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的来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2-11

一,事件简述: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二,事件背景: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三,事件经过: 

1,由学生代表向国民党政府递交请愿书: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及其类似组织;反对一切中日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目前危机的外交政策;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争;不得任意逮捕人民;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2,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避而不见。请愿不成,群情激愤。各校代表决定示威游行。新华门出发,经西单、西四,奔向沙滩、东单,到天安门举行大会。一路不时有冲出军警包围的法商学院、北平大学医学院、中法大学、北京大学等学生加入,逐渐扩大到五六千人。

3,12月12日,北平学生第5次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是中共领导的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示威游行,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天津学生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游行。

事件意义:

1,公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

2,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扩展资料:

一,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简介: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是为了纪念1935年12月9日在北京(当时的北平)发生的由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北京学生要求对日作战的示威游行活动。一二·九运动发生在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后向华北挺进,陆续侵占了华北数省,中国共产国际发表抗日宣言之后。

二,一二九运动的回忆——鲁迅先生和“一二九”

鲁迅先生谈到“一二九”运动的作品有《题未定草》,文章结束时引“北平特约通讯”,记学生游行,被警察水龙喷射,棍击刀砍,一部分闭于城外,使受冻馁:

“此时燕冀中学师大附中及附近居民纷纷组织慰劳队,送水烧饼馒头等食物,学生略解饥肠……”接着说:“谁说中国的老百姓是庸愚的呢,被愚弄欺骗压迫到现在,还明白如此。又说:“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但我要重申九年前的主张,不要再请愿!”

鲁迅先生深信群众革命运动必然爆发。“不要再请愿”思想在革命运动深入中充分体现。不是在请愿,是向卖国政府示威。不是南下请愿,是南下农村宣传抗日。鲁迅先生还以自己行动支援“一二九”,北方党组织1936年春派一学生党员,上海找鲁迅,鲁迅把一封重要的信转送给党中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二·九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