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历史由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2

清朝时期,广东官府在两广总督吴兴祚、广东巡抚李士祯和粤海关监督宜尔格图的共同决策下,实施了住税与行税的分类管理。行税主要针对外洋贩来货物和出海贸易,设立了专门的洋货行,即后来著名的十三行,负责管理贸易税饷。尽管最初被称为“十三行”,但实际数量并非固定,这一名称的由来存在争议,源于《粤海关志》和《澳门纪略》的误传。


洋货行在创建初期,被赋予经营进口洋货、出口土货(包括广货、琼货)的职责,起初涵盖外洋、本港和海南的贸易。乾隆年间,业务进行了调整,分为外洋行、海南行。外洋行专营外洋贸易,而海南行则更名为福潮行,负责广东潮州和福建商民的交易税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商行间的分工更加明确,外洋行和福潮行成为主要贸易实体。


十三行作为清政府设立的对外贸易垄断机构,广州在乾隆二十二年被指定为唯一的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即“一口通商”,贸易额显著增长,广州因此成为清代的贸易中心。同时,十三行街内的夷馆使之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然而,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变迁对十三行产生了深远影响。广州人民的禁烟运动和林则徐销烟活动使得十三行受到冲击,随后英军的洗劫更是使其元气大伤。尽管鸦片战争后公行制度被废除,一些十三行行商在开放通商后仍试图抵制,但最终未能保持其垄断地位。咸丰六年,十三行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标志着其历史的终结。




扩展资料

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十三行路,熟悉的人一般简称为“十三行”。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广州十三行商圈主要由新中国大厦和红遍天大厦构成,位于街头的新中国大厦是十三行的龙头,该大厦于1998年底正式开始营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