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生自由?有没有哲学式理论的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5

什么是人生自由???有没有哲学式理论的啊??

自由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一种社会概念同时也是社会人的权利。
与自由相对的,是奴役。
对于什么是人生自由,哲学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概念或者理论。

与哲学家对话人生:人生有没有自由

卢梭有一句话
人生而自由
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哲学理论:什么是自由意识? 从哲学理论角度讲解!

自由意识的含义是指意识的自由状态和追求自由的意识.意识的自由状态意味着意识活动没有人为设定的禁区既不受外在势力的强制也不受内在心理因素的束缚人可以自由地探索各种问题 
 
自由意识就是指人是自主自由的.这种自由使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主体自由是理性自律的前提.合理性意识则为判定制度、权威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价值尺度和信仰

在看看下面的或许对你有帮助

如果一个人希望变革,他是否就真的能够变革呢?他的变革是否只是他陈旧过去的改头换面的产物呢?弗洛伊德学说中最令人费解的问题之一就是宿命与自主。弗洛伊德及大多数行为主义者坚持认为:大千世界中普遍存在着的因果现象也适用于人类,从理论上讲今天发生的一切都以过去发生的一切为依据。如果一个人今天杀了人,我们则习惯于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调查杀人犯的过去以发现他杀人的原因。这里的一个关键假设是必然有某种或某些原因导致他杀人,而这些原因又产生于过去的生活之中。纯粹的宿命论者认为人的行为不是自主的,今天的行为仅是以往行为的产物。根据这种论点,必然会产生人们对今天的行为不负责任的结论,因为人们不具有自由的意志,这种哲学上的论战如果用于法庭将极富有戏剧性。从法律角度讲,杀人犯负有责
任;而宿命论的观点则以大量精神病人的情况为证据认为,由于杀人犯的过去导致了他今天犯罪,所以杀人犯不负有责任。
我们不能否认因果关系之间的现实性。如果我们打台球,一个球可以撞击数个台球,而它们又会接下去撞击更多的台球。我们必须接受这种连锁因果关系的例证。一元论认为,同一型别的法则适用于宇宙万物。但是,历史却向我们展示了因果关系中相互接击的台球无论怎样撞击它们还是台球,而人类则不同,他在不断地发展。人类进化和个体经历的事实,使我们确信:今天的人类比他们的祖先要进步得多。
威尔·杜兰特就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亨利·伯格森无情地称宿命论为谬误评论说:
到底宿命论比自由的意志有多少高明之处?假如今天根本没有什么能动的和创造性的选择,一切都只是昨天物质和运动的机械翻版,而那一时刻的一切又是以前某个时刻的机械重复,前一时刻又是更前一时刻的产物……如此一直追溯下去直到远古星云,将其视为万事万物的起因,视为莎士比亚剧中每段台词的起因,视为任何人类痛芳的起因。那么,《哈姆雷特》、《奥赛罗》、《马克白》、《李尔王》这些剧中的每一句对话,甚至每一个短语中的那些忧郁、感伤的修辞,则都是以传说中的星云结构和内容撰写于遥远的太空中的了。多么可悲的轻信……这里有足够的事实对决定论进行反驳。如果伯格森如此之快地获得声望,那只是因为他有勇气去怀疑所有那些怀疑者以前曾经虔诚地笃信的一切。
我们并不想否定宇宙万物的因果关系,也不想否定人类行为的因果关系,我们只是试图寻找除了过去某种原因之外的其它原因。人们的所作所为总是有一定的原因,但却并非都是由过去所引起的。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当谈及查里斯·惠特曼爬上德州大学塔楼顶层开枪打死二十个人这件事时,记者征询了我对此事见解。在讲述了一些可能的原因之后,他问我:“为什么有的人会做出这样的事,有的人则不会?”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尽管我们对一个人过去的历史背景不甚了解,但是,我们仍可坚持在事件的背后可以找到答案。
人与台球有着本质的不同。通过思想人类可以预见未来。人类还受到另一种因果关系的影响,查里斯·哈特肖思将其称之为“创造性的因果关系”。埃尔顿·特鲁市拉德在讲述这个观点时指出:人类行为的原因不仅存在于过去,同时也存在于人们预测未来的能力,或是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预测能力之中:
显而易见, 为探索最终的起因,人类的心灵与其大有关系,对此是不应忽视的。可那些以台球运动来类推因果关系的人,却偏偏忽视了人类的自主性。 当然,不能否定台球运动是有其因果关系的,但人类活动的方式却与其截然不同。人类是一种生灵,他们的现实一直由对尚未存在的、但却充满活力的未来的估价而控制。那些尚未存在的事物已在影响着现实。这样,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人类行为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各种力的机械组合,对于那些只有物理属性的物体来说,可能是这样,但对于人的思想来说则不然,因为思想涉及了
将产生什么, 以及下一步究竟该如何去做。
奥铁加将人类定义为:“与其说是着眼于现实,毋宁说更注重于未来的物种。”特鲁市拉德指出:
将一个人的成就归结于他的天赋是不够的,真正的奇迹可能就产生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思想闪光。思维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我们, 它不仅是现象主义者所谓的行为意识, 而且也是真理与创造的源泉。当一个人在想:“一定出了什么事”——它绝不可能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这种自我因果关系意味着在我们经常所处的进退两难的困境中确实存在著名副其实的第三种可能性。
因此,我仍将健全的思想和意志看作是产生行为、愿望以及可能导致变革的场所。

    新增评论

苦才是人生有没有哲学内涵

没有,只是悲观的时候人总会静下心来,静到深处就似乎能触及到灵魂,带来一丝感动。人生就是人时间的总和,期间装的什么,自己决定,或是随周围的环境决定。

学生有没有人生自由权

这世界所有人都没有自由,既然都不自由,那么何必在意那点权利,或大或小不都一样吗。如果一个人完全自由的话,那么他就感受不到矛盾,没有了矛盾,自由对他来说也就一文不值了。你能明白吗。就跟大鱼吃小鱼一样,一开始你弱小,没关系,把你的想法记下来,然后顺应,不能让自己能力成长在半路夭折,如果太抗拒就会夭折。顺应并不会损害你心里对自由也好什么也好的渴望,等你强大了再来看看你记的东西,如果你还没变,试着改变他,因为你是大鱼的时候,小鱼才会顺应你。

有没有考汽车理论的秘诀啊……?

C1驾照考试技巧
科目一考试技巧
技巧之一:罚款的选择题:有200—2000选“200—2000”,没有就选“20—200”,若二者都没有就选“2000”
技巧之二:违章处罚:有警告选警告;没有警告的:(1)与车有关或伪造证的选扣机动车(无车则吊销驾驶证);(2)无证或证被吊销、暂扣或逃逸的选15日以下拘留;(3)将车交给无证或证被吊销、暂扣,超速达50%或违章不接受处理的选吊销驾驶证;(4)扣分达12分拒不参加学习考试的驾驶证停用。
技巧之三:速度规定:(1)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30;公路40 (2)有道路中心线,同方向只有一条车道的:城市50;公路70 (3)有道路中心线,同方向有2条以上车道的:城市60;公路80 (4)特殊情况及能见度在50米以内限速30
技巧之四:有“不得停车”的选择“不得停车”
技巧之五:距离规定:(1)车辆发生故障或事故在车后设置警告标志的距离:一般公路50—100米;高速公路150米 (2)夜间会车使用近光灯的距离:150米 (3)变更车道提前开启转向灯的距离:一般公路50米;高速公路150米 (4)特殊情况:50米(站或队则30米)
技巧之六:高速公路各车道车速的选择题:有110选110,没有110就选100,若110和100都有就选90,连90都没有就选60 。
技巧之七:高速公路行车间距:(1)能见度小于200米或车速超过100公里/小时选择100米;(2)能见度小于100米或车速低于100公里/小时选择50米。
技巧之八:高速公路行车限速:(1)最低限速60公里/小时;(2)特殊情况限速:能见度小于200米限速60公里/小时、能见度小于100米限速40公里/小时、能见度小于50米限速20公里/小时。
技巧之九:有关驾驶证的数字考题:交身体条件证明是15天,其他都是选择带“1”的答案。
技巧之十:交通事故:(1)天数:有24小时选24小时,没有24小时就选10天;(2)民事责任:机动车伤人,驾驶人一定负民事责任,负民事责任就对、不负民事责任就错。(3)刑事责任:肇事逃逸致死7年以上、肇事逃逸或恶劣情节3—7年、其他3年以下或拘役。
技巧之十一:地方法规的罚款题:(1)无证罚款1000;(2)证不符或酒后驾驶的罚款300(营运车罚款500);(3)醉酒驾驶的罚款1000(营运车罚款2000);(4)超速20%—50%的:一般公路罚款100、高速公路罚款200;(5)超速50%—100%的:一般公路罚款500、高速公路罚款1000;(6))超速100%以上的:罚款2000;(7)其他罚款50 。
技巧之十二:违章记分:(1)肇事逃逸、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客运车超载20%以上:记12分;(2)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反规定、违反车牌规定、货运车超载30%以上:记6分;(3)违反交通讯号、超速50%以内、未定期安检:记3分;(4)未放置保险标志或带证、不按规定使用灯光:记1分;(5)其他:记2分 。
技巧之十三:吊销2年,撤销3年,酒后两次5年,肇事逃逸终身。
技巧之十四:到期换证90天,资讯变化换证30天;记一个12分学习考试科目一,记两个12分学习考试科目一和科目三(科目一考试合格后10天)。
技巧之十五:机动车未。。。可以上道路行驶的判断题都是错的;专业维修企业可以。。。的判断题都是错的;(经)运输企业(批准)可以。。。的判断题都是错的。
技巧之十六:车辆检验的考题:有6个月的选“6个月”的(例2除外),没有6个月的选“数最大”的;若选“几次”:10年以内选1次,超过10年选2次。
技巧之十七:高速公路有关“不允许的行为”规定的选择题:选带“不准”、“不得”的答案;判断题:带“不得”、“不准”的都是“对”的;凡带“可以”、“可”、“允许”都是“错”的

量子理论的哲学意义是什么?

哲学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援就是不完善的。
量子力学是一种科学理论,现今的概率解释可能使很多人感到了难以言喻的恐惧,但是不管再如何怀疑,概率解释具有自洽性,看看周围世界在量子力学的作用下是如何变得富丽堂皇的,也许我们就能觉得它似乎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所谓的概率解释其实最早是哥本哈根学派的波尔提出的,他阐述了薛定萼波函式的意义。但是人们在单电子通过双缝的实验中不禁犯难了:在观测前,电子通过了哪一条缝呢?
于是就由此衍生出了如下几种较为主流的看法:
1。哥本哈根派:观测前电子按照波函式展开(并非变成了一团云雾,这只是一种数学描述),它是干涉的。而一旦我们观测了,那么波函式就发生了塌缩,从而我们只能观测到电子通过了其中某一条缝,而非观测前的叠加态。
但是,这种说法深入探讨下去就将观测者放在了一个超越自然的地位上,甚至会遇到“意识”的干扰。显然我们据此推论说:如果没有观察世界的我们,那么一切都是无意义的,都只是波函式的弥散罢了。而这是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所无法接受的。
2。多世界解释:哥本哈根的同志们被塌缩搞得头昏脑胀,于是科学家又提出了叠加态实际上是希尔伯特空间内一向量的假设,从而得出如下解释:低维的希尔伯特空间非正交,那么座标轴互相之间有投影,导致了事件的叠加态。而一点观测介入,就必然使其成为一整个复杂系统,从而达到一个很高维度的希空间,高维情况下正交的可能性如此之大,使我们得到的结果非叠加。
3。系综解释:这些科学家更干脆,对不确定性和微观尺度来了个眼不见为净,直接说没有什么叠加,只有系综也就是巨集观期望,而讨论微观尺度的概率,单系统的概率都是无意义的。这是一种闭门的做法,反正将问题踢出了框架,自得其乐。
4。退相干历史解释:我们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可以用一个密度矩阵来描述,只有当我们的测量目标达到一定的粗糙程度时,才能使矩阵退相干,即非对角线上的概率之和几乎互相抵消,这样我们得到的就是线性的叠加。而如果我们测量的目标太过精细,那么我们就得不到一个有意义的解。
5。自发性定域原理:你的粒子其实充满了整个宇宙,只不过在现在的位置上正好是你的粒子自发定域形成的尖锐钟型曲线之所在,因此我们看到你在你现在坐的地方。听到上面这个论述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吧?其实这可是从这个理论出发得出的自然推论。这个理论认为:粒子其实会自发的定域(即表现出被测量到的状态),而这种出现完全是随机的,当粒子数大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定域就显得极其普遍切会不断扩大(多米诺骨牌一样),因此什么不确定,什么叠加态,那都可以被这种理论“怪异”地解释得自圆其说。但可惜,现在的许多实验都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
6。隐变数解释:根本没有什么不确定,根本不存在什么叠加,粒子还是那经典的粒子,只是我们还不能找出一些隐藏的变数罢了,这里不需要什么概率。这一解释最著名的推论当属那个梦魇一般的贝尔不等式了,1982年的EPR近似实验已经证实这个不等式可以被突破,从而将爱因斯坦的上帝彻底判了死刑。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不同的版本或者不同的解释,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但是,细心的同志们可能发现了一点,那就是概率,该死的概率几乎一直就存在,而且从EPR近似实验来看,这似乎是正确的,至少目前还是。也许隐变数那非概率的魔力让大家重新怀念起经典物理的荣光,然而那种为了小小粒子,把整个宇宙都拉下水的做法我们还是得谨慎一些,尽管可能这种理论是正确的。
概率也罢,人择也罢,决定论也罢。我们谈的是量子,从量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哲学的冲突对撞,各种思想闪耀着奇异的火花,而作为一门科学,这些理论都是有其实验依据的。在此我无意贬低哲学,但是我绝对不相信哲学可以决定电子的命运,不相信哲学可以带给我们的实验结果任何影响。概率的解释在量子论中是普遍的,不管我们是否接受,而且事实证明它甚至可能是正确的。也许将来我们的确能找到一种更为优越的理论绕开诅咒般的概率而解释一切,也许那时我们会发现概率只是一种表象,一种过渡而已。我也期待那一天的到来,但现在,还是暂且怀疑地拿起它吧。以后的事,谁又知道呢?

权变理论的哲学意义

权变理论认为,在管理或决策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化,认为只有相对的优化或者说只有在限制条件下的优化。如线性规划中求的极值的情况一样,在限制条件改变后,极大值或极小值的座标是一定会位移的。企图在各种情况和条件下都能自动寻找到在限制条件下的最佳目标,选择最优方案和措施,这是权变理论的核心。

量子理论是什么和量子理论的哲学困境

量子理论,是汇出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也是汇出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尼?玻尔指出:谁不为量子理论所震惊,谁就不理解量子理论.自从量子理论创立以来,就一直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这些质疑对于量子力学的正确性和应用无关,而是牵扯到关于量子力学理论的物理解释——爱因斯坦是量子理论的早期创立者之一,也正是他最坚定地质疑和否认量子理论的完备性.爱因斯坦和玻尔之争,已经成为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尽管人们现在倾向于认为爱因斯坦的努力是徒劳的,但是在爱因斯坦和玻尔身后,对于量子理论的质疑从未停止过.甚至在物理学家中,也存在许多种不同的理论模型阐述量子理论的本质.从来没有一种解释模型在物理学家中取得压倒优势,更不用说取得共识了.这是很不寻常的事,科学理论与哲学理论、社会理论、经济理论不同,科学理论因其能够取得高度共识而闻名,在科学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完备的理论得到广泛的实验结果支援而从未发现一个反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巨大成就之后,仍然受到长期而广泛的质疑——但是,量子理论除外.
关于量子理论的争议和质疑并不局限于物理学内部,更多的与人们的哲学观念有关,特别是与人们关于"实在"的认识有关.
一、量子理论是什么?
量子理论是为了解释和预言微观领域(基本粒子、原子、分子领域)的特殊现象提出的一系列独立假设.从这些假设可以汇出量子力学.并不是所有这些假设都受到质疑——比如"普朗克-爱因斯坦量子假设"、"海森堡不确定性假设"、"量子态演化假设"(薛定谔方程)——现在人们很少或者不再质疑这些假设,仍然受到质疑的主要是"波粒二象性假设"、"量子态叠加假设"和"量子态坍缩假设".下面说明一下这些假设的含义(大致了解量子理论的人可以跳过):
1、"波粒二象性假设"宣称:微观领域的物件,比如光子、电子这些事物,它们既是粒子又是波;或者说它们既不是粒子又不是波,但是可以表现出像波一样的现象——它具有"似波性",也可以表现出像粒子一样的性质——也具有"似粒子性".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转播途径中来自两条缝的光相互干涉,表现出十分确定的"波动性";但是到达显示屏的时候,总是作为一个个完整的光子被观测到,表现出十分确定的"粒子性".量子理论的标准解释——哥本哈根解释认为这并不矛盾,而是互补的关系.粒子在传播途径中表现出波动性——它像某种波一样传播,表现出波所具有的特殊性质:衍射、干涉、散射等;粒子在发射或者到达的时候,总是表现为一个个完整的粒子,表现出不可分割的粒子的性质.这两种性质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粒子完整的性质——波粒二象性.哥本哈根解释宣称:我们绝不会遇到两种相互矛盾的性质同时表现出来的单一实验.事实确实如此,至少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发现这样的实验.
2、"量子态叠加假设"宣称:在没有被观测的时候,粒子并不像巨集观物体一样表现为某种固定的状态,而是表现为极为不同的量子状态——量子态.这种量子态由"波函式"来描述,有关波函式的薛定谔方程,则描述没有被观测的时候,波函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巨集观物体更为不同的是:粒子不一定处于一种单一的、确定的量子态,也可以处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量子态的叠加状态.
爱因斯坦对这一假设十分不满,他深恶痛绝这一假设包含的"超距作用的幽灵".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了简单而又保持理论的本质,本文尽量采用双缝干涉实验和偏振光实验举例.尽管光子的性质比较复杂,实际上并不属于量子力学,而是属于量子场论(量子电动力学)的范围,但是这些关于光子的实验在解释量子力学原理的时候更加简洁直观,而且不影响理论的本质.一些大师级人物也是这样处理的.)光子通过(缝1)是一种量子态ψ1,光子通过(缝2)是一种量子状态ψ2,按照我们在巨集观世界观察到的经验,一个物体要么经过(缝1),要么经过(缝2),一个穿过了双缝的物体,要么处于ψ1态,要么处于ψ2态,不存在其他可能.在这里,量子理论与我们日常经验有根本的冲突,"量子态叠加假设"坚称:在没有被观测的时候,一个穿过了双缝的光子,不可能处于ψ1或者ψ2的任何一种状态,而是处于这两种状态的叠加状态,也就是(ψ1+ψ2)这种奇怪的量子态.
无法对(ψ1+ψ2)这种量子态给予实在的解说,不能用现实中的经验事实形象地说明(ψ1+ψ2)这种量子态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这似乎暗示著同一个光子以某种未知的方式同时穿过两条缝,但是哥本哈根解释拒绝这种看法,玻尔和其他哥本哈根解释的捍卫者们坚持一种更加激进的哲学,他们认为在没有观测的时候宣称粒子穿越某一条缝或者是穿越了两条缝,这是没有意义的.人能够观测的只有现象,现象,是人们能够观测的最终的实在,不能假设在现象的背后还有一种不可观测的神秘的实在——比如物自体等等.现象只有在被观测之后才成为现象,在没有观测的时候,就没有现象存在.没有被观测的时候,问粒子穿越某一条缝或者是穿越了两条缝,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那里并没有任何现象发生.
量子态叠加假设十分重要,是量子理论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够和其他假设结合,解释和预测一切有关的物理现象,精确到使人惊异的程度,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从来没有一个与其预测不符的事例被观测到.
三、"量子态坍缩假设"自始至终受到最为广泛的质疑,很多物理学家被迫接受量子理论的多世界解释、系综解释等,就是因为不能容忍这个难看的疮疤."量子态坍缩假设"宣称:在没有被观测的时候,粒子的量子态按照薛定谔方程演化,每一个描述粒子状态的力学量(比如动量、位置等等)都不是唯一的,都存在几种甚至许多种可能的值.每一种可能的值出现的概率不同,但是出现的概率是确定的——这有薛定谔方程决定.一旦进行观测,随时间演化的量子态立即坍缩.只有一种可能性立即成为现实,出现其他值的可能性立即变为0,其他值出现的概率立即变成0.随时间演化的波函式立即终止,一个新的波函式从这里开始,仍然按照薛定谔方程描述的形式开始随时间演化.
比如在一个封闭的真空的箱子中发射一个电子,电子一旦离开发射器,只要没有被观测,它的波函式就开始按照薛定谔方程随时间演化,它有可能在箱子里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任何一个位置都有一个出现的概率.并不是电子确实在某一个位置我们不知道,而是电子确实不在任何一个确定的位置.一旦进行观测,一旦在一个区域A观测到电子,电子的波函式立即坍缩,它在位置A出现的概率从原来的万分之一或者亿万分之一突然变成了1,在其他任何位置出现的概率立即变为0.并不是电子确实在那里而被观测到,而是因为观测造成电子波函式的坍陷.认为这两者没有区别是错误的,这有十分明显的区别."量子态坍缩假设"对量子理论十分重要,没有这个假设,现有的量子理论就无法成立.
量子理论与牛顿力学、相对论等经典的理论不同,经典理论能够从几个简单的明显成立的假设出发解释大量的现象、预测大量的结果,那是人类理性的惊人成就.量子理论在解释现象和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广度上超越现有的一切理论,但是,量子理论却是建立在一系列看似荒谬的假设之上.没有人自愿接受这些假设,我们之所以接受,是因为不得不如此.没有发现任何更加简单优美的假设能够取代这些假设.量子理论既不简单,也不优美,像一个缀满各种补丁的破旧棉袍,但是它比其他任何衣服更实用.
爱因斯坦认为量子理论是不完备的,在这些稀奇古怪的假设背后,肯定隐藏着某种更基本的东西.
以下将要证明,这些假设会引发一系列的悖论.量子理论已经陷于不可自拔的哲学困境.不可能通过修改哲学或者逻辑学的方法摆脱这一困境——量子理论的一些基本假设必须修改.并且确实存在更加简洁的假设,既能像那些假设一样汇出量子力学,又能避免其哲学困境.

什么是人生?(有关哲学)

人生哲学的定义(什么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生活在人与人之间,总会意识到自己在生活,有时也总会问及生命的意义,会问及:为谁工作为谁忙?究竟人生是什么呢?人生哲学有什么用?开宗明义,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说:先说人生,再说哲学,最后说人生哲学。
人生
在广义上,人生包含了生命、生活、生存、生计,甚至还包含了生态。
在文学上,喜欢用“人的一生”作为题材,来描绘人生;或是用人生所遭遇到的一切,如喜怒哀乐的情意,或是成败得失的事实来侧面理解人生。
哲学家则喜欢用其一贯的方法,先定位宇宙,然后把人生安排到宇宙之中。我们在人生哲学这么课程中,也就用这种方法:先界定人的地位,然后再延伸人生的范围,人生的结构,最后涉及人生的意义。
人的定位
人生最清楚的也就是其两个座标:一个是纵的座标,说明一个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一个是横的座标,一个人生活在人与人之间。由这纵横二座标的交会也就容易了解人生。一个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要顶天立地;生活在人与人之间,要出人头地。这都表示对人生的积极的、进取的看法。至于如何顶天立地,如何出人头地,则是下一个问题,属于实践部分。在理论上,生存在天和地之间,其顶天立地的性格,是要说明人的独立性;而生活在人与人之间,其出人头地的性格,则要说明人的群体性。独立性所要求的是独善其身的君子;群体性则要求兼善天下的圣人。一个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最基本的问题还是“求生存”,求得社会下去的条件,求得食衣住行的生活必需;这显然就是“人与天”争的情况,是人在生存环境中,追求自己的生活,储存并发展自己的生命,设法谋求生计。在“求生存”的阶段中,“顶天立地”的理想蕴涵着几许竞争,容耐著几许弱肉强食,而依照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的进化原则,在人定胜天之后,人才成为万物之灵,而成为世界的主人。可是,正在求生存的人,同时亦意识到自己不是孤独的,身旁还有别人和你并肩地奋斗,亦在求生活、生命、生计。这时就出现“互助”“合作”的思想和行动,而使人生活在人与人之间,能够摆脱“求生存”的原始行为,而进入到道德层面。这种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体验,就如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亲戚之间、朋友之间,都不会停留在弱肉强食的阶段,而进入到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追求,使社会的规范
从“求生”走向了“求仁”。进一步发挥道德的文化功能,即是“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豪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