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动、缺乏自信,多半与『问题解决能力』有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在小儿治疗室里的多年观察,问题解决能力较不佳的孩子都有这些共同口头禅「我不会」、「这个好难」、「我不要」,游戏还没开始就已经先弃械投降,他们倾向被动、缺乏自信;许多专家、学者都证实,人格特质虽然有一部分是天生,但后天环境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

问题解决能力是能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受到大脑神经成熟过程的影响, 不同孩子有不同的能力状态(如认知、身体动作、语言、情绪等),因此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展现出来的方式以及层级也会有所不同

身为家长的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呢? 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先冷静下来思考,再采取行动,不轻易地被焦虑、恐惧或愤怒给牵制。

1-3 岁的孩子可以这么引导

关键:孩子练习清楚表达,父母提供引导示范。

三岁以前的幼儿不太会遇到复杂度高的问题,像是盖子太紧了打不开、东西太高了拿不到、物品卡住了取不出来等等之类的小状况, 家长见状多半随手就帮孩子解决了眼前的麻烦事。我建议此时不妨先等等,观察一下孩子的反应 ,不用急着替孩子排除问题,有的小朋友会自己先尝试解决、有的则是生气大哭、有的干脆放弃, 了解孩子的特质后较能给予适合的引导方式

例如瞧见孩子正生气大哭,也许你知道原因,但可以试图先装傻,并跟孩子来一场像这样的对话。

「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生气?」 →让孩子自己说出原因,练习清楚表达。

「是不是因为你想吃这个东西,但是盖子打不开,所以生气了?」 →若孩子尚无法清楚表达,可帮他说出来。

「如果下次遇到这样的状况你可以说〝我打不开盖子,你可以帮我吗?〞」 →透过具体示范,让孩子知道该如何表达需求。

「我来教你怎么打开,你也可以练习看看,这样下次你就可以很厉害,自己也能打开罗!」 →透过具体示范,让孩子亲自操作、练习。

另外『游戏时的挫败』也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经常碰到的。例如积木不管怎么叠就是一直垮下来,如果此时孩子开始崩溃大哭,还愤怒地将积木扔出,身为家长的你会怎么做?是直接帮孩子重新叠一个?亦或是训斥孩子「这么爱生气,玩具通通收起来,不要玩了!」。若希望孩子日后能有足够的能力与自信独当一面,问题解决能力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所以 当孩子正经历游戏挫败时,不妨这么引导「好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再叠一次试试,搞不好这次就会成功罗!如果积木又垮了,那我们就来看看、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6 岁的孩子可以这么引导

关键:允许孩子使用错误的解决方式,方式不对或不好那就修正吧!

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在目标与策略的转换上尚未成熟且缺乏弹性,也就是说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常面临挫败,这都是很正常的。千万 别用自己的想法与经验框住孩子,拼命下指导棋 「你这样做会......,直接.....不就好了!」,此外当孩子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除了直接给予建议或示范,不妨试试用以下3个提问来帮助孩子察觉、思考、发想,才能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

察觉现况-「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思考原因-「怎么会这样?」

发想策略-「怎么办?有没有什么解决方式?」

让孩子练习思考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如果这个方法不管用或没有导向好的结果,那就表示需要修正,则再与孩子讨论「是不是因为.....,可以再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 在反复练习与修正的过程中,孩子才能真正建立出属于自己的问题解决资料库 ,当日后面对日趋复杂的课业学习、人际相处、生活事务等问题时,资料库越庞大越能从容应对。因此,有智慧的父母一定会愿意给孩子机会与时间,让经验锻炼出孩子一个灵活的好脑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