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莫言质疑到逆袭成巩皇,巩俐出道即巅峰,斩获多个国际大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1987年,张艺谋开拍红高粱对于女主九儿一直未敲定,最终在史可和巩俐中间徘徊。张艺谋原本更加偏向史可,因为史可和“丰乳肥臀、强悍泼辣”的九儿形象十分接近。而巩俐因为眼睛不够大,鼻子不够挺,还又扁又平,再加上人高高瘦瘦,和原著中的形象一点也不相符。要不是有人推荐啊,张艺谋根本不会考虑巩俐。而决定命运的是一次试镜,装扮上的巩俐,虽然外形上不像九儿,但是骨子里却有九儿的那股韧劲,而史可看着是像原著九儿,但却中规中矩,少了份惊喜。就这样《红高粱》的女主定下了巩俐。

但当开机时,莫言看到巩俐后,他对电影红高粱那颗火热的心瞬间就凉了大半,觉得这个小姑娘那个脸上犹豫匆匆和自己心中的形象一点也不搭,严重怀疑张艺谋看走了眼。甚至担心这部戏会砸在巩俐手里,直到电影拍完,莫言才将那颗悬着的心放下来。一次莫言的采访中说,巩俐饰演的九儿虽然不是我心中的形象,但却是红高粱里的九儿。果然巩俐并没有让张艺谋和莫言失望。

电影播出后火遍大江南北。巩俐也凭此角一炮而红,《红高粱》拿下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与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也因此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首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明星,是世界影史上第二位一举囊括欧洲三大电影最高奖的女星。一跃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女星,自此巩俐这个名字享誉国际,成为东方女性的代表人物,成为中国影视的一个亮丽的标志。

像拍红高粱时,为了找到农妇的感觉,提前两个月进组练习挑水。拍《菊豆》时,巩俐在开拍前两个月到农村体验生活或者贴近角色,穿着土布衫在太阳下暴晒。结果戏拍完后他变得又黑又瘦又憔悴,与当地经常干活的农夫无意与他们站在一起,根本没有违和感。

拍《秋菊打官司》时在农村住了3个月,学会了陕西话,站在一群陕西夫人中,你真看不出来巩俐是个明星。因为他那时就是个真正的陕西夫人,再加上当时拍摄时是在冬天条件非常艰苦,甚至在寒冬的半夜赤脚在水里跑来跑去,只为了呈现一场影片里到一分钟的戏,同时还给我们呈现了巩俐史上最丑最土的造型,完全看不出任何的装扮是真正的从内而外的土气,也正是有了巩俐为角色的用心付出,才有了华语电影史上经典的角色秋菊。

除此以外,她为了使《艺妓》中一场张果的戏,她与章子怡商议真打,一场戏结束脸上全是指痕。像这样的打戏完全可以借位或者找替身。但是为了呈现更好的效果和对观众的负责,巩俐从来都是亲力亲为,更甚至为了戏中短短一分钟的扇子舞,他练习了数月。电影拍完他的扇子舞,学到专业水平,这样用心的演员谁不喜欢呢?

巩俐是那种为了拍戏倾尽所有的人,也正是这种追求,让巩俐年纪轻轻就横扫各大影视奖项。40岁那年已经包揽了无数大奖的巩俐决定再次挑战自己——进军好莱坞。进入到好莱坞的巩俐并不急躁,还是依旧坚守自己对电影对观众的理性遇到不喜欢的角色,也仍会拒绝绝对不让别人的舆论影响自己。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拒绝事件是007的剧本,她认为影片中简单的一面没有太多让她发挥的机会,就直接拒绝了。这就是巩俐被称为巩皇的资本之一。

不仅如此,作为一位演员,她有自己坚守的职业操守。当年在拍摄《霸王别姬》时,巩俐的姐姐因有些癌去世,剧组给了他一天的假期,第二天就打起精神和张丰毅拍了结婚的戏。一滴眼泪都没有撒在镜头前。正是巩俐对演员职业的这种尊重,才让他一步步走进角色中,走进观众的心里,走向世界。在16年时戛纳电影为巩俐官方清场将近30米的红毯,只有巩俐一人傲视前行。这无疑是对他征战戛纳30年的最高肯定。在他之前没有华人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所以 娱乐 圈有很多个影后,但“巩皇”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巩俐从当年的山东大妞到今天的“巩皇”,她的地位离不开努力,更重要的是她对艺术的敬畏,对电影事业的信仰,就像巩俐曾说过,所有想要得到的东西,直到现在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直到今天也从改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