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工业革命的是否出现曙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张其佐:1962年生,四川渠县人,曾先后从事过企业管理、金融证券和基层党政工作,师从经济学家刘诗白教授,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转轨和制度经济学,现为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和外交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先后在《光明日报》、《文汇报》及英国《经济学家》等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怎样看待通货膨胀》等著述3部。   从工业革命至今,世界经济已经呈现过五个长周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美国经济自2001年3月开始减速至今已近两年,曾强劲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IT产业已进入相对成熟期。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以IT产业为主导的第五个经济周期出现了新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否符合世界经济周期变动的基本规律?是否意味着新的产业革命周期即将来临?就此,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其佐先生。
长周期从涨潮期转向落潮期均以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从高潮转向低潮为基础
  孙:综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工业革命至今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周期性变动?这些周期变动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张: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世界经济有规律性的周期变动已有五个长周期,先后发生了以纺织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钢铁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石油和重化工及电力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汽车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和以IT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五次产业革命。这种周期变动的根本原因,正如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证明的那样,在于技术创新,而且每个长周期总是与一次大的产业革命紧密相联。产业革命是技术革命大规模集中的浪潮。技术革命包括新的关键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新产业、新的基础设施及其新的制度和管理的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必然会演变为产业革命,在原有技术创新逐渐衰落时,新的技术创新周期又蕴育并导致新的产业革命,新的经济周期也就被启动。   孙:综观这些周期性变动,有什么显著特征?   张:世界主流经济周期学派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个长经济周期推动经济增长的技术革命,从产生到消亡的时间一般约50年(其中前25年为周期的繁荣期,后25年为周期衰退期),是以资本的积累和投资为基础的。危机是大规模旧投资寿命的终点,又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机器设备的更新总是伴随着生产周期的循环。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过程具有二重性:它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创造投资高潮和生产高潮,此时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创新占据主导地位,周期的主导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又同时制造着投资低潮和生产低潮的潜在可能性,此时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重要的创新活动已经衰竭,周期的主导产品供过于求,于是成本竞争阶段取代创新阶段成为经济衰退阶段的主要特征,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呈现相对平衡到严重失衡的状态。   孙:能否对周期涨潮落潮的深层原因再谈谈?   张:周期从涨潮时期转向落潮时期均以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从高潮转入低潮为基础,它从落潮时期转向涨潮时期也是以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趋势的转变为基础的。在落潮时期,一部分企业为提高利润和扩大销售,必然要进行技术创新,等到大部分企业都采用新技术摆脱困境时,便会形成一个新的投资高潮,随之而来的是生产高潮。因此,每个长周期的涨潮时期都伴随着技术革命,新的产业部门的相继建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革命的产生就势在必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大的技术突破是每次新的长周期经济赖以发展技术经济模式的变革即技术革命的基础,而技术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或停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T产业进入成本竞争阶段,预示着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及其新的周期即将到来
  孙:第五次产业周期有什么特点?一般认为,以IT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周期才刚刚开始,而您的意思好像是说这一产业周期正走向衰退,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为什么不是周期内部的调整呢?   张:第五个长周期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凭借其在以IT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率先进入这一以IT时代为特征的新长周期,其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多在世纪之交才正式或开始步入这个长周期。按照经典的周期理论推算,预计这一长周期大约持续的时间还有30年左右。这一周期发生了以IT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新产业革命。随着关键技术、特别是电脑、激光、微电子、电信和因特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技术经济体系已经成型,信息产业及信息密集型服务业成为美国新经济的主导性产业,产业结构再次优化升级,特别是第三次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比重最大的产业;基础设施是以因特网或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电脑空间”;企业采用电脑综合制造系统进行生产并实行“参与和互联系统”的管理制度。在技术创新的同时,美国近20年来在包括政府的规制和规制改革、企业制度的变革与组织创新、政府宏观财政与货币政策、促进和鼓励技术创新政策和就业、分配等方面,涉及整个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制度安排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改革,从而形成了一种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社会机制。总之,在这个长周期中,经济增长主要来自IT产业。   IT产业的显著特点是创造和使用知识产品,而过去旧的的制造业则是把原材料转化成最终产品,属于“凝聚资源”的产品,面临边际报酬递速的困境;而IT产业则是“凝聚知识”的高新技术产品,面临边际报酬递增的趋势,对传统产业具有溢出效应。所以,在第五个长周期中的短周期运行规律已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短周期的扩张期比过去拉长。从1991年3月至2000年12月扩张期达到117个月,呈现出“一高三低”的状态。但是,在今后一段时间里,IT产业如果不出现更高级别的技术创新,目前美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就不排除以IT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五个世界经济周期开始从创新中高级阶段进入成本竞争阶段。进入成本竞争阶段的IT产业及其产品,从需求来讲有可能会迅速地向全球扩散,并导致全球供给的增加和过剩。   从经济周期来讲,美国经济增长减速源于新经济的周期性调整。但新经济并没有改变经济周期,只不过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周期,而是属于康德拉季耶夫所说的长周期,每个长周期由两个阶段即平均各25年的繁荣阶段和衰退阶段。美国新经济革命始于石油危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后的70年代后半期。石油危机在客观上预示着汽车产业周期必然向IT产业周期推进,要求一场既可以节省能源,又可以节省原材料的产业革命;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又引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创新。这两者的结合导致了新经济的到来。以IT产业为主导的第五次产业革命及其长经济周期,经过20多年不断的技术创新,美国新经济即新的长经济周期的中高级创新阶段快要结束,IT产业开始逐步转入成本竞争阶段。正是IT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的这种质变,使得美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从长周期的繁荣阶段转向长周期的衰退阶段。一般来讲,由于衰退是长周期的转折点,是新的技术革命取代旧的技术革命的过程,同时将是周期主导产业变动的过程,也是两个长周期交替的过程。   孙:您的意思是说,IT产业进入成本竞争阶段,预示着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及其新的周期即将到来。   张:可以这么说。
在第六次产业革命中,最有可能成为主导的将是与延长人类生命密切相关的产业
  孙:如果说第五次产业革命是以IT为主导产业,那么,在未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中,哪种产业可能会唱主角呢?   张:从全球经济的供给与需求来分析,在未来将要爆发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周期主导产业的,将是与延长人类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的生物产业和基因产业。这是因为工业化社会已先后解决了人类吃穿住用、交通、城市化和信息化等问题之后,将引起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更大质的变化的主要技术革命,是如何延长人类生命周期这一重大问题。按照周期规律,确定每一次产业革命发生的年代和时间,都是以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为标准,一般不包括产业革命向其它国家扩散的时间。因此,IT产业的相对成熟并进入成本竞争阶段和向世界扩散,并随着生物、生命和基因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新的周期有可能即将到来。   孙:美国的IT产业进入成本竞争阶段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张:五次产业革命的历程证明,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和周期的先导和前提。首先发生的是科技革命,然后引发的是产业革命,进而引发的是新的经济周期。没有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经济周期就不可能发生。同时,产业革命一般是首先在经济技术最先进、各方面条件更优越的国家兴起和完成的。而在IT产业进入成本竞争阶段的新周期变动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首先必须占领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合上进行新的跨越,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赢得竞争先机。我想,这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新技术革命的出现说明了国际市场竞争性质的演变,即一旦一个国家率先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就可能利用报酬递增和对传统产业的外溢效应从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大的市场利润,并形成强大的垄断优势和进入门槛,阻止其它国家和地区进入。这说明要做强经济实力,就必须抢占新技术革命的高地。   抢占新技术革命高地的另一种特殊意义,在于获得高额利润的市场示范效应是企业作出决策的根本诱因。在传统产业中,当越来越多的后进者具有某一产业的生产能力后,该产业的平均利润必然下降,而每一次新技术革命的领跑者却可以避免这种厄运。因为其新增利润的来源与过去不相重复。这说明要真正把实力做强,就不仅要追赶跟进,而且要跨越领先,这就从根本上证明了促进技术创新在实现经济的跨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顺应产业革命具有扩散、辐射、示范、加速效应的规律,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再次优化升级
  孙:进入成本竞争阶段的IT产业的技术必然会向全球扩散,那么,这是否意味着IT产业会有一次新的国际分工和重组?   张:可以肯定,IT产业的国际分工和重组是大势所趋。这是因为,在IT产业成本竞争阶段到来之前,IT产业的研究、开发和制造高度集中在美国,这与美国的文化与市场经济体制最适合技术创新有关。但是,随着新经济周期从创新中高级阶段进入成本竞争阶段,美国在IT产业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上的综合优势将难以发挥,IT产业国际分工将会形成新的格局:美国可能继续承担其IT产业领域的研究功能,因而继续保持IT产业的领先地位;日本有可能承担IT产业技术开发功能,成为IT产业技术开发的主战场。这是因为日本在前两次产业革命中,一直占据世界先进国家技术模仿的独特优势,再加之战后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从事生产制造的成本太高,因而难以参与IT产业制造的国际分工。   孙:在这次分工和重组中我们会有什么机遇?   张:欧洲和亚洲地区包括印度在内的世界其它国家,从人力资源成本和运输成本等因素来看,要成为世界IT产业制造中心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中国最有可能成为世界IT产业制造业的基地。这不仅因为我国具有低成本的丰富人力资源和较低的的运输成本,同时我们还是目前世界上IT产品最大的消费国,加之目前IT产业的制造业正在大规模地向我国积聚和扩散。更为重要的是,加入WTO后的中国市场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参与IT制造产业的国际分工。因此,我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顺应产业革命所具有扩散、辐射、示范和加速效应的规律,促进产业结构再次优化升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