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起去打架,同学们就不和我玩”—如何面对来自同伴的压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儿童成长心理学案例—79)

在丁宝上二年级的时候,荣幸地被老师封了个官-小队长,负责放学管站队纪律。刚开始几天还挺新鲜,兴致勃勃,可新官三把火没两天,却又兴致了了。

有一天,哭丧着脸回来跟我说:妈妈,我不当小队长了。问其原因,她说:自从我管了队伍的纪律后,同学们都不跟我好了。

原来是因为管了纪律,“得罪了”好同学,有几个同学合起伙来排斥她。因此压力山大,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按照“经验”,她觉得自己如果不当这个小官儿,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的话,就可以维持以前的友谊状态。

我当时帮她擦去眼泪,跟她说:这个小队长是老师对你的信任,也是锻炼的机会,别的小朋友想当还当不上呢!你可以不用管那些排斥你的同学。

可是,丁宝不可能不理会那些同学,那几天时间内她都很沮丧。后来我看她自己也不能处理,就偷偷去找了班主任,老师帮忙立了威。当然,在同学们逐渐习惯后,她这小队长的官儿也算顺利地当了下来。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一个明显的特点: 密切关注别人的想法

学校这个小 社会 的等级逐渐形成,每个娃都在其中争先恐后地寻找自己的位置,总是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几乎所有的娃都会为了适应环境和获得地位而改变自己。

所以,像丁宝这样因为同学和同伴的压力,想改变自己,融入大集体中的心理是非常正常的。 尽管我希望她获得锻炼,发展个性和多样性,但是,这种从众的心理还是不能随意打破的。


今天是关于小学生来自同伴压力的案例:


我们先来看发生了什么?

1. 娃遇到了来自同伴的“极端”压力 :“不跟我们去打架,就不带你玩”。这种现象在小学、中学都很常见,也让很多本性就不会打架、善良的孩子很矛盾:不从众,就被孤立,但友谊和团体的关系又是他们这个阶段的主要需求。


2. 娃的这种“从众”心理让他处于危险之中: “打群架”是危险的行为,对于学龄儿童需要学会如何抵制这种影响个人安全的来自同伴的压力。


3. 妈妈不知道怎么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 :如果强制孩子不跟这些同学玩,很可能影响孩子在学校的关系,进而影响上学积极性;如果放任不管,又很担心孩子的安全,甚至怕他“学坏”。



作为家长要知道的事:

1. 6岁以上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不以家庭为导向,而是以同伴为导向 ;换句话说,同学和同伴的关系更吸引和影响孩子;


2. 当你发现孩子已经处于危险的同伴压力时,并且用“每个人都这样做”“我想跟他们一起”的说辞来为危险的活动辩护, 就是我们要帮助孩子抵抗同伴压力,进行训练的最佳时机


3. 同伴压力并不总是消极的 ,除非小团体有个别人具有破坏、暴力的行为,否则不要试图打破孩子的从众心理,这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是很正常的。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同伴的压力呢?

比如,“如果你同学让你去打另一名小朋友你会怎么办?”“如果你的朋友让你拿笔在学校的墙上乱画,你会怎么办?”

然后与他 在安全的、不用担心被惩罚的环境下 讨论如何解决这样的情境。

这种办法有利于帮助孩子使用问题解决的技巧, 来思考危险活动可能导致的后果,并由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

我们家长可以在他的选择上帮忙分析利弊,开拓思路,让孩子做出决定。


学龄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想要适应团体是非常正常的,尽管为了适应团体需要改变自己,但是作为家长,还是要继续鼓励孩子发展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比如,这位男孩子就非常喜欢 体育 ,妈妈就可以鼓励孩子在运动会上成为闪耀之星,让他在小团体里提高“地位”,而逐渐变得有“话语权”,这样在很多时候,就可以有能力拒绝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丁宝也是在当了小队长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变得越来越自信,逐渐学会在如何融入团体的同时还能当好自己的小官儿,而且还在五年级的时候荣升为班长。

所以, 孩子的多样性和个性的发展是提升自信,发展自我认同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在小团体中提升地位。


要保持和孩子交流渠道的畅通,告诉他们:当面对朋友和同伴的要求举棋不定的时候,可以来和你谈谈,不要担心你生气。

当然, 作为父母,要做到一个前提 :听到这样的谈话时,要保证自己可以控制住情绪,做到不生气。

同时,要清楚、明确地让孩子知道,危险的活动不会因为“大家都那样做”而变得安全。


同伴压力也有积极的作用:

对同伴认可的需要 可以激励孩子努力成为最棒的——在学习、 体育 、音乐等方面;

可以 获得更多的社交能力 ,和朋友们在一起,就必须学会倾听、分享、交流;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 了解自己 ,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克服自己的缺点。


纵贯整个学龄期,孩子都在探寻自己是谁,与同伴的交往过程就是自己的镜映。 来自同伴的压力,会让孩子主动去寻找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在路上不断地正向前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