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在《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一书中,斑马冷静地分析了我们看不穿的利弊得失。她不写无病呻吟的文字,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温暖治愈。但却戳穿了我们想要回避的真相,关于婚姻,关于爱情,关于自我。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 第一种是为自己而活的人,他们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只做自己。第二种是为别人而活的人,活得小心翼翼,尽力去满足周围人的要求,结果却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

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后者,一直活在别人眼中。但其实呢,真实的日子只与自己有关。

在相亲的时候,大多数女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样:他有房吗?有车吗?开宝马还是玛莎拉蒂?存款多少...在她们说完这些话后,立刻就会遭来周边人鄙夷的目光,嫌恶的眼神。接着而来的是别人的谩骂和教训:你这女人怎么这么物质啊,你到底是要和男人结婚还是要和车子房子结婚啊,只知道钱钱钱从来不注重对方的内涵... 更有甚者,上来就直接丢一句:你TM就绿茶婊。

相亲的时候,男人看脸,女人看物质。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但明明所有的人都这样做,可在女人讲出来的时候却会被骂:俗,绿茶婊。

就像斑马在文中所说的:相比之下,社会大众对男人看脸这件事的宽容度要高得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但假若换成女人打听男人住多大房开多少万的车,则会被扣上“拜金”或“绿茶婊”的帽子。

我觉得这样真的很不公平。为什么允许你们男人看脸,却不允许女人看物质呢?凭什么你们男人说喜欢胸大翘臀的美女就理所当然,而女人一提房子车子就活该被骂。

我并不是说女人看物质就应该被推崇。而是觉得这个社会和大众应该在这方面上多一点理性。

如果我周围有女友在相亲的时候提物质,首先我会觉得她是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 至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开始就提出明确的要求,总比后来结婚了却又嫌弃对方没钱然后翻脸闹离婚要好吧。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抱着通过婚姻飞上枝头做凤凰的想法。因为很多女人自身就很优秀,肤白貌美,高学历,高薪水,还是社交达人。

**女人可以看物质,但一定要理性。
**

似乎很多女人都把经济独立挂在嘴边,但很少人会说:我一定做个精神独立的女人。其实,相比经济独立而言,精神独立更为重要。

我们周边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个经济独立的姑娘,靠自己的能力买了车子,房子,明明还不想结婚,可结果却还是闪婚了。如果你问她为什么突然为人妻,她可能会告诉你:“我妈催我结婚,她怕再过几年我就没人要了。我想想也是,如今比我们有钱又努力的白富美多了去了,如果不早点把自己嫁出去,那可能真的要孤独终老了。”当她结婚以后,即便发现老公公然地和情人同居,她也还是隐忍。如果你问她为什么不选择离婚,她可能会这样回答你:“我已经36岁了,如果还离过婚,那谁还会来爱我?”

当一个女人说出上面这些话时,就说明她已经放弃了爱自己的权利。即便她住几千万的房子,开几百万的车,经济够独立,那她的生活也注定是一个悲剧。因为她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没有了自己。

正如斑马所说: 一个精神独立的女人,不会为了年华逝去而感到恐慌,也不会因为离过婚而害怕自己没有人爱。 62岁的赵雅芝有优雅知性之美,60多岁的杰莉霍尔照样能风光地嫁给默多克。

真正精神独立的女人,不会拼命地向他人证明些什么,她们会按照自己的内心来生活。而这一切都源于她们内心对自己的爱。正如王尔德所说: “爱上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当你真正爱上自己的时候,就不会过多地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只遵从内心深切的渴望。在我看来,每个女人都应该这样,做到精神独立,而不只求经济独立。

很多人觉得女人必须在30岁前结婚,否则就是没人爱的“剩女”。

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27.28岁单身姑娘被家里的三姑六婆催婚是常有的情况。在她们看来,女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就该找个好人家嫁了,而不能一门心思地忙事业。

且不论这种思想合不合理,但光是家人的催婚逼婚就给那些“剩女”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她们开始说服自己接受家人的安排去相亲,以闪电般的速度结婚。然后很多人又因为性格不合等各种原因迅速地离婚。这时候,婚姻就成了一种交易,而已经不在乎两人是否有爱情的基础了。

但其实,所谓的一定要在某个年龄结婚和女人这辈子一定要结婚生子这些观念都是社会大众强加给人们的标准。谓之世俗观念。

40岁的林心如,若以世俗眼光观之,便是大龄剩女。可如今,人家也照样嫁给了爱情。嫁入豪门后离婚的贾静雯,而后嫁给了小鲜肉修杰楷,日子过得比之前更快乐。61岁的刘晓庆如今已是第四婚姻,却从未对爱情失望过。尽管年过花甲,却有着二十岁的年轻与活力。这样看来,一个女人幸不幸福真的与什么时候结婚或者是否结婚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而只与自身的状态有关。

就像斑马所说的, 真实的日子只与自己有关。若想活得更幸福快乐,就不能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