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精微,致广大——徐洁老师《成为教研型教师的实践智慧》读后感之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尽精微而致广大”是《中庸》里的一句话,尽精微的意思是:尽心于达到精细微妙的境界,致广大的意思是: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的境界。

读到徐老师书中的问题6:微型课题研究为什么受到教师欢迎?我想到了这句话,是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尽到精微之处,就能致力于教育的广博深厚的境界。由此可见,教育科学研究是促使教育向更高更远的境界发展的最根本的基石。

徐老师在书里提到的微课题,也称之为“小课题”,“草根式课题”,“个人课题”等,是源自于一线老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及对教育实践中的困惑的追问。

读了徐老师的论述后,我对微课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原来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的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可以研究的微课题。可惜的是我们很多老师并没有研究的意识,也不深入探索,更没有把它认真的梳理、归纳、分析,进而提升记录,使之成为我们教学工作中的一笔财富。

我记得徐老师几次在给我的写作建议中提到:要更专业化。每次我都去思考她的话,但是并没有深刻领悟,今天读到这一节,我领悟了徐老师的意思,也更明确了接下来我的教育教学写作的方向,也就是要更好的让写作服务于研究,立足于教育科学研究探索之上。

徐老师列举到几个案例,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一线教师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距离。你看,罗老师就评改作业的方式确立“盖小红花与老师手写鼓励评语的差别”的课题,尽精微!这个课题其实是探究如何让老师通过作业评改更好的走进学生的心灵,触摸他们生命成长的脉搏,让他们由此得到更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是不是“致广大”?

还有一位语文老师的课题是“写作背景或作者生平除了进行简介就没有其他方法了吗?”这个老师通过收集资料,分析研究,课堂检测,最终让学生通过阅读名人传记,走进名人,让学生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与时代零距离接触。这样由一个人,走进一本书,走进一个时代,这是不是“尽精微,致广大”?

微课题就在我们每个老师的身边,它是教育的源流里自由游弋的快乐小鱼,我们观察它,探究它,走进它,喜欢它,就会得到养鱼之乐。

微型课题研究的的特点是“小”“近”“实”“真”“活”“短”“平”“快”(摘入),老师们在研究时不必刻意,其实它就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日常,只不过上升到研究的高度,就需要我们多去思考,多去学习,寻求更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善于总结,通过写作的方式记录,留下我们研究的体会和感悟。

做老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思考力,这些微课题在我们的教育生活种随时随地可见,比如出现在教育实践中,出现在切磋交流中,出现在理论学习中,出现在学生反应中,出现在创新工作中,出现在课堂中,出现在校园里…教育生活中不是缺少课题,而是缺少发现课题的眼睛,做个有心的老师,就可以找到广泛的研究课题。

老师的微课题研究一定要成为老师的工作方式,要把日常的备课,上课,辅导,教育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困惑,疑难总结归纳成微课题,通过反思,总结,立足实践,实实在在做研究,提升出自己的教育观点,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真正找到研究的快乐,创建研究的价值。

教育科学研究要知行合一。做中学,学中做,边行走,边收获。

特别想呼吁老师们读读徐老师关于微课题研究的文章,它一定会为你指点迷津,找到教学工作的方向,让你诗意前行,走出庸常,达到“尽精微,致广大”的境界,让你遇到更美好的教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