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性寓言故事文言文短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7

1. 一篇有讽刺意义的寓言故事

1、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2、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3、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讽刺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4、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5、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2. 最流行的讽刺寓言故事,有趣的,令人哭笑不得的都可以,要简短,拜

“国王的发明爱迪生

电报,电话,电灯,技术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如此普通司空见惯,没有人会感到惊讶,但你知道这些东西的人在那个时候多么重要而欣喜若狂?人记得他们的发明家 - 爱迪生。

被称为“国王的爱迪生发明的,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生活,只有在专利局登记的发明是1328种。一个只读3个月的书,怎么这么多的发明?我想,“爱迪生孵小鸡”如果你听说过的故事,他们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一种强烈的好奇心。

1847年,爱迪生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城。小,陈冠希透露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看不明白的东西,他不停地问抓住成人童装,问出子丑寅卯。

有一天,他指着孵化母鸡问她的母亲:坐在她的蛋的母鸡坐在这样做呢? “妈妈说:”哦,那是孵小鸡做!下午,爱迪生突然消失了,家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他在鸡舍。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 *** 下放很多鸡蛋孵小鸡!家长看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洗掉脸上,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到鸟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的思想:因为鸟能飞,为什么不能飞?因此,他得到了一个粉的小伙伴吃,去小伙伴们飞上蓝天。结果,小伙伴几乎了,陈冠希父亲打了一顿。

终于,爱迪生长大到8岁,父母送他到村里的小学,以为从此他安安份学校。谁知道,他还是爱生根底部往往目瞪口呆老师问窘迫不堪。一旦算术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2 +2 = 4”,陈冠希立即站了起来,问道:“老师,2加2等于4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一个无赖,专业的赔率和教师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的3个月内,陈冠希老师赶回家。

爱迪生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相反,她并没有责怪他,因为唯一的儿子被撵回,他决定要教育孩子。当她发现爱迪生的好奇心,物理,化学和特别感兴趣的是,他买了一本书的物理,化学实验。爱迪生,根据单独的书,开始实验。可以说,这是爱迪生小学教育,从事科学发明。

爱迪生长大了,学会了技术的无线电收发器

3. 一篇有讽刺意义的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并且,双方僵持,各不相让。

有一次,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各位,恭禧啊!能将那些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的伙伴!请大家多多指教!”

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

可使蝙蝠是个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便秘不露面,躲在一旁观战。后来,当走兽战胜鸟类时,走兽们高声地唱着胜利的歌。蝙蝠却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各位恭禧!把鸟类打败!实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类,也是走兽!敬请大家多多指教!”

走兽们也很乐意的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于是,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每当鸟类们打赢,却又成为鸟类们的伙伴。

最后战争结束了,走兽和鸟类言归和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当蝙蝠再度出现在鸟类的世界时,鸟类很不客气的对他说:“你不是鸟类!”

被鸟类赶出来的蝙蝠只好来到走兽的世界,走兽们则说:“你不是走兽!”

并赶走了蝙蝠。

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飞着。

2.疑病乱投医 ·手册名称:寓言故事大全

·所属著作:中国寓言

·故事名称:疑病乱投医

·来源:网络

有个人偶感风寒,咳嗽不止,他觉得浑身都不舒服,就去请医生看病。医生看了看他那个无精打采的样子,又摸了摸脉,说他是得了蛊(gu)病,如果不抓紧治疗恐怕会丢命。这个人一听吓坏了,连忙拿出许多金子,求医生一定要治好他的病。

这个医生给他开了治蛊病的药吃,说是这种药可以攻击他的肾脏和肠胃,又会炙烧他的身体和皮肤,因此,吃这种药必须注意禁美味佳肴,否则药物难以奏效。一个月过去了,这个人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除了咳嗽,还有内热外寒,百病发作。加上他一个月的禁食,营养不良,身体瘦弱疲惫,真的像一个患蛊病的人了。

无奈,他又请来另一个医生为他治病。这个医生检查了他的各种症状,诊断他患的是内热病,于是又给他寒药吃。这次,他又花去许多金子。

他吃过医生给他开的寒药,结果搞得他每天早晨呕吐,晚上腹泻,痛苦不堪。休谈禁食美味佳肴,这次连饭都不能吃了。他心里非常害怕,这样下去恐怕真的保不住命了。于是,他又反过来改服热药,谁知这样一来,他又出现全身浮肿,到处长痈长疖生疮,搞得他头晕目眩,真个浑身是病,一天到晚叫苦不迭。

他又拿出钱财,第三次请来一个医生。这个医生见他满身是病,真不知从何医起,结果是越医病越重了。

后来,邻居的长辈们见他形容憔悴,病症奇特杂乱,于是开导他说:“这都是庸医害人、你胡乱吃药的结果。其实你本没什么大不了的病。人的生命,本以元气为主,再辅之以一日三餐正常的饮食。而你呢,天天吃这药喝那药,千百种药毒搅乱了你的体内正常秩序,结果既损害了你的身体,又阻断了饮食的营养供给,所以肯定会百病齐出。我看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安定思想,首先休息好身体,再辞谢医生,放弃药物,恢复营养,多吃你喜爱的食物,这样,你的元气就会慢慢在体内恢复,身体一天天强壮起来,自然而然吃东西便觉有滋味了。一天三餐饭,便是最好的药,你不妨照我说的去做,保证有效。”

这个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按照老人所说的去做了,仅仅只一个月,果然身上的各种病症就消除了,身体又恢复了原样。

其实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越疑心自己有这病那病,就越觉得果真有病,结果乱投医、瞎吃药,把个没病的身体搞得到处是病。处理问题也是一样,如不从实际出发,仅凭想当然就去东一鎯头西一棒子地瞎来一气,结果问题必然会越来越严重,事情越办越糟糕。

4. 找两篇讽刺性的故事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话说那万中书在秦中书家厅上看戏,突被一个官员,带领捕役进来,将他锁了出去。

吓得施御史、高翰林、秦中书面面相觑,摸头不着。那戏也就剪住了。

众人定了一会,施御史向高翰林道:“贵相知此事,老先生自然晓得个影子?”高翰林道:“这件事情,小弟丝毫不知。但是刚才方县尊,也太可笑,何必妆这个模样?”秦中书又埋怨道:“姻弟席上,被官府锁了客去,这人脸面却也不甚好看!”高翰林道:“老亲家,你这话差了。

我坐在家里,怎晓得他有甚事?况且,拿去的是他不是我,怕人怎的?”说着,管家又上来禀道:“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秦中书道:“客犯了事,我家人没有犯事,为甚的不唱?”大家又坐着看戏。古 只见凤四老爹一个人坐在远远的,望着他们冷笑。

秦中书瞥见,问道:“凤四哥,难道这件事,你有些晓得?”凤四老爹道:“我如何得晓得?”秦中书道:“你不晓得,为甚么笑?”凤四老爹道:“我笑诸位老先生好笑。人已拿去,急他则甚?依我的愚见,倒该差一个能干人,到县里去打探打探,到底为的甚事。

一来也晓得下落,二来也晓得可与诸位老爷有碍。”施御史忙应道:“这话是的狠!”秦中书也连忙道:“是的狠!是的狠!”当下差了一个人,叫他到县里打探。

那管家去了。知 这里四人坐下,戏子从新上来做了《请宴》,又做《饯别》。

施御史指着对高翰林道:“他才这两出戏,点的就不利市。才请宴就饯别,弄得宴还不算请,别倒饯过了!”说着,又唱了一出《五台》。

主 才要做《追信》,那打探的管家回来了,走到秦中书面前说:“连县里也找不清。小的会着了刑房萧二老爹,才托人抄了他一张牌票来。”

说着,递与秦中书看。众人起身都来看,是一张竹纸,抄得潦潦草草的。

上写着:“台州府正堂祁,为海防重地等事。奉巡抚浙江都察院邹宪行,参革台州总兵苗而秀案内要犯一名万里(即万青云),系本府已革生员,身中,面黄,微须,年四十九岁,潜逃在外,现奉亲提。

为此,除批差缉获外,合亟通行。凡在缉获地方,仰县即时添差拿获,解府详审。

慎毋迟误!须至牌者。”又一行下写:“右牌仰该县官吏准此。”

原来是差人拿了通缉的文凭,投到县里,这县尊是浙江人,见是本省巡抚亲提的人犯,所以带人亲自拿去的。其实,犯事的始末,连县尊也不明白。

高翰林看了,说道:“不但人拿的糊涂,连这牌票上的文法,也有些糊涂。此人说是个中书,怎么是个已革生员?就是已革生员,怎么拖到总兵的参案里去?”秦中书望着凤四老爹道:“你方才笑我们的,你如今可能知道么?”凤四老爹道:“他们这种人,会打听甚么,等我替你去。”

立起身来就走。秦中书道:“你当真的去?”凤四老爹道:“这个扯谎做甚么!”说着,就去了。

凤四老爹一直到县门口,寻着两个马快头。那马快头见了凤四老爹,跟着他,叫东就东,叫西就西。

凤四老爹叫两个马快头,引带他去会浙江的差人。那马快头领着凤四老爹,一直到三官堂,会着浙江的人。

凤四老爹问差人道:“你们是台州府的差?”差人答道:“我是府差。”凤四老爹道:“这万相公到底为的甚事?”差人道:“我们也不知。

只是敝上人吩咐,说是个要紧的人犯,所以差了各省来缉。老爹有甚吩咐,我照顾就是了。”

凤四老爹道:“他如今现在那里?”差人道:“方老爷才问了他一堂,连他自己也说不明白。如今寄在外监里,明日领了文书,只怕就要起身。

老爹如今可是要看他?”凤四老爹道:“他在外监里,我自己去看他。你们明日领了文书,千万等我到这里,你们再起身。”

差人应允了。斋 凤四老爹同马快头走到监里,会着万中书。

万中书向凤四老爹道:“小弟此番,大概是奇冤极枉了。你回去替我致意高老先生同秦老先生,不知此后,可能再会了?”凤四老爹又细细问了他一番,只不得明白。

因忖道:“这场官司,须是我同到浙江去,才得明白。”也不对万中书说,竞别了出监,说:“明日再来奉看。”

主 一气回到秦中书家,只见那戏子都已散了,施御史也回去了。只有高翰林还在这里等信,看见凤四老爹回来,忙问道:“到底为甚事?”凤四老爹道:“真正奇得紧!不但官府不晓得,连浙江的差人也不晓得。

不但差人不晓得,连他自己也不晓得。这样糊涂事,须我同他到浙江去,才得明白。”

秦中书道:“这也就罢了。那个还管他这些闲事!”凤四老爹道:“我的意思,明日就要同他走走去。

如果他这官司利害,我就帮他去审审,也是会过这一场。”高翰林也怕日后拖累,便撺掇凤四老爹同去。

晚上送了十两银子到凤家来,说:“送凤四老爹路上做盘缠。”凤四老爹收了。

主 次日起来,直到三官堂会着差人。差人道:“老爹好早!”凤四老爹同差人转出湾,到县门口,来到刑房里,会着萧二老爹,催着他清稿,并送签了一张解批,又拨了四名长解皂差,听本官签点,批文用了印。

官府坐在三堂上,叫值日的皂头,把万中书提了进来。台州府差,也跟到宅门口伺候。

只见万中书头上还戴着纱帽,身上还穿着七品补服,方县尊猛想到:“他拿的是个已革的生。

5. 简短文言文寓言

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 释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 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岂是良图?” 近义词 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 通达权变 灯 谜 柳 典 故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

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

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

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

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提示]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韩非子》[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翼——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掩耳盗铃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 释 掩:遮盖;盗:偷。

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觉得可以保住自己的清高,岂非~?” 近义词 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 开诚布公 灯 谜 聆 典 故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

凡是 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去偷。有一次,它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

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 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偷,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 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

那可就得不 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 ,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 个方法去偷门铃。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

他伸手 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

他踩 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 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

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 够听到铃铛的响声。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提示]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

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间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

——《吕氏春秋》[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普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⑥遽(jǜ)——急速。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南辕北辙 发音 nán yuán běi zhé 释疑: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出处: 《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6. 寓言故事的讽刺寓意

从前,有一个农夫来到一块麦田里,看见别人田里的麦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他便前去询问麦田的主人:“怎样才能使这些麦苗长得茂盛呢?”麦田主人回答说:“平整好土地,再多施粪水,麦苗就能长得这样茂盛了。”那农夫便按照学来的方法去做。他首先用粪水均匀地浇了麦田,然后准备在地里下种。但他担心自己的脚踩在地里会使地变坚硬,那样,那样麦子就长不出来了,心想:“我应该坐在床上,让人抬着在地里撒种,这样才妥当。”于是他让四个人每人抬一只床脚,到地里去撒种,结果事与愿违,地被踩得更坚硬了。

寓意:

这个农夫《坐床种田》,自以为很聪明,实际上愚蠢至极。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考虑问题片面、弄巧成拙的人。

7. 求讽刺性的故事新编

守株待兔:宋国有个人养了一窝的猪,到了冬天猪怕冷,这个宋国人就在猪圈里放了很

多的草让猪御寒。有一只兔子半夜跑到猪圈里偷吃猪圈里的草,不料因为天黑看不见,一不小心掉到了猪圈旁边的猪粪池里淹死了。第二天那个宋国人看到了死兔子很高兴,于是就天天的守在猪圈旁边希望哪天再有兔子偷吃猪圈里的草淹死在猪粪池里。这就是守猪待兔的由来,猪和株是通假字,所以史书上又称守猪待兔为守株待兔。

杀鸡取卵: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地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杀鸡的时侯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看到了以后就四处乱说,说这人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

毛遂自荐:毛遂这人是个文学青年,经常写点小文章在网上发表一下,可是网易的版主和网友们都不喜欢他写的文章,因为文章写的太烂了。在网易BBS上混了一两年了,写的文章回帖的人没几个,版主也不给个“荐”字。搞的毛遂很不爽。所以以后在BBS上发文章的时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题目后面自己加上一个“荐”字。比如《有了 *** 你别喊》“荐”。《我是一个伟大的小丑》“荐”。写手们和版主对他的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这种做法形容为毛遂自荐。

三顾茅庐:三国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扶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陇中请他。刘备的老板刘表一向就对刘备不满,平日里给他准备的饭都是残羹剩饭,这天刘备吃完饭后到了诸葛亮那里坐了没一会,肚子就开始疼,一会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诸葛亮心想老刘今天身体不好拉肚子还辛辛苦苦地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很感动,于是就出山了。厕所在农村又叫茅房,茅厕,茅庐。于是后人就把这段典故说为成语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曹操有一次行军打仗,士兵们走的一个个都很累,没有精神也没有斗志。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梅庄,梅庄里有个梅小姐,长的是天姿国色,美艳无双,谁第一个到达战场,我就把梅小姐许配给他做老婆。”士兵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口水都流下来了。终于在规定时间到达了官渡,打败了袁绍,后人称这个典故为望梅止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