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七年级 历史

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

2. 知道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等政策。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

2.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王珪诗句《咏汉高祖》导入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教师:同学们,这是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上节课我们讲到楚汉之争,那还记得楚汉之争的结果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

教师:刘邦建立了汉朝,又有什么样的困难等着他呢?他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我们一起来学习《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新课教学

目标一 西汉的建立

教师: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而刘邦就是汉高祖。

教师出示“汉并天下”瓦当视频:(在3D互动资源平台可以查看教学视频)

教师讲述:“汉并天下”瓦当是为了纪念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因为秦朝时期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建立初期,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经济萧条,人民得不到温饱。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那么汉高祖刘邦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学生以分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

目标二 休养生息政策

学生: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教师: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那么休养生息的内容有哪些?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归纳休养生息的内容以及作用。

教师:

(1)休养生息内容: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2)作用: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到稳定。

目标三 “文景之治”

教师出示汉文帝的图像并介绍:

(汉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为人宽容和平,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

教师: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除了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之外,他们还怎么治理国家的呢?

学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重视“以德化民”。

教师讲述:文帝和景帝治理期间,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低到三十一税。除此之外,他们还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教师讲述:在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所增强,国库充盈。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课后探究】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什么样的好处?

教师出示思维导图(小结)

(三)随堂练习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代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汉祖指的是( )

A.刘启 B.刘备 C.刘恒 D.刘邦

2.西汉“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出现,与哪两位皇帝有直接关系?( )

A.汉高祖、汉文帝 B.汉高祖、汉景帝

C.汉高祖、汉武帝 D.汉文帝、汉景帝

3.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4.西汉初年,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汉高祖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 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释放奴婢为平民 ④废除严酷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D B C

教学反思

本次课主要需要掌握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知道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等政策。在导入部分用王珪的《咏汉高祖》诗句进行导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本次课题。

在课堂上采用的是一问一答互动式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课堂上借助3D互动资源平台教学视频、多媒体等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以及西汉时期进行的治国措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