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苏联为何士兵越打越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8

有一句话:“真正的苏联红军在1942年以前都已经死了”,有点夸张,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战争伊始,苏军猝不及防的闪电战,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战争第一年,德军出乎意料地俘虏了300多万苏军,这些俘虏或死伤者大多是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苏军职业军人。

按理说,苏联被削弱了,应该变得更加脆弱。想都没想,不管前线伤亡有多惨重,总有人从后方进入,直到1945年4-5月,他们猛攻柏林。

另外,纵观整个卫国战争,基本上每一场战役,苏联的伤亡比例都比德国高很多,最后一场柏林战役也不例外。那么,那么多士兵是从哪里来的?

这自然源于苏联无尽的战争资源和强大的国防动员能力。

苏联在经济发展、科技实力、工业水平上其实比不上德国,但在战争资源的三个关键因素——人口、资源、领土面积(战略深度)上,苏联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赢家。

饿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人口基数在那里,人口1.8亿;德国才8000万。

此外,苏联强大而现实的国防动员能力也为前线的胜利提供了有效保障。

与德国不同的是,苏联并没有招收所有有工作能力的男性,宝贵的技术工人留在后方生产线上保持工厂高效运转;转身动员了一大批妇女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尤其是哈萨克族)上战场。

这个方法很科学。毕竟培养一个有经验的技术工人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训练女兵,几个星期就够了。而且在苏联,甚至在俄罗斯帝国初期,就有一战女兵带头的传统。

电影《敢死营》讲述了一战后期一个由所有女性组成的战斗联队,在前线遭遇毒气战的故事。女兵中,很多丈夫牺牲,妻子为他上前线。就连俄罗斯的将军们也因为没有儿子而把自己唯一的女儿送到了部队(下图中的上尉是将军的女儿)。

二战时期回到德国,由于受普鲁士传统精神的影响,纳粹领导人一致认为打仗是男人的事情,拒绝动员妇女上战场。

这里要提到的是,二战穿军装的德国女性不是正式士兵,她们被称为国防军女助手,从未参加过正面战场的军事活动(即使是战后,也只是到了7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女兵才出现在西德)。希特勒将女性定义为“花瓶和生殖工具”。

某种程度上,纳粹提高就业率的法宝之一就是劝阻女性接受高等教育,限制女性外出打工。因此,在1936年的德国,就像在神话一样,几乎100%的就业率实际上是指适龄男性,不包括呆在家里的女性。

战争后期,德国大量招募高素质、有经验的技术工人调到一线,每天围着孩子锅碗瓢盆转的妇女作为新手进入一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相比之下,苏联的国防动员优势非常明显。——不仅影响后方的生产效率,也保证了前线的兵员供应。

比如下图,战前,基辅国立大学历史系大二学生柳德米拉成为卫国战争苏军第一女狙击手。战后,柳德米拉成为少将柳德米拉。

相比真正在火场上战斗的苏联女兵,德军的女助理只在后方从事防空、通信、装备维修等领域的工作,或者在雷达站、指挥所担任秘书、报务员、操作员等。唯一一个更靠近前线的是集中营的守卫或陆军护士,但是

所以纳粹德军是纯男性组成的,前线卫生工作者也是男性,不会有苏联狙击手互相帮助(俄罗斯电影《女狙击手》下面,主角是柳德米拉的同学上面)。


或者带着一群女人执行任务的男军官。卫国战争期间,许多红军女战士承担了与男性相同的作战任务,如女战斗机飞行员、女坦克手、女枪手、前述女狙击手等。

除了女性,苏联军队还从西伯利亚劳改营招募俘虏(包括前期受“大清洗运动”影响的大量政治犯),甚至还有苏联军队在远东战场俘虏的日本关东军战俘。

比如下图,电影《登陆之日》中,红军改编自日本关东军战俘。诺门坎战役,日本关东军上校被苏联俘虏。在战俘营中被拷打数年后,被控入红军,被送到苏德战场前线当炮灰。


这也是一个历史原型。在苏德战场上,这些日韩战俘被德军俘虏,塞进德军的“东方阵营”,参加了西线抗击盟军的诺曼战役。

为这些囚犯改编的队伍很难使用。他们很害怕。经过简单训练,穿上军装,抗枪后送到前线。

(苏联政治工作者深入劳改营动员犯人)

这些俘虏被拖上战场,在“乌拉乌拉乌拉”的鼓动下,冲上前去,高呼“为苏联保卫斯大林”,后面跟着监督战争和执行“270号令”的教官,直接射杀逃兵。

所以这种队伍不讲究职业化,但是数量多,补给快。

据统计,战争期间,有40多万人在劳改营加入红军。但是很多人因为加入了以高死亡率著称的惩罚营而没能挺过战争。即使侥幸生还,也有部分政治犯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继续在劳改营服刑,不被当作正常公民对待。

所以在战争中后期,除了职业军人之外,还有很多苏军成员,包括大量的歹徒、罪犯,他们素质低劣,容易把正直的军人引歪。“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也导致了苏联军队在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的很多不光彩的行为。特别是在入侵柏林之后,除了能够抢劫、能够作恶、能够发泄自己的兽欲之外,苏联人还喜欢到处涂鸦,凿雕像作为纪念品,并毁坏文物.

比如下图,苏联官兵在德国议会大厦的墙上题字纪念“这里一战”,密密麻麻,看架势,来晚了也没地方写。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