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为什么没有像长江出海口一样淤土成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河流入海,都会带上游的泥沙进入大海。泥沙俱下,会不会堆积成滩成岛,还要看几方面的因素:

1、泥沙量的大小。长江千里奔流而下,夹带了较多上游的泥沙,到了入海口,泥沙逐渐沉积,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相对而言,钱塘江河流短而且清澈,泥沙比较少,也是难以沉积成岛的一个因素。

2、潮汐的因素。东海的潮汐能量较大,每天两潮,在长江口,潮汐力量控制了江水入海的力量,造成泥沙缓慢沉积;而在钱塘江,同样是东海潮汐,因为钱塘江入海天然喇叭口的形状,加上东南季风,因此形成了地球上少有的大潮,所以上游带下的泥沙根本留不住,虽然也有泥,都被带到东海里去了。

那有朋友会问了,黄河沙量那么大,为什么入海不堆积成岛呢?那是因为渤海湾是一个静湾,潮汐力量比较弱,黄河入海一去不复返,沙也留不住。

杭州湾主要是钱塘江这条河流塑造的,杭州湾为什么不像长江口淤土成陆或岛呢?这与河流泥沙含量多少有关,地理学上把河流入海口分为堆积型和侵蚀型河口,那么长江河口为堆积型的,而钱塘江为侵蚀型的。

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长江与钱塘江咫尺之遥,相邻于东海,但河口地貌差别太大,钱塘江海岸凹进去了,而长江向外凸,依趋势看长江河口还在不断地往外生长,两条河流外部条件相同,在形成河口过程中,不能说海洋潮汐作用或东南季风,对钱塘江影响大,对长江影响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太平洋面积这么大,波澜壮阔,对于岸边两条相邻的河流不可能厚此薄彼。

还有我们的习惯思维,大家也许还会这样想,钱塘江不是天下第一潮吗,长江怎么没有呢,潮汐作用不是有差别吗?这两条河流河口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最初两条河流的河口没有现在的凹凸,都是平的,经过成千上百万年的演化,在河流侵蚀与海洋潮汐共同作用下,才形成了现在的河口地貌,导致了两条河流潮汐作用不同,是这样的因果关系。

为什么钱塘江形成的侵蚀河口,而长江是堆积型河口呢?

无论是长度还是流量上,长江是我们国家第一大河,年径流量在9600亿立方米以上,流量这么大,河流动力强,加之从青藏高原上下来,高差大,河流季节变化还大,容易出现洪水,河流携带的泥沙多,这些泥沙大多在河口处堆积下来。与此同时,海洋的潮汐作用及沿岸流的作用,又把这些泥沙带到河口两边,由于堆积作用大于海洋侵蚀作用,河口就会向外生长,加之河流摆动,还会形成岛屿,最终河口向海洋延伸,形成了堆积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而钱塘江呢,可不能与长江相比,河长才500公里,不及长江十分之一,流域面积501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91亿立米,不及长江的三十分之一,所以说河水流量小,携带不了那么多泥沙,在河口处泥沙少也堆集不起来。

钱塘江流域内岩性也比较特殊,这些山脉多是由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以花岗岩构成的地貌为主,这些岩石风化破碎后,二氧化硅含量要高,抗风化能力强,不易破碎,所以河流中泥沙含量小,多年平均输沙量才500万吨。

两方面的因素影响,钱塘江河口主要以海洋侵蚀为主,这些泥沙也不能无缘无故地消失,它是被潮汐作用带到了河口两岸,特别是左岸堆积占优势,而且还封闭了西湖,这便是杭州西湖的成因。下面动画看一下河口地貌变化。

上面动图反映出河口两岸有堆集作用,右岸也在生长,而河口在后退,这是侵蚀型河口的特征。

假如说钱塘江流经的地区是黄土高原,这么多泥沙堆集在河口,就不会形成现在这种“喇叭型”河口,恐怕大家也见不到钱塘江大潮了。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是堆集型河口,像钱塘江这样的河口还是少见的,根本的原因是河流属性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杭州湾的钱塘潮水天下闻名,杭州湾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也是钱塘江的入海口处,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在我国的所有河流中,钱塘江的入海口最为宽大,是个呈喇叭状的海湾型入海口,这里的地形也形成了我国最大最壮观的潮水,潮峰高达3~5米,最大高差可接近9米,是全世界最为壮观的海潮之一。

从地形图上看,杭州湾的喇叭口非常显眼,其外部最宽处达95公里,由外向内靠向河口的位置渐渐收窄,到澉浦为20公里。海宁一带仅宽3公里。但整个湾口长达130多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河道型海湾,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以上。

但是它北边的长江的入海口的河湾却并不大,而且其中冲积形成了崇明岛等多个岛屿,并且仍在塑造着这一代的平原,不像杭州湾那样是个巨大的喇叭口状的海湾,那么为什么杭州湾就没有淤土成陆,变成大面积的平原呢?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钱塘江的水量并不大,携带的泥沙量也不多,钱塘江年径流量平均为291亿立方米,长江则高达9600亿立方米,钱塘江的水量只有长江的1/33,而且钱塘江多流经植被较好的丘陵山区,流经地区多为石质河床,因此含沙量较小,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只有500万吨。

相比较而言,黄河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则高达16亿吨,是钱塘江输沙量的320倍,而长江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约为5.2亿吨,是钱塘江的104倍,都比钱塘江多很多,所以正是由于钱塘江等注入杭州湾的河流“太干净了”,使得杭州湾无法被泥沙淤平,所以直到现在还是个海湾的。

另外一个原因和杭州湾的地形有关,杭州湾的南边以低山丘陵为主,北边也有丘陵低山,但主要受到长江冲击的泥沙的原因,形成了大片的土地,造就了钱塘江的喇叭口。而喇叭口的形状容易汇聚海水深入内陆,因此在海洋潮水日复一日的冲刷下,从海洋中带来的泥沙反倒容易顺着海湾倒转入内陆,这种冲刷作用也使得杭州湾的喇叭状越来越大,在 历史 上以及新中国建立初期,海潮冲刷农田的事件就一直在发生,我国 历史 上多个朝代都进行过钱塘江海塘堤坝修筑的工程,目的就是防止杭州湾周边的可用土地被海潮侵蚀,防止杭州湾进一步扩大。

在这两个原因中,钱塘江的水流量和泥沙量小是主要原因,倘若钱塘江有着像黄河一样的水流量和携沙量,只需要几百年时间,整个杭州湾就会被淤积成平原了。

世界上的平原大都是冲积平原,正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填平了海湾、盆地等地形,形成了一些平原地带,比如华北平原,数百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但是由于黄河、淮河、海河等携带的泥沙的冲积沉淀作用,这里的海湾渐渐地淤平,形成了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又叫黄淮海大平原)。

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则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冲击而成的,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长江等河流携带的在四川盆地中造就了成都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面积达590万平方公里的亚马逊平原,也大都是由亚马逊河冲积而成的。

杭州湾位于浙江,处于钱塘江下游,成喇叭状,逆江而上,越来越窄,每到大潮时期,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历史 上在钱塘江和长江的共同作用下,也曾出现过洲滩,经过围垦和修筑海塘、堤坝,不再泛滥,形成了富庶一方的杭嘉湖平原。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钱塘江上游为富春江,发源于安徽境内,植被丰富,水土流失较少,水中含泥量比长江也少,水量丰沛,不易淤积,难以成陆。

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钱塘江连个零头都没有,流速慢,携带泥沙的能力更差得多。

钱塘江流域面积小,全流域湿润多雨,植被茂盛,含沙量小,带进杭州湾的泥沙量比长江小得多。

长江千里奔流而下,夹带了较多上游的泥沙,到了入海口,泥沙逐渐沉积,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相对而言,钱塘江河流短而且清澈,泥沙比较少。

在长江口,潮汐力量控制了江水入海的力量,造成泥沙缓慢沉积;而钱塘江入海天然喇叭口的形状,加上东南季风,形成了地球上少有的大潮,所以上游带下的泥沙根本留不住。

二千年前,也就是在秦汉时期,在华夏大地的东方,存在两个庞大的、而且是相邻的海湾。这一南一北两个相邻的河口海湾,大体都呈三角形,南面的那个就是今天的杭州湾,北面的那个是古长江口海湾。

二千年前的杭州湾的三角形项点,在今天的杭州市区的南面;而北面的长江口三角形海湾的顶点在今天的镇江北面。

从杭州到镇江的直线距离约230公里,而镇江处在东经119度半附近,杭州处在东经120度编东一点。而镇江比杭州更处于西边约65公里。而这两个城市之点,既是类同于河口之点,也几乎就是当年两个河口三角形海湾的顶点。

但当长江和钱塘江流过了2000年之后,来到了今天,长江口已经向东南方向前移了260公里左右,今天的长江口在崇明、横沙、九段三岛的东缘一线。

而钱塘江2000年来只向东移动了约30里。

从两江的对比来看,2000年来,长江口三角州长出了大片的土地,而钱塘江口向东移动了只有30公里左右,也就是在今天的盐官镇东面。而S型的杭州湾三角形海湾,得以基本保存了下来。

从2000年来的变化看,杭州湾的形态,几乎没有大的变化。而北边的秦汉时期的长江口海湾已不见了综影,代之而出现的是大片的长江口三角州平原。

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河流所携带的泥沙量决定的。长江年径流量是9600亿方,年输沙量是5点4亿吨;钱塘江年径流量291亿方,是长江的三十三分之一;年输沙量500吨,不足长江的百分之一。泥沙量偏少,是杭洲湾至今还是一个海湾的最主要的原因。

对于每一个入海河口,至少存在两种力量的相互搏弈,一个是海潮的侵蚀,另一个是泥沙的堆积。在任何时侯,这两种力量总是在相互作用着推动河口形态的变化,如果泥沙量大,则河口向外海推移。如果泥沙量小,则潮水侵蚀力量就大,则河口岸基被侵蚀,河口有向内萎缩的可能。而长江由于泥沙量大,所以长江河口以堆积形态向外海推进。而钱塘江口测向外发展缓慢,还时有岸基受损的现象。为了对付海潮的侵蚀,杭州湾两岸人民,用肩膀挑出了千里长堤,筑起了千里海塘。

河口海潮的侵蚀,由潮流、洋流、海深、岸质等等所决定。比如2000年前的杭州湾,要比今天深得多,从钱塘江中下来的泥沙,历年来不断的沉积于杭州湾之中,使杭州湾变得越来越浅,这种淤浅是不利于航运的。

500年前,大金山是与北岸相连的,但由于杭州湾的潮讯,将北岸侵蚀得使大金山远离了北岸大陆。这也就说明了数百年前的杭州湾要比今天深得多,如果不深,北岸不会被侵蚀得北退那么多。所以,河口的侵蚀还受海深、洋流等影响。

杭州湾的变浅,不利于航运,五、六米深的抗州湾,使湾内无法建设港口,金山石化码头,需挖深航道,才能使巨轮停靠。

抗州湾的存在,使沪甬两地的交通需绕道而行。虽然现在建设了跨海大挢,但投资是巨大的。如果在慈溪和金山之间建筑一条大堤,促使沪甬直线高铁、高速双通,则堤内形成杭州湾湖,可获鱼米之丰,可与太湖双璧同辉。(引钱塘江出濨溪东独立入海。)

钱塘江流域面积太小,两岸植被茂密水土保护持良好,没有大量的泥沙下泄,出海口杭州湾就不存在有沙洲了。

钱塘江流域面积小,全流域湿润多雨,植被茂盛,含沙量小,带进杭州湾的泥沙量比长江小得多。

钱塘江口各种条件有利于大型潮汐形成。世界第一潮的钱塘大潮大家都很了解了。汹涌的大潮也有利于把出海口泥沙冲进大海中。

但杭州湾南岸也有淤积现象。

杭州湾是钱塘江的入海口,钱塘江全长只有588公里而长江全长将近6400公里,长江的源头格拉丹东雪山海拔6千多米而钱塘江的海拔只有1千米左右,因此由于长江流域长而广落差又大从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江进入长江中下游流速减缓逐渐造就了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而钱塘江由于流域短加之钱塘江两岸自古山体植被茂盛江水清彻泥沙少,因些杭州湾很难形成积沙成陆。

这是杭州湾的喇叭形状决定的。杭州附近叫钱塘江,稍上去一点就叫富春江,富春江水是很清的,基本上没什么泥沙。而长江不仅流量大,还夹带大量的泥沙。这就造成崇明岛不断长大。而杭州湾由于是喇叭口形,受潮汐影响,难以在湾里堆积成岛屿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