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儿时的炊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那时还小,总是喜欢光着脚丫,手握一根木棍蹲在沙地里。先画一座小房子,有一扇窗,有一扇门,门前再画一条小河。要是心情好的话,还会在小河旁边画一棵树。但无论如何,画里有一样是不能少的,便是烟囱。烟囱里冒出来的炊烟,会被调皮的自己画得望不着边儿。

无论清晨亦或是黄昏,从屋顶上的烟囱里冒出来的缕缕炊烟,是人们辛勤劳作的象征。每每炊烟四起,让人感觉温馨而宁静。

儿时的炊烟,是一缕缕数不清道不尽的恩情。那时,父亲时常在外,母亲是家里最辛苦、最勤劳的人。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她便已经起来做饭、喂猪、喂鸡了。她不辞辛苦劳作一整天,在临近黄昏时会赶回家生火做饭,等把家里人照顾周全之后,夜幕早也降临。但她仍不会就此停下,她会趁着夜色赶到河边一铲子又一铲子地为货车装载河沙,直到深夜。在这浓浓淡淡的炊烟里,我一天天长大,而母亲却渐渐地告别了青春。

儿时的炊烟,不仅仅只是从屋顶的烟囱上腾起的阵阵青烟,它还蕴含着童年的无尽乐趣。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便是野炊了。很多时候,小伙伴们悄悄地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野炊的时间和地点,生怕大人们发现了而让计划泡汤。商量得差不多了,大家便各回各家分头行动。有的回家偷油和鸡蛋,有的回家偷盐和味精,还有的回家偷米和肉。甚至,很多时候大家还一起偷砍别人的竹子,或者跑到人家的地里偷豌豆、地瓜或红薯。总之,为了一顿香喷喷的竹筒饭,小伙伴们冒着被大人打烂屁股的危险,干尽了坏事儿。

有一次,哥哥带着我们一群小伙伴们偷了别人家的豌豆,拿着老式的军用饭盒跑到伯伯的木船上煮了起来,结果把木船给烧着了。后来,哥哥和我们被大人们打得屁股开花。还有一次,大家偷偷跑到成片的甘蔗林里烧起了竹筒饭,正当饭菜的香味和淡淡的竹香味扑鼻而来之时,一不小心火苗将周边的甘蔗叶引燃,大家心急扑火,火却越扑越大,最终小伙伴们落荒而逃。后来,那片甘蔗林烧毁了一大片,村里的人并不知道是谁干的,在甘蔗林旁骂了一整天。

有时,要是遇到哪家亲戚操办酒席,除了在饭桌上饱餐一顿之外,我们还会有计划地将好吃的饭菜偷偷地装进塑料袋里,等到晚饭之后,再将这些饭菜装进早已准备好的竹筒里,趁着夜色带到河边或隐秘的坡地里烧起来。那个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围坐在一起,扑鼻而来的竹香还伴着满天的星星和清凉的河风,真是说不出来的惬意。

儿时的炊烟,伴着自己慢慢长大,在我的脑海里摇曳着,缭绕着。每当回首往事,那一缕缕的炊烟在我的记忆里盘旋,久久不散……

  粉笔灰

  二〇一叁年四月三十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