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颈动脉的常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6
1.颈动脉的位置和功能
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左颈总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起自头臂干,两侧的颈总动脉均经胸锁关节后方,沿食管、气管和喉的外侧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总动脉上端位置表浅,在活体上可摸到其搏动。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附近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分别是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颈外动脉分布于头面部,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后经其前方转至外侧,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终支。

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自颈总动脉发出后,垂直上升至颅底,经颈动脉管进入颅腔,分支分布与视器和脑。

颈动脉的作用就是向头颈部组织输送动脉血。

2.颈动脉和脉搏的区别
逻辑问题!

判断人呼吸停止------要看还有没有呼吸!!即,还喘不喘气了!可以看胸部(及腹部)有没有起伏,鼻孔有没有气流等。

只有需要判断心脏是不是还在跳(是不是还跳得有力)时,才需要摸脉搏。

在此时,摸哪里的动脉搏动不是重点,哪方便摸就摸哪。相对来说,颈动脉较粗,摸到后的感觉较明显,但定位(摸哪)需要专业知识,手腕的动脉稍细,但位置相对好找。

如果是有心人,最好平时先在正常人身上摸一摸,知道准确的位置,以后遇到紧急情况时就容易了。

之所以这样回复,是因为你在提这个问题时应该联想到了“死亡”。

应该告诉你,呼吸停止后的短时间内,心跳不一定也停止。而在心跳极弱时,不一定能摸动脉的搏动。

所以,普通、非专业人员对紧急情况下的类似判定只能是表示“情况危急”,而不是死亡与否的依据。
3.颈动脉和脊椎动脉硬化
颈动脉是较粗大的血管,其颈内动脉直接向脑组织供应血和氧,其颈外动脉则向眼、耳、鼻、口腔等五官供给血和氧。

如果颈动脉硬化了,就是在血管壁上有斑块形成,从而使血液在流通时不顺畅。不顺畅就往往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病人常感头晕、目眩、记忆力差、思维力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将造成大脑萎缩。

如果硬化了的颈动脉有稠样斑块脱落,并随血流而阻塞动脉血管,就会造成脑梗塞,出现失明、语言不清、瘫痪等中风表现,甚至威胁生命。 颈动脉内膜血栓样或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大中动脉退行性、增生性、全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弹性减低的原因。

颈动脉硬化严重并有硬化斑块脱落,阻塞了大脑血管。 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一般来说,轻度的动脉硬化不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所以颈部活动后不会出现什么症状。而重度的动脉硬化,会使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出现头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这时活动颈部,很可能加重脑缺血,从而使脑部缺血症状更加严重,甚至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造成脑出血、脑血栓、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早搏等症的主要原因。 这类病常发生在“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中,同时老人发病率大过年轻人。

所以有专家提醒,男性在50岁以后,女性在绝经期后应该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因为此病没有任何表现症状,通常人们都会掉以轻心,一旦出现了头昏眩晕,则表示斑块已经形成,必须到医院进行控制,否则很容易引起脑中风。 要预防此病需做好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就是在日常活动中要控制饮食,远离高脂、高糖食物,即少吃动物肝脏、脑花、肥肉、油炸食品、糖和脂肪含量高的东西;二级预防就是发现轻微症状及时就医,让医生帮助控制血糖、血脂,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稳定病情。

同时患者在平时活动中,特别是转动颈部时动作要轻、缓,切不能幅度过大;三级预防是中风后的预防,那就必须依靠医生用药物进行治疗了。 颈动脉硬化引起的后果非常严重,而且此类病属于复发性疾病,很多人在出院后没有控制好,引起二次中风、三次中风。

但此种病只要患者和家属平时注意,和医生密切配合,把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好,终身也不会发生脑中风。 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多分布在血管分叉处外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和颈动脉窦部,这些部位的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等非层流状态,从而易使内膜受损,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病变 。

另外,局部血管壁的剪切力减低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理改变,血管内皮主动参与广泛生理和病理过程,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产生多种因子,可以控制血管的张力,调节和平衡血管舒张及收缩,包括介导血管壁炎症,影响斑块稳定性和血栓形成以及影响脂蛋白的代谢、摄取及血管生长和重塑等,影响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的重要介质是一氧化氮,神经激素物质(如乙酰胆碱、血清素、儿茶酚胺等)和循环血液产生的切应力变化,可触发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而引起血管舒张。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中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并使其动脉变硬。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质子源于血浆脂蛋白的浸润,主要为游离胆固醇脂,其次为甘油三酯,磷脂和载脂蛋白B。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随血浆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加重。

LDL和LDA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HDL和HDL-C却具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作用。其机制可能为:(1)HDL是胆固醇逆向转运载体,促使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入肝内并降解和排泄;(2)在血浆中HDL与VLDL、LDL及CM进行TG和CE的交换,最终使VLDL及CM以残质形式被降解和排泄。

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肝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胆固醇的合成增加。一般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就已经开始形成脂质沉积物,甚至有10%的儿童从10岁就开始了,这种沉积物在医学上被称为粥样硬化斑块。

十几年或几十年后,由于粥样硬化斑块长期积存的作用,阻隔了血管对营养物的吸收,血管营养状况每况愈下,使血管慢慢变硬、变脆、变窄、失去弹性。而且,这种不良作用还能引起高血压病或加重高血压的程度。

当血管的截面积的50%被挤占后,心脑血管供血和氧不足的症状就十分明显了,以至于头晕、头痛、心区疼、憋气时有发生。当血管的截面积被堵住80%以上,就可以认为这条血管被基本堵塞,最严重的后果是偏瘫。

是血液中什么的物质形成斑块的呢?为什么斑块不是随机分布在所有血管上,而是只出现在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少数几处?为什么只有人类和少数灵长类动物才有冠心病,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则没有? 为什么会形成斑块呢?美国两次诺贝尔获得者保林博士和德国拉舍博士,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终于破解了冠心病之谜。1985年弄清楚,是一种叫脂蛋白(a)的物质粘结到血管壁上 。

就是所谓高血粘、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对照,血粘、血脂协同。
4.可以通过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吗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有很多的检查手段可以准确地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首选的无创性颈动脉检查手段,具有简便、安全和费用低廉的特点。

其不足之处包括不能检查颅内颈内动脉的病变;检查结果易受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等。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地显示血栓斑块,对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极有帮助。

CT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非损伤性血管造影技术。其优点是能直接显示斑块,可以准确地显示狭窄的程度;其缺点是需要注射造影剂,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过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