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独自做9菜1汤年夜饭,懂事的孩子为何总是令人更心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2-16

如果可以,如果没有压力,又有谁不想混吃等死做条咸鱼呢?而过早懂事的孩子,其性格上必定有一些缺陷,他的生活可能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身处逆境之中的人们才需要拼了命往前游,不然他们就会被生活所淹没。这样苦命的孩子或者家庭,自然会让人忍不住的心疼。

一、小学6年级的学生,能做出来9菜1汤,背后必然下了功夫

事情是这样的,在河南省焦作市的山阳区,一位母亲正在厨房为年夜饭操劳,但是她12岁的孩子突然闯入厨房,把她给赶了出去,并霸气的说道:

妈妈你平时太辛苦了,今天我来当大厨,给你和爸爸做一顿年夜饭。

当妈的听到这话,心里自然是相当温暖的,毕竟这代表着儿子长大了,但是他的儿子毕竟才12岁,才上小学六年级。

于是,这位母亲躲在旁边,偷偷看着自己的儿子程洁,瞧着他像模像样的穿上围裙,低头认真切菜,然后洗、切、蒸、煮、炒等程序,他都独立完成了。

最后,程洁做出来了9菜一汤,摆了满满一桌子,他的父母也由衷的感到欣慰。

要知道下厨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当代的许多年轻人只会煮个泡面卧个荷包蛋,让他们炒菜可能难如登天,说不定能把厨房给点了。

而这种能游刃有余做饭的人,平时肯定也是下过功夫练过的,他的父母忙于生活,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顾他周全,他只能被迫的早早懂事,然后反哺家庭。

二、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在雨中奋力奔跑

一场大雨来临之际,有伞有父母照应的孩子,自然是高枕无忧,可以享受雨天的惬意和浪漫,再看着别人被淋成落汤鸡的模样,并以此为乐。

而没有伞没有父母照应的孩子,如果不想被大雨淋湿而患上感冒,就只能拼命的向前奔跑,然后去找避雨的地方。

而现实生活就如同上面的这个场景,穷人家的孩子没有“伞”,他们只能被迫的提前懂事、提前熟悉社会、提前长大,这种不正常的成长方式有利有弊,优点是他们可以更早的独当一面,缺点是他们的内心会缺失许多东西。

但是,许多时候,身处困境之中的人,根本没得选,他们不配有选择权,只能不顾一切的奋斗向前奔跑,输了就被世人遗忘,在角落里苟延残喘。赢了的话,就被当成励志鸡汤故事,但是很少有人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他们的真实感受。

也对,人们有时候只需要故事,并不需要去进陌生人的内心世界,顶多是怜悯几秒钟,然后继续自己的生活。

第2个回答  2021-02-16

一、懂事的12岁男孩独自坐9菜1汤年夜饭

河南焦作山阳区一个12岁的男孩,把正在做年夜饭的妈妈“请”了出去,说“妈妈你平时太辛苦了,今天我来当大厨,给你和爸爸做一顿年夜饭”。孩子穿上了围裙,认真切菜,从洗、切、炒、蒸,全是一个人操刀完成。忙前忙后,最后像模样像地给家里端上了9菜1汤的年夜饭。看着一大桌子由孩子独立完成的一盘盘菜,妈妈心里特别温暖。她说,孩子大了,懂得感恩了,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二、懂得做家务才能学会感恩

心存感恩,是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也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现在,都市里的孩子都是家庭的手中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如果想让孩子成长为栋梁之才,就要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关心别人、体恤他人的艰辛。在家里的每一分子,都应该有作为家人的责任。虽然学习很重要,虽然爷爷奶奶会宠爱,但是教会孩子做家务,甚至是让孩子建立一个“家里的事儿我有责任去做”的概念,十分重要。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在就业率和收入上面,都远远高过不做家务的孩子。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则高出20%。 很多名人和实例都证明,想要孩子成为精英,生活更幸福,做家务是必不可少的。

三、怎么样让孩子爱上做家务呢?

1.别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在洗碗的时候,可能会把泡沫撒得整个厨房都是;在扫地的时候,可能还有一半的垃圾安静地“躺”在原地。这时别急着批评孩子,对孩子来说,积极地参与比结果更为重要。孩子早期出现的劳动热情,往往会给爸妈增添一些麻烦,可能要浪费大人一点时间,甚至还会糟蹋一些东西,但是切不能因此轻易地放过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应因势利导,耐心讲解,反复示范。很多爸妈由于赶时间上班,没时间和孩子磨蹭,看孩子做得慢且糟,就干脆自己来做。其实,爸爸妈妈可以利用晚餐后的时间慢慢教孩子,并试着让他自己来做,自然就熟能生巧了。

2.全家都参与进来。一个家里面,如果只有妈妈一个人做家务,孩子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家务应该留给妈妈做。要是爸爸积极参与进来了,孩子的想法便会发生变化: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家务。不要总认为孩子小,许多事情都舍不得让他做而事事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没有机会练习,渐渐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会做了。因此,要舍得让孩子锻炼。

3.每周定一个时间,让孩子完成家务事。和孩子约定好,每个周末的上午要负责帮妈妈晒衣服,下午要负责帮忙买菜,孩子便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这有利于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孩子的年龄不同,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爸妈让孩子做家务,应视孩子能力来做,不宜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感。

4.向孩子示弱,寻求孩子的帮助。家长不妨在孩子面前示弱,告诉孩子:“宝贝,妈妈需要你的帮忙,你能帮我拿个勺子过来吗?”多向孩子求助,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更多的劳动技能,还能在共同的劳动中促进亲子感情,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5.不要把做家务当作一种惩罚。如果我们规定孩子犯错了就要洗碗扫地,那么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孩子都会觉得:只有犯错的时候才需要做家务,如果没做错什么事,那为什么要做家务呢?

6.不要用金钱鼓励做家务。因为我们不用这招的时候,孩子做家务可能是为了帮妈妈的忙,或者为了体验做家务时的成就感。但如果用了这一招,那孩子的目的就只有钱了。一旦哪天你不再给钱便让孩子做家务,孩子会觉得自己亏了,从而拒绝做家务。给孩子布置劳动是必要的,时不时的给些奖励也会起到鼓励作用,其实不论给不给物质奖励,孩子都会通过不同途径体会到金钱观念和责任意识,家长们做的应该是正确引导孩子面对金钱的态度,让他们养成不为金钱诱惑、不因金钱行动的性格。

第3个回答  2021-02-15

的一则热搜火了,河南焦作山阳区一个12岁的男孩,把正在做年夜饭的妈妈“请”了出去,说“妈妈你平时太辛苦了,今天我来当大厨,给你和爸爸做一顿年夜饭”。

妈妈不放心,偷偷一看,只见孩子穿上了围裙,认真切菜,从洗、切、炒、蒸,全是一个人操刀完成。

忙前忙后,最后像模样像地给家里端上了9菜1汤的年夜饭。看着一大桌子由孩子独立完成的一盘盘菜,妈妈心里特别温暖。她说,孩子大了,懂得感恩了,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才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就能独自完成一桌子的年夜饭,令人欣慰。最难能可贵的是,爸爸妈妈从孩子的主动请当大厨中,看到了孩子的懂事、孝心和感恩之心。

心存感恩,是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也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现在,都市里的孩子都是家庭的手中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如果想让孩子成长为栋梁之才,就要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关心别人、体恤他人的艰辛。而让孩子学会为父母分担家务,显然是一个感恩教育的好办法。

下厨为什么重要?

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朱棣文,曾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不仅对烹饪情有独钟,在选拔学生时,还特别重视考察孩子“会不会做饭”。即便有的孩子学习特别好,因为不会做饭,也会惨遭淘汰。

问及原因,他解释说:“这些只会念书的孩子,连煎蛋、煮蛋都不会,怎么可能懂实验?”

朱棣文认为:动手很重要。美国教育非常强调做实验,许多美国学生在实验室里,似乎轻松自如就知道各种器材的操作方式与应有的安全观念。而中国学生尽管把实验的目的、步骤背得滚瓜烂熟,但走入实验室后,常常不知所措。”

朱棣文为此提出“孩子要从小学会下厨”的观点。

美国还曾经对160名成年人进行追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经常自己做饭的人,往往有着更加积极的心态,烦恼事情也少,毕竟与他人分享食物会帮助提升自己快乐的情绪。而且自己会做饭,对健康也大有裨益。

研究者为此发现,童年时期或青少年时期就学会做饭,烹饪的自信心和习惯就建立起来了。母亲往往是孩子们厨艺的启蒙老师。因而对妈妈来说,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做饭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孩子一生中的生活品质。

事实上,许多星二代也在父母的教育下,经常下厨房。

李湘曾经在社交平台上放出王诗龄的动态,欣喜地表示:“王小妞会炒菜了!”其配图就是王诗龄亲手做的菜肴。

虽然做的是家常菜胡萝卜炒肉,不过看得出,李湘对孩子下厨房还是相当骄傲的,毕竟晒图的时候,王诗龄也只有10岁。

黄磊的女儿多多也晒过自己给妈妈做的美食,配文说:给妈妈做的brunch avacado toast scrambled eggs。别说,这菜品卖相还挺好。

受父亲黄磊的影响,14岁的多多平时也钻研美食,时不时下厨实践。因为黄磊外出拍戏,她就担负起照顾妈妈和妹妹的担子了。

所以,多多妈妈也忍不住夸奖女儿说——"不爱吃土豆泥的我竟然把三块都吃掉了,香蒜面包也极美味。"还喊话黄磊说:"你可以安心在外工作,不用操心我们每天吃什么拉。"

无独有偶,吴京的爱妻谢楠也为吴所谓的厨艺点赞、欣慰。她曾记录了吴所谓第一次下厨“首秀”,还配文说:“吴所谓第一次上灶台,学习刀和火都很危险,但也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炒西葫芦和黄瓜胡萝卜,都是他爱吃的东西。”

虽然很多父母也知道孩子下厨房很重要,是未来孩子独立以后,照顾好自己的一个重要技能。不过让孩子下厨房,很多父母自己却有点心理障碍。他们怕溅起来的油点灼烫了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者厨房的火、小刀等等,犹如暗器防不胜防,冷不丁会伤到到孩子。

那么,做好孩子在厨房中的安全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国外,众多妈妈也关注厨房教育中的安全问题。我在国外留学时,一位日本妈妈分享她的经验,就是最初也担心孩子受伤,后来专门为孩子购置了一套儿童厨房用品。

为了避免明火等危险,美国的妈妈会带着孩子做西点,比如烤饼干、果汁、沙拉等,非常简单,还不涉及明火。目前国内也有许多给孩子学习的烹饪班,做蛋糕、做点心,也是感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好途径。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其实,父母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在孩子身边陪伴着,叮嘱他们注意事项以及厨房里的一些规则。

一开始,孩子可以不接触炒菜,充当帮助父母洗菜、淘米等基础的“小工”工作,也是很好的锻炼。

让孩子下厨,可以让他们更加自立,懂得珍惜食物、懂得心怀感恩。毕竟,辛辛苦苦才能为一家人做好一顿美食,是多么不容易呀!

第4个回答  2021-02-13

因为非常多懂事的孩子是没有办法,他们父母不在身边,老人年纪大了。只有他们自己做,父母在外地打工,一年见不到几次。通常这样的孩子比较谨小慎微,害怕别人不开心,别人只要要求、或者责备自己,他们肯定下意识的马上道歉,以希望别人的原谅。有研究报告讲,那部分将不幸归纳到了内部因素,而把好事归纳到了外部的因素的孩子,一般非常容易更多有抑郁体验。非常多事情全部没有办法通过自身力量去改变,习惯性自责一般会变成习惯去否定真实能力与自身价值。例如一颗小树苗,成长时没得到非常好浇灌,一辈子全部营养不良。

    习惯性讨好别人


影视剧《我的前半生》里面,凌玲儿子佳清就是非常懂事听话的孩子。妈妈爸爸离婚,努力去讨好妈妈,妈妈再婚了,嫁给了陈俊生,又非常小心地讨好新家人,从不会像陈俊生的儿子平儿相同去吵闹要任何东西。他爱滑板车与变形金刚,可是他更爱妈妈。为博取爱与关注,努力地去讨好每个人,却独独忘他自己。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面,小时候松子为使爸爸喜欢自己,总去扮鬼脸逗爸爸开心,将扮鬼脸弄成下意识的本能动作,努力照爸爸要求去上学,去工作。长大之后,又拼命讨好着自己男友,同事。那怕遭遇了家暴也在心中坚定地爱对方。

这点拥有着「小大人症候群」症状的孩子就像《麦田守望者》里的成熟战士,懂事到了不敢去表达需要,不敢去拒绝别人,将自己变的例如空气哪般透明,在窘迫里自我的牺牲,坚韧得使人心疼。你的孩子有使你心疼的这样的瞬间吗,或者你是从小就懂事的孩子吗?

    聪明爸妈,教出“不懂事”的好孩子。天真烂漫的年纪,孩子的不懂事,不体谅,这是真实的人性。像肖骁那样所谓的“熊孩子”,内心才真的快乐的。他们不开心大哭,开心大闹,家就是最温暖的地方,朝父母去真实释放了自己情感,这样的孩子一般身心健康,性格开郎。从小就清楚自己希望要什么并而且想方设法拿到,不去压抑自己的情感,长大以后一般也勇于追求梦想,最可以获成功的一群人。聪明父母根本不会对孩子严厉进行指责,而倾听与安慰他们内心感受,使他们努力去表达了自己情绪,学自我评价。 遇事不可以指责,不可以过度严厉。罗曼罗兰讲过:“严厉教育像烧红的烙铁,深深刻在了孩子心里。”父母也可以犯错,更何况孩子,在孩子犯错时,越严厉地指责,孩子越不知所措。

  倾听孩子心里面感受,孙晓云老师讲过:中国父母最难的一句话是,孩子,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常常教育孩子需要乖要懂事,可是不自觉自觉地去忽略了孩子感觉。尤其是孩子情绪不好时,他们表现出方式也许是哭,也或许委屈的默不作声,还有点年龄小的孩子他们词汇量非常有限,不清楚怎么表达,这时个时候更需父母去耐心倾听,努力的理解孩子他们希望表达意思,并及时给他一点建议与安慰。还有一部分男孩父母,感觉孩子哭属于不好的情绪,于是生硬地要求孩子不要哭,必须懂事,坚强。却不知道这会让孩子更受伤更胆小。父母能试蹲下来,与听话孩子相同,例如尊重我们自己一般尊重孩子,给与他无条件的关爱与信任,鼓励他们大胆讲出心里面所想。 鼓励孩子去表达自己想法,告诉孩子,每个人全部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与需求,需要做决定或者遇到事情时鼓励他们去表达自己,建立孩子自信心。

第5个回答  2021-02-13
因为懂事的孩子都知道自己如何做,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他们总是不敢去要求父母反而只能要求自己,当父母,没有做饭的时候自己就要学会做饭。所以让人感到非常的心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