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下心来,和学生共读一本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但是,叶老的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是这样说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已经被重视。

      统编教材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这也为老师们给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外书提供了极好的参考。就拿四年级下册来说,“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有《十万个为什么》《灰尘的旅行》《看看我们的地球》《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这是对第二单元“科普”主题的拓展和延伸,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产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

      我让家长提前买好了这几本书,并在寒假时进行了相应布置。本着书要精读的目标,我只布置了《灰尘的旅行》一本书,要求学生使用四年级上册学习的做批注、提问题的方法,认真去读。

      开学后,我挨着检查,发现大部分同学书中都有批注的痕迹,有的学生写得感受还很不错呢!每位同学还写了读后感,很多人提到以后要时时处处讲究卫生,看来这是触动最深的了。

      当然,不能只要求学生读,老师也得熟悉书中内容,才能更好地和学生交流,产生共鸣,才会更有发言权。因此,我也拿儿子的这本书来看(儿子上四年级)。临近春节,家务繁忙,还有读书笔记、教案等要写,我只好把读书时间放在了晚上,一般一晚上读五十页左右。不知不觉也看完了。

      在新学期的“读书分享交流会”上,我设计了几个主问题:1.读这本书你收获了哪些知识?2.作者都运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3.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我随机在书中选取了几道题让学生来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是否深刻,然后,我谈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和看法。

      读整本的书好处很多。一来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语文能力。二来在课内获得的精读的方法,可以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得到运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三来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

      和学生共读一本书,这种模式非常有效。学生是很善于观察和模仿的,老师和他们一起读书,会让他们觉得很有趣,动力也足。整个班级中创造出浓郁的读书氛围,是件多美好的事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