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钟美美事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上段时间,黑龙江一初二男生钟美美成为了网络话题的焦点。该事件简单概括,即该男生发布多则模仿在校老师日常言行的视频,教育部门认为视频内容不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无法传播正能量。该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在此事件中,多数网友所持的观点是:当教育者无法带给学生正能量时,怎么能要求学生自己满身正能量?他们认为,教育部门所宣扬的“正能量”,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的霸权”。就这件事,我来谈谈我的个人想法。

01

我们大家基本上都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经历。学生时代,不同学段,我们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老师。在谈论这些老师时,我们总会想到各式各样评价的“点”:“责任心”、“业务能力”、“脾气”、“人品”。而我们把遇到的所有老师都不自觉地加以比较,对“点”做出了有对立面的评价。“相比较某某老师,这个老师是真的有素质”、“相比较某某老师,这个老师教书能力不要太强”.....学生时代,老师总能成为学生热议的对象。

当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对老师的评论都是带有个人观点在其中的,但很多言论主观情绪强烈、并不能做到成熟客观。当然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可能会在人们逐渐长大、有所经历的过程中消退。 越长大,我们越发现小时候看待一些问题的角度很片面;越长大,我们越发现很多事情只有观点不同、没有对错之分。

02

就如这次“钟美美事件”,引发争议的视频模仿基本都围绕着老师批评学生这一切入点进行。众多网友认为这个男生演技很好,演出了精髓,同时也勾起大家对于学生时代的回忆,称其“代入感太强”。在这其中,我个人觉得其实不少网友就是图一乐呵,借此感慨一下学生时代,感慨一下青春。

但后来视频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学校和教育局的关注。据教育局观点称:“要从正面引导孩子,去拍一些正能量作品”。此言论引发了网友热议。

部分网友觉得该做法矫枉过正,其中不乏情绪激烈的评论指责校方和教育局上纲上线。 那么到底是谁传播了所谓的“负能量”?

学生模仿的,不过是老师的言行举止,并无带有其他侮辱人格的暗示性质。视频“负能量”,那为什么不反思反思自己呢?

老师们批评学生的时候阴阳怪气、冷嘲热讽的态度值得推崇?正因为老师疲于应付工作,对学生缺乏耐心,才会一次又一次以这种消极的方式对待学生。这种教学态度从来就不可行。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但很多人坐上了老师这把交椅,却没有或怠于引导学生正确的三观。当今很多老师的通病就是自带优越感,即使教好了书,也育不了人。

03

正如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教育也是需要艺术的。多数学生还是那种乖乖听话的孩子,如果有的学生在无意间犯了错, 此时就是运用语言艺术发挥作用的时刻。   

批评学生的同时,既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又保留了他们的尊严,这样的教育达成的效果难道不积极有效吗?身为老师,面向的是“孩子”这种相对于比较弱势的群体,难道老师们都这么乐于利用他们去体现自身优越性?

04

根据我个人经历来谈,我遇到过通过贬低学生,打击学生自信心来获得所谓“优越感”的老师。他们倾向于使用“滚”、“你真笨来上什么学啊”等消极语言。这些老师往往会提高自己的音量来引起学生注意,树立自身的所谓“师威”。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小学阶段,我所遇到的老师,教学基本都是这类“风格”。实话讲,初高中时期这类老师就少了很多。但实话讲,初中阶段,我遇到了最让人感到恐惧的一位教数学的老师。这位老师似乎对谁都一视同仁,没有成绩歧视,实际上他可能连我们班同学都认不全。

在他的课堂,我似乎见识到了而什么叫做真正的沉默,什么叫做真正的死气沉沉。说PPT的时候,他往往会说,“简单题、难题哪个都不会做,来上学?上什么学?”说这些话的同时又喜欢拿我们班和别的班做对比,“你们看看X班,我在他们班进度这么快,你们班呢?”

与一般老师不同的是,这位老师似乎上课都是带着怨气进教室,讲题进度慢的时候,干脆板凳上一座、二郎腿一跷、小棍在腿上漫不经心一敲一打、脸上一股不耐烦的神色。就这样,我们经历了沉默、经历了死气沉沉,课堂气氛降至冰点。

我个人没有遇见过能把课堂气氛带至如此尴尬境地的老师。如果对这个老师提一点建议,那么就是多一些忍耐,别总把个人情绪带到教学中来。对待事业、学生起码得有一些尊重在。

没心劲教书,就请另谋高就。

05

我承认,这种老师当然也只是极个别,大部分老师属于比较正常的老师,但是宏观层面上大多数人观念上的教育教学法,我总觉得还是有它的艺术在,但是还没有被真正利用到。 当今教育,该换一种思维模式了 。我知道这很难,但还是得努力去做出一些改变啊。

不可否认,我们不得对任何一件事进行全盘肯定或否定。反对者称,现在孩子不比从前,孩子越来越难带,越来越不服管教。就应该狠一点,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甚至有的老师先下手为强,才任教就给自己树立起一种“难惹”形象。老师很委屈,他们也是普通人,不是圣贤,当老师不是来受气的。老师不轻易打骂,但因为实在气不过就导致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的发生,学生怀恨在心,进一步恶化了师生间的关系。于是慢慢就有了老师脾气大,学生难管教这种消极认知的恶性循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偏见的确会误伤很多优秀的老师。

就其教育部门做出的传播“负能量”这一评价而言, 本质上就是批判学生“不会说好听的话”。 习惯老师“讽刺”学生,竟不满于学生模仿老师的“讽刺”。这算不算一种恃强凌弱,算不算一种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有意识的攻击呢?

06

我觉得可以举个可能并不十分恰当的例子,最近美国黑人被压身致死的遭遇。因为黑人在历史上长期处在弱势的那一环,没有话语权、没有有力的领导阶层。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大家歧视的就不是肤色了,而是歧视资本力量相对较弱、社会地位较低的人,而很不幸,黑人处于此种境地。事实上,亚裔也被歧视得很严重。多种历史遗留问题错综繁杂,消除歧视观念,很难。 就教育者而言,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式,去适应并推广新的可能在教育上更起成效的教育模式,也很难。

反观钟美美事件,我希望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平等关系。正能量是双方之间彼此尊重得来的,双方钟有一方刻意形成不对等的关系,“正能量”这个词也慢慢变成了笑话。

有趣、健康、积极向上的课堂的产生需要社会上的你我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共同守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