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曹雪芹:那个我深爱着的梦中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我爱上的人,都先于我的爱而离去了。诸如曹雪芹、苏轼、朱生豪、巴金、张国荣、陈晓旭……每每都感叹: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其中爱得最深沉的、我深爱着的还是曹雪芹。朋友们在一起总会讨论:如果有一次穿越的机会,你希望穿越到哪个朝代?每次的每次,我都会回答:清朝乾隆年间,因为我要找到雪芹。

一是希望能够保护好他那被遗失的八十回之后的文字;二是希望在他痛失爱子后,能尽心照顾他,帮他整理文稿。不求能做红颜知己,但求相伴一二,略尽此心而已。一直觉得雪芹爱的始终是黛玉式的人物,我当然不及黛玉一二,也唯有此心此意浓……

当然,以上都是幻想,逝去的不可能重来,不同时空的人也许只能在梦里文字里会面。

真正爱上曹雪芹似乎是晚了些,那是高一学习《林黛玉进贾府》那一回,我惊叹于“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这样的话语,从此便入梦,一发不可收拾……

其他爱上《红楼梦》的人几乎都是十一二岁的年纪,与他们相比,我显然是晚了些,这总归于青少年时期的浑浑噩噩吧。如果非要说我儿时与《红楼梦》的联系,那只能说我三四年级的时候,每每的周六周日都会窝在超市的图书区,看各种奇奇怪怪的书,至今还能记得的是黛玉焚诗断稿那一回,虽然那时不能很懂,却是无比地伤心,从座椅上起身那一刻两眼昏花,阴沉着回了家。这是至今仍记忆犹新的。

高中学习黛玉进贾府时,语文老师放了前三集87版《红楼梦》,黛玉的第一个镜头是:坐在船上,眼睛红红的,心事重重地微蹙着眉。好生让人心疼,也是在这时,我喜欢上了陈晓旭,喜欢上了87版红楼梦。

因为喜欢,所以看了一遍又一遍原著和87版电视剧。我的高中三年,都是在《红楼梦》的陪伴下度过的,累了,倦了,伤心了,就拿出来读一读,之后便会好许多。《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治愈我心情的良药,我认为是因为它有超强的带入性,一旦入戏,仿佛什么身外之物都不重要了。

现在流行“书非借不能读”,我却认为“书非偷不能读”,当然,不是偷书,而是偷偷地读书。总觉得偷偷读着的书更有滋味,台湾作家蒋勋也是在年少时被窝里偷读红楼,这是种不可多得的童年乐趣,也是回忆起来有意义的一件事。很幸运,我也有过这种经历。

奶奶总会跟我说:不要读《红楼梦》,容易得相思病。 高二高三的那段时间,因为学习紧张,再加上一家人都认为我读《红楼》走火入魔了,妈妈跟我约法三章,最重要的一条是不能碰《红楼梦》。尽管我答应了,但是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因为它早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知道:我将今生今世离它不开……后来的那段日子直至高考结束,我藏着掖着看了一遍又一遍,那是很无悔的一段日子。

因为《红楼梦》,因为雪芹,我开始喜欢文学,开始看与《红楼》相关的考证类书籍,开始看一些受《红楼梦》影响的小说。比如《红楼梦新证》、《红泥煮雪录》、《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家春秋》、《玉梨魂》……

每次的每次,无论试卷上是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我总要扯到《红楼梦》或者曹公身上去,并以此为幸。当一沓一沓的试卷摞起来时,我的高中三年便这么过去了,开始思索以后的路,我毅然无悔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不论前景如何,路途多么坎坷,只因:爱……,仅此而已。

曹公一生只著《红楼》,在我心里:曹公与《红楼》是几乎可以划等号的,也许曹公也正是宝玉式的人物。听说雪芹特别会扎风筝,而且会扎几百种不同花样的风筝,所以我更加信服他是个特别有趣的人,并且一定是杂学兼收的,不然又怎能写出《红楼梦》呢?

因为喜欢雪芹,所以特别喜欢他笔下的人物,尤其喜欢的是二玉(宝玉、黛玉)。

喜欢宝玉,虽然他不是一生只为一人式的人物,但是能做黛玉知己的,也唯有他一人,他自然与众人不同。他与草木虫鱼说话,说明他比凡人多一感;他跟身旁的“姐姐们”好,说明他重情字。他喜欢一切美的,无论是淳朴的、脱俗的、娇弱的、英气的,这不是花心,而是出于天性的对美的一种爱。也许是因为我和他一般才为他辩护吧,不知是我遇上了他才如此,还是冥冥之中的相似,我也是那样的喜爱欣赏身边的一个个姑娘,觉得个个儿都美,似乎不是过眼云烟了,而是过心。

喜欢黛玉,从她还是绛珠仙草时,因五内郁结着的一段缠绵成就了这段悲金悼玉的木石盟。都说黛玉是清朝的审美要素,一种病态美;还说黛玉只适合做恋人,不适合做妻子。但这些丝毫没有减却我对黛玉的喜欢,就像:爱是我的,与尔尔何干?那个常在夜里咳血的姑娘,那个爱得深沉、炽热,让爱深深刻入骨髓的姑娘,那个深夜于秋窗作风雨词的姑娘……

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表达我对曹公、对《红楼》的热爱,今朝就先谈到这里,有机会再续我和他的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