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动人的细节描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常常有学生说,自己的文章不感人,读起来干巴巴的。其中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细节描写。细节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细节描写就是对细枝末节的描绘。

读曾宪一老师的作文指导后发现,细节描写作用对于一篇记叙文来说,太重要了。

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形象鲜明、惟妙惟肖,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性,就不会感人。

细节描写蕴含在肖像、心理、行动、语言等描写之中。

例1:作文题目:“我比以前懂事了”

有一次,我乘坐公交车,看见一个身高只有1米左右,但面相已有十六七岁的男孩。他目光呆滞,拉住车厢的把杆一边左右摇晃,一边唱着别人都听不明白的歌,他显然是个智力障碍患者。

身边的乘客纷纷向他投去一种可怜又轻视的目光,但他依旧在快乐地歌唱,他母亲见了,忙把孩子搂在怀里,示意他别吱声。男孩哭了,我忙起身给他让座,可他哭得更加厉害,这时我身后的一位老爷爷笑着对他说:“你唱的歌真好听。”男孩顿时破涕为笑,又快乐地唱起了歌。

我明白了:这个男孩要的并不是一个座位,而是比座位更有价值的一声赞美。“特奥会”后,我不再歧视那些智力障碍患者了,因为今天的我懂得了怎样关爱他们。

这件事中的典型细节就是关于老爷爷的一句语言描写——“你唱的歌真好听”,这句话虽然是“谎言”,但因为是善意的,体现了老爷爷对智力障碍患者的呵护之情,看出老爷爷了解智力障碍患者的心理需求,这也是一般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

例2:作文题目:“走向成熟”

周日我到厨房拿水果,一股怪味弥漫在空气中,越来越浓烈。我细细地闻着味道想探个究竟,忽然发现旁边的电线在冒烟!白烟已经袅袅上升。

我心跳加速,腿在哆嗦,脑子一片空白。愣了一会儿,突然想到好像有个总电源吧!记忆引领着我走出家门,来到电闸旁,只觉得心跳到了嗓子眼,双手也颤抖了,我闭上眼,拉下闸刀,心跳停止,一下子坐在了地上。

过了好一会儿,我回过神来,爬回到客厅,电线居然不冒烟了——噩梦结束。靠在沙发上,我打电话给物业请电工叔叔来修理,他来后,还夸我处理及时。而我则吓得仍呆坐在沙发旁。对这件事我的体会是,成熟就是处变不惊,遇难不乱。

这件事是“我”处理了一个突发事件,事件虽小,但拉闸的关键细节的动作描写解决了根本问题,为后面认识“成熟就是处变不惊,遇难不乱”做了很好的铺垫。

细节有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渲染人物心情等方面的作用。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那么我们作文时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

要弄清楚记叙和描写的区别:

记叙是直接陈述事件,描写是在记叙基础上加上生动形象的修饰语的描摹。如:

记叙:她流下眼泪。

描写:泪珠在她眼睛里游走一圈,拉成一条晶莹的线,“啪”的一声在地板上跌碎了。

对比后不难看出,“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突出了眼泪的特征“晶莹”和游走的过程以及落到地板上的状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一定要注重在叙述基础上的细节描写训练。

在具体描写时要做到:

一是“真”——

细节的描写必须入情入理,符合生活真实。恩格斯把细节的真实视为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有同学在作文里写“自己脚踝受伤还坚持跑完4 × 400米接力赛,拿了第一名”,还有的同学写“高烧40度还坚持到校上学”,这种为了体现某种精神却不要命的、违反人性的做法显然是不真实的,不符合创作的原则,我们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

二是“细”——取材要小而具体,描写要细致入微,细微之处见真情。如作文题目是“细微之处见真情”:

一天,我来到马戏团,售票处门前排了长长的队,好似长龙一般望不到尽头。在我前面的是一家四口,他们身上的衣服很旧,但很干净。两个孩子正兴奋地谈论着狮子、大象……终于轮到他们了,男人对售票员说:“我要两张儿童票和两张大人票。”售票员报出了价格。

女人把头扭到一边,眉头紧蹙,男人的脸上也写满了窘迫,嘴角微微颤抖,手在口袋里摸着什么,却什么也摸不出。我明白了,他们没有带足钱。望着孩子那兴高采烈的神情,我决定帮助他们。

我把手伸入口袋,拉出身上仅有的50元钱,让它掉在地上。我拍拍男人的肩:“先生,您的钱掉了。”他神情诧异地望着地上,恍然大悟,拾起钱,紧紧握住我的手,想说什么又没说出口。

那天,虽没看成马戏我却不后悔,我用细微的举动保护了那位父亲的尊严,也收获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是“精”。细节在精不在多,要以点带面,如果处处都是精细地描写,则很难突出重点,又显得太啰唆,甚至变成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杜鹏程说,“要从一百个细节中选择一个细节”,可见,细节描写贵在传神。

学会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你的文章也可以生动有趣,形象感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