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黄河的资料

黄河
黄河 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第1个回答  2007-03-25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家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制备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编辑]

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1]。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现在还有京九大桥
第2个回答  2007-03-29
啊!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象征着我们民族伟大的精神,伟大而且崇高;
我向着黄河唱着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金淘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万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华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 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遭扮演!
啊! 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做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里,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背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保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 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久长。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大伾入于渤海。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韧不拔的气概。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诵;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盂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人文鼎盛,彪炳史册,令人缅怀留连,无时或已。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域,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
奔腾的黄河,激励世人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廷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的搔扰。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丰采。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而参于可汗道的修筑,丝绸之路的畅通,又皆显示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隔。这些都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封闭和保守。黄河的激荡和奔放,是不会使人封闭和保守的。
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作用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造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如果除旧布新,有所改革,黄河必能充分恢复它原来的哺育力量,中华民族也必能因之早日得到振兴,益臻于繁荣富强!
第3个回答  2007-03-26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等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
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
黄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则笔直。
黄河流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第4个回答  2023-05-13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长约5464公里,总流域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以下是一些关于黄河的:1. 黄河的源头位于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南部的安多县,海拔约5300米。2. 黄河上游为高原河段,流经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省区,下游则流经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省区。3.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历史上曾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4. 黄河有“河套”、“三角洲”、“黄土高原”、“黄河流域”等不同的地貌类型。5.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粮仓和森林资源地带之一,也是中国的工业基地和人口集中地带。6. 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自古就是文明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历史名胜、遗址和文化景观。7. 由于黄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严重短缺,河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于黄河保护和治理已成为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上是部分黄河的相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5个回答  2023-05-09
以下是一些关于黄河的:1.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穿越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2.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3. 黄河流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也是许多工业城市的重要水源地。4. 黄河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发生了多次干旱或洪涝灾害。5. 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护黄河流域,包括建设水利工程、推广节水技术、限制水资源开采等。6. 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旨在促进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7. 黄河也是中国的旅游胜地之一,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历史遗迹,如陕西的华山、山西的恒山、河南的颍河和云龙山等。8. 黄河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黄河文明、黄帝文化、夏商周文化、中华文化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