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介和:全球华人“第一狂”,因超生下海经商,亏8万换来4900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8

谁能想到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位年轻人为要孩子,最终丢了铁饭碗。可谁又能预料到,这位年轻人弃官从商,没想到却干出了一番名堂。

这位年轻人名叫严介和,从前是一位教书匠。教书期间和自己的女学生两情相悦,后来为了养家糊口弃文从官。第一次干事业的时候亏了8万,没想到多年之后却赚回了4900亿。

严介和是江苏淮安人。严家祖上是大户人家,世代书香门第。严介和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家族传承教育,经过良好的启蒙,严介和相比同龄人来说散发出浓浓的文人气息。

后来,严介和考上了当地一所师范学校。大学毕业之后,严介和被分配到淮安一所高中担任语文教师。因为严介和从小就接受过扎实的古文教育,所以他在教书期间,无论是谈吐还是讲课都颇有文学气息。

虽然严介和是语文老师,但是他的年龄也只不过比学生们大三两岁。 因为严介和出色的文采,深得学生们的仰慕和青睐。后来,严介和的目光被自己一位学生吸引。没想到这位女同学和严介和情投意合,高中毕业之后就成了严介和的妻子。

严介和的妻子名叫张芸芹,与严介和的家族背景不同。张芸芹的祖上世代经商,在明清时代颇为有名,被称作苏商。虽然苏商没有往日的繁荣,但是张芸芹的家中还是颇有财力,几个哥哥都是商人。

严介和和张芸芹婚后一年就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 没想到家风传统的严母说了一句话 ,“权大权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唯有天伦之乐才能过好一生”。 严介和和张芸芹都听懂了,没过多久张芸芹就又怀孕了。

此时的严介和身份却不同了,自从和张芸芹结婚之后,他就从学校辞职了。因为肩上扛有养家的重任,严介和在别人介绍下,谋得了淮安市领导秘书一职。

那时候正是计划生育最为严格的时候,如果严介和夫妇想要孩子,那么严介和的“铁饭碗”势必是保不住了。是要饭碗还是要孩子?这是摆在严介和面前最难选择的一个问题。

如果要饭碗,那么辛苦孕育的孩子只能被打掉。如果要孩子,严介和的工作保不住不说,还需要承担一笔罚款。正当严介和左右为难之际,张芸芹出来安慰着丈夫。

“任何事情都是有得必有失,如果想要孩子,就只能失去工作。但你还有经商才能,如果政坛上了一个你,会不会商界多了一个大人物呢?”

严介和听完妻子的话,终于下定了决心。严介和辞去了公职,又缴纳了1.8万元罚款。没过多久,儿子严昊出生了。后来,严介和开始下海经商。

1987年严介和正式下海经商。那段时间,全国上下正在经历着一场浪潮和改革。许多国有资产宣布破产,很多国企员工纷纷下岗再就业。为了保险起见,严介和先应聘了一份工作。

也正是这份工作,令严介和与建筑业有了不解之缘。 严介和应聘的是水泥厂厂长一职,当时水泥厂经营每况愈下,随时都会关停。不过,为了保住水泥厂,严介和几乎每天泡在厂里。

那时候,中国基建正是如火如荼的时代。各地对于水泥的需求量都很大,严介和一面四处拉项目,一面聘请水泥专家改良产品质量。在严介和的经营下,水泥厂终于起死回生。而且每年的收益也是年年增长。

虽然严介和干得不错,但终究只是个小厂长。他的背后还有大老板,为了不受制于人,严介和辞职了。带着经营工厂的5年经验,他准备大干一场。

严介和东拼西凑借来了12万元,然后在淮安当地注册了一家名为“引江”的建筑公司。公司成立了,严介和开始四处奔波。公司只有拉来项目,才能正常运转下去。

最终,严介和还是通过从前在政府工作的关系,拉来了一个政府工程项目。 当时到手的项目预算不到三十万,而且项目款已经经过层层转包,到了严介和手中,已经没什么利润了。

干还是不干?如果执意干的话,不仅一分钱赚不到,甚至还要倒撘钱进去。若不干的话,就只能自己另行想办法找项目了。严介和大手一挥, “干!别说亏八万了,亏八十万也干!”

在严介和看来,未来中国基建一定需求量非常大。这次工程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名声。拿到项目之后,严介和恨不得天天泡在工地上,每天跟着工人后面抓工程质量。

原本政府规划的工期是120天,没想到严介和只用了72天就完工了。很多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以为严介和做的肯定是豆腐渣工程。没想到质检人员验收的时候,被工程高质量、短工期震撼了。因为这项工程,严介和的名声打出去了。

第一项工程结束之后,南京市政府认为严介和是值得信赖的人,直接将一项四千万工程项目交给了他。这一次严介和依旧是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通过质检之后,严介和赚取了他人生中第一桶金:870万。

不过,拿到钱的严介和并没有被冲昏头脑。他将第一桶金再次投入到项目建设之中。在严介和的经营下,公司规模越来越大。

后来,严介和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地方政府在建工程因为预算有限,很多项目无法顺利展开。

严介和为了解决这个困境,提出了一个理念:建设、经营、移交。 也就是建筑公司先垫付工程款,等工程移交质检合格之后,再将工程款付清。

最终,严介和靠着其全新理念将建筑公司的规模越干越大。终于实现了在建筑行业4900亿财产的神话。很多人都将严介和的话当做“狂言”,没想到他却一一将其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