一条越来越无法弥合的伤痕。越是倍感无助,越是会紧紧抓住面具,而面具所带来的慑人窒息,已经让叶藏处于死亡的边缘。没有面具的叶藏终日浑浑噩噩,酗酒放浪无一不为,直到遇见照进他黑暗人生的那一道光——良子。

良子是一个理想人格的写照,是一个“完全信任他人”,“如神般的纯真”的人。这个宛如神圣天使的存在,对于无法信任他人的叶藏来说,无疑是整个世界中唯一能够令他安心的治愈之所。然而,社会的恶意和伤害却打破了他的幻想,良子因为轻信而被无良商人奸污,这同样标志着叶藏希望和救赎的破灭,这让叶藏彻底绝望与沉沦。最终,他成了一个“精神病人”,一个“瘾君子”,一个“人间失格”者。

也许叶藏的人生从他带上“面具”的那刻开始就已经注定是走向黑暗的吧。一个只知晓一味讨好世人的小丑,因为恐惧,所以要拼命去抓住点什么,即便抓在手上的东西于自己而言并没有好处;因为恐惧,从未向外界敞开心扉,脆弱的“面具”挡住了伤害的同时也挡住了人世间的温暖与爱。

因为从未真实地活着,长久之后真实的自我被伪装的面具逐步取代,变得更加虚弱与无力,所以一个人的时候总是空虚得要命,丧失理智,堕落沉沦。

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叶藏在最后一本日记留下了“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世人皆以为这句话表达了叶藏或者说太宰治本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但我认为,这是作者的一种忏悔与反省,一种自我的救赎。

史铁生先生曾说过:“写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实的他人,写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实的自己。”这话用在太宰治身上真可谓恰如其分,在《人间失格》里,这种自我写照实在过于明显,以至于对太宰治生平略有了解的读者就可以看出,书中主角其实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太宰治对于做人有更高的追求,他认为人要融入社会,又要活成自己。他终其一生去追逐这个目标,却把自己伤的遍体鳞伤,为了得到灵魂的救赎,他选择在三十九岁的时候为自以为失败的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但我认为,我们大可不必如此。

人活于世,本就不易,何苦苛责自己。我们也许会为了融入社会而模糊了自身的个性,也许会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而孤独绝望,但都无妨,我们每一个人能够作为人类降生于世就已经是无上的光荣。生于世间需要吃太多的苦,但我们只要向上向善,无论怎样的你都是值得爱与尊重的。

生而为人,不必抱歉。微笑向暖,安之若素。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 无物永驻 ,多平台同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