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能力被高估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10
起因是两篇文章:
《被高估的民国学术》葛剑雄→_→葛剑雄:民国学术被高估
《民国学术也有被低估之处》魏英杰→_→民国学术也有被低估之处--百度百家
所谓学术界,不是只有教授(大师),更多的是大量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学科的水平,可以从学生的水平窥见一二。我一个朋友在人大学法律,干过一个苦力,把人民大学保存的民国时期的法学论文电子化。本应该是个近距离观摩
民国学术的机会,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民国时期虽然理工科不太行,但是文史方面应该不差。但是结果惨不忍睹。
首先是有的文章里大段古人言论,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不可能一字一句照敲,肯定是在搜索引擎里敲一句搜原文然后复制。
结果搜索引擎找不到。
他纳闷了,这么冷僻的古籍?居然没有电子化?
于是人大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万方......一遍遍检索,翻纸书,也考虑是不是有错字,但都查无此文。
这位民国的同学用了一篇伪造古人言论的文章获得了学位。
接下来他遇到了很多别的造假,比如引用英法俄德的参考文献一堆,看起来通晓多国语言,网上一搜这些书根本不存在。或者是文献存在,但是根本和引用的内容无关。等等。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谁有功夫去查证那些学生论文的真假。
大量文章胡乱引用生编滥造,这些学生的水平,甚至他们的老师的水平,以及老师的老师的水平,可想而知。
这是法学的,那么历史学呢?哲学呢?文字学呢?那场面太美我不敢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