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习效果更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8-01
朗读是语文讲读教学中的传统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是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其中有不少是古今名家之作。教学中通过讲解、朗读、背诵等形式,深入指导,强化训练,学生才得以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养成习惯,美的语言便会脱口而出。“三分文章七分读”,语文课堂要有读书声,这已成为许多老师的共识。但课堂教学中到底该怎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

一、教师范读,引发情感

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范读作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的范读读得好,学生会自然地加以品味、体验、模仿,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能力会逐渐地转化成学生自身的能力。如教《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我先范读课文,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北大荒秋天的美,而且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非常想读。在后来的学习中,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并在朗读中学到了一些朗读的技巧。

二、配乐朗读,烘托情感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审美共鸣。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证明,美妙的旋律能直接刺激大脑的兴奋,使其迅速地进入情境之中,能更好地调节感情,促使学生读好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朗读课文时,创设情境,放些与文本内容相适应的背景音乐。如在教学《拉萨的天空》一文时,我就播放了“高山流水”式的琵琶曲,让学生先听配音范读一遍,听后问学生“听了这么优美的音乐和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领略其情感所在;然后,再让学生配音练习轻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感悟情感之美。

三、表演朗读,渲染情感

表演式朗读有两种:一种是分角色表演式朗读。即先让学生读文本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演一演,让他们走进文本,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文本中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有三个角色杂草、小稻秧和喷雾器大夫。在指导朗读前,我分为两步,首先是分别勾画出三个角色的语言,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杂草的蛮横无理和小稻秧的势单力孤、可怜,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了两个角色各具什么特征的烙印,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两个角色的不同感受。学生对这一朗读方式感兴趣极了,争着要上台来表演朗读。使感情朗读与理解课文和谐的统一了起来。分角色表演朗读能增添课堂教学情趣,加深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二是动作表演式朗读。就是让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使很多简单易懂的课文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讲就能理解;一些难理解的课文采用这种朗读方式也变得好理解了。如《哪吒闹海》一课课文中的动词比较多,尤其是哪吒打龙王三太子一部分,我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在做做读读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理解,也很容易就领悟了课文的内容。

四、竞赛朗读,加深情感

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了“谁是朗读大王”的比赛活动。我先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好朗读的内容,然后提出要求:声音响亮,有感情,最好加上适当的动作,态度大方、自然。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做好充分的准备。比赛时,让全班同学当评委打分,评出“朗读大王”。在准备、比赛、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朗读的积极性。这种活动也可以在每堂课的朗读教学中即时进行。首先让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愿意朗读的学生站起来读;告诉学生,如果你要挑战别人,你就站起来读一读;最后再没有人来挑战,剩下的一个就是“朗读大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朗读大王”的名额可多一点。这种即时进行的朗读比赛还可以实行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把全班分成四组,每一组选出一个代表,其他同学一起帮代表出主意。为了使自己组得到好名次,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有的给代表在书上做记号,有的给代表示范读,有的提出改正意见,忙得不亦乐乎。为了使更多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我规定,每次派出的代表不能重复。到规定的时间,代表到讲台上来参赛,其他各组同学为他打分。为了保持公正,自己组不能评自己组。

总之,我们的课堂要书声琅琅,轻松愉快;我们的语文课要让每个孩子都学会朗读,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要让孩子们不断的从读中去理解、去感悟、去受到品性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正是强调读的重要性。而如今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爱读,还要会读,让读书不仅仅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习惯。这样才能为学生终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