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瓮俱失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8

1. 百喻经,骆翁俱失的译文

是驼瓮俱失

原文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复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希心菩提,志求三乘,宜持禁戒,防护诸恶。然为五欲,毁破净戒。既犯禁已,舍离三乘,纵心极意,无恶不造。乘及净戒,二俱捐舍。如彼愚人,驼瓮俱失。

翻译

从前有个人,先是在瓮中盛了谷子。骆驼伸头进瓮中吃谷子,过后伸不出来了。如此,这人很是忧恼。有一位老人来对他说:“你不要愁啊!我教你怎样弄出来,你听我的话,必定能快快弄出。你应斩掉它的头,自然可出来了。”就采用了他的话,以刀斩头。既杀了骆驼,又破了瓮,如此愚人,世间所笑。

凡夫愚人也是这样,一意向往正觉,志在求得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果,那么,就应该受持禁戒,防止种种恶行,然而为了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的享受,毁破了净戒。既犯了戒,又舍离三乘,纵心极意,无恶不作。三乘和净戒,两样都丧失了,如那个愚人一样,骆驼和瓮都失掉了。

寓意

1对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能不作自我分析和判断,缺乏主见。

2不能不懂装懂,好为人师。

3做事要有目的性,不能盲目。

2. 驼瓮俱失是什么意思

驼瓮俱失是个佛教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先是在瓮里盛着谷子骆驼把头探进瓮中吃谷子,结果出不来了,使他感到很烦恼有一个老人过来告诉他说:“你不要愁,我教你一个可以让骆驼出来的办法你听我的话,一定很快就可以出来你应该把骆驼的头砍下来,骆驼自然就出来了”于是就听了他的话,用刀把骆驼的头砍了下来杀死骆驼之后,又打破了瓮这样愚蠢的人,被人们所嘲笑。

寓意

1、对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能不作自我分析和判断,缺乏主见。

2、不能不懂装懂,好为人师。

3、做事要有目的性,不能盲目。

3. 洽驼翻译(古文)

原文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失矣。”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底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

译文

从前有个医生,自吹能治驼背。他说:"无论驼得像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还是弯曲像铁环那样的,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杆一般直了。"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使劲地踩。这么一来,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断了气。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的医生,只管把驼背弄直,哪管那人是死是活!”啊!人们的县令,只管钱粮(上缴)完成,不管百姓死活,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啊

4. 文言文大翻译(请各位帮忙)

原文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父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何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能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编辑本段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先是把谷子存放到了瓮中。有一头骆驼把头伸到这瓮中吃谷子,头被卡在里面无法出来。(骆驼的头)不能出来了,那个人为这件事而担忧。有一个老人来告诉他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出来了。”主人马上采纳他的话,不仅把骆驼的头斩断了,还打破了瓮。这样愚蠢的人,被天下人笑话。

编辑本段注释

1.昔:从前,以往。 2.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3.食:吃。 4.以为忧:为此事发忧 5.语:告诉。 6.即:就。 7.依:依照,按照。 8.其:那个。 9.用:采纳。 10.得: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可以”的意思。 11.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这里指那个既杀死了骆驼,又打破了瓮的人。 12.汝:你。 13.复:还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以为。“以为”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一指“认为”,二指“以(之)为”,即“把他(它)看作……”。上文“主人以为忧”,意为主人把这当作忧愁的事。另,“主人以为妙”,意为主人认为是好办法。

编辑本段出处

选自《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的搜房的肯定死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百喻经》中的故事诙谐风趣,含义广博深刻,很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而流传极为广泛。

编辑本段寓意

这则笑话共刻画了两个人物,其中对骆驼的主人盲目听信他人的行为进行了讽刺,同时也对那个老人自作聪明的表现进行了嘲讽 。

编辑本段道理

虽然在通常情况下,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往往能在做事时有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不加思考就接受别人的意见,连旁人的“馊注意”也言听计从,结果只能像那个笨人一样赔了骆驼又折了瓮。 世上不可能有那种“既杀驼,而复破瓮”的傻子,但思想方法呆板,机械的人是不少的。 以譬喻的手段,来使人们获得无上的智慧,这是《百喻经》的根本所在。譬喻的形式就好像用来裹药的树叶,当人有病时,就取出药来用,而自然地将裹药用的叶子扔掉。所以有智慧的人读了这部书,应当抛开譬喻故事的形式,抓住其中所蕴含的意义。这个故事就启示我们:凡事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

编辑本段文化常识

“瓮”及其他陶器。古人盛食品的器具大多是陶制的。上文所说的“瓮”,即是口小腹大的陶器,用来盛谷子。另有“瓯”,“缶”,“瓿”,“罂”,“盎”,“甏”,“缸”等,都是盛器,有的口小腹大,或盛酒,或盛粮食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