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片制作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哪个公司做的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2-14

1、    先想清楚拍广告的目的是什么。

你不是为了拍广告而拍广告,拍广告一定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是卖货的问题、知名度的问题、还是品牌老化的问题?你自己找准了问题,广告公司才能帮你。要避免一上来就说要拍一个像BMW一样牛逼的大片。BMW要解决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你的问题,所以没有可比性。你更应该关注你的品牌在现阶段通过这个广告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而不是一来就要拍大片。

 

2、    不要羞于谈预算

初步筛选完公司后,你不妨直接告诉对方你能给到的预算,同时告诉对方你的困难在哪里。相信更专业的人,在拍广告这件事上,广告公司肯定比你办法多。所以,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玩法。很多甲方怕乙方知道自己预算少就不认真对待自己的项目了,所以前期故意不透露自己的预算。如果正好遇到羞于谈钱没经验的乙方,其结果往往就是双方来回地开会、创意、修改,最终大家对创意满意了结果一报价,发现报价太高甲方根本承受不了,只能一拍两散,所谓“报价死”就是这么来的。其实对甲方和乙方来说,谁都不想做这么低效率的事,真的走到这一步,往往都是因为大家在前期都羞于“谈钱”的结果。

 

3、    好广告是甲乙双方聊出来的

想拍好作品,甲方最好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对广告公司给予充分信任。因为再牛的广告公司也不如你更了解自己品牌的问题,前期双方的沟通多花一点时间是值得的。有些甲方喜欢这么说:“我不透露我的想法,免得限制你们的思维”,这归根结底还是不信任对方。你越不说,对方就越怕犯错,所以做出来的方案肯定是没什么新意。

 

4、    投广告是需要勇气的

花钱做广告、投广告都是需要勇气的,再牛逼的广告公司也不敢给你拍胸脯保证广告会爆红,但的确有很多企业是靠投广告把品牌做大的。所以,要么就别做了,要么乘热打铁。最怕就是犹犹豫豫、拖拖拉拉,等决定了,好时机也错过了。遇到好创意时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再抠那点预算了,多给广告公司一块钱,有可能将来给自己多挣十块钱。

 

5、    选公司是选专业度不是选服务

拍广告这个活,不是光踏实肯干就能拍好的,最重要的还是专业度。所以选公司既不是选劳模也不是选服务,而是选专业度。总是约你吃饭、总是电话关心你的生活,但很少谈专业的,说明这家公司是业务导向,谈判搞人的能力大于做广告的专业能力。相反,一来就问你预算、问你品牌有什么困难的都是想帮你解决问题的。

 

 

 专业拍广告的公司有哪些?

1、传统大型广告公司:包括奥美、JWT、麦肯、电通、阳狮、李奥贝纳等国际4A广告公司和盛世长城、广东省广、北京未来、世邦广告等一些国内有实力的大型广告公司。这类公司的强项是品牌策略,制作视频广告只是他们服务的一小部分,拍摄执行都是外包给专业制作公司。我们电视上看到的可口可乐、肯德基、海飞丝、奔驰、宝马这些广告大都出自这些大公司之手,他们喜欢玩大制作,比较贵,一条视频广告的价格在200-800万之间。

 

2、小型创意型广告公司(也叫“创意热店”):包括上海意类、W公司、马马也、天与空等,这类公司很多是4A大公司的创意总监自己出来创业成立的小型广告公司。相比大型4A广告公司,这类公司员工人数不多,因此操作更灵活。而且公司的核心人物都是行业大牛,所以活儿也很好,抢了不少传统广告公司的生意。他们的拍片模式和4A公司基本类似,也是自己出创意然后找专业影视制作公司合作,拍片价格虽然也不低,但优势是没有大公司那些繁杂的流程,创作和沟通都比较灵活。

 

3、特色型影视公司:这类公司都是专门拍影视广告的,每家都有自己的独门武器,都能在一个比较窄的领域做到最好。

汉狮:自称是定位型影视广告公司,擅长用“热销”的概念为企业找到产品卖点和品牌定位。作品包括:瓜子二手手、毛豆新车网、转转、安居客等,你在电视上听到的“更多人喜欢”、“全国销量连续十年遥遥领先”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文案基本都是他家的。广告收费,创意定金5万以上,制作费300万起。

叶茂中:1989年开始拍广告,接拍了大量影视广告,后来靠写书更火了,还慢慢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广告行业的“大师”。叶茂中的理论是“冲突”,广告通过制造矛盾冲突来创造消费者的需求。他的广告一直很有争议,世界杯期间的马蜂窝、知乎广告,虽然被批评的口水淹没,却成为各个企业和广告主竞相模仿的对象。叶茂中据说也是国内的4A,收费应该不会比楼上汉狮低。

红制作:洗脑广告专业户,代表作品:“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BOSS直聘、铂爵旅拍、衣二三。他们的广告争议比叶茂中更大,不过网友越骂企业主越买账,收费更是年年上涨,已经从几年前的100万飙升至接近500万。

舞刀弄影:厦门一家做短视频起家的影视公司,专门为企业拍故事情感类微电影,前两年给999感冒灵拍的微电影《总有人偷偷爱着你》引发朋友圈“刷屏”,公司因此一夜爆红。

1LIN1:一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年轻导演在上海创立的影视公司,喜欢玩一镜到底。他们的广告视觉风格很前卫,创始人是摄影出身,会去尝试各种新鲜的拍摄手法,广告风格很年轻。

天地阳光:酒广告专业户,是成都的一家公司,号称“中国白酒五十强,半数找天地阳光做广告”,央视上播的很多酒广告,印象中有青花汾酒、沱牌舍得、水井坊、习酒都是这家公司拍的。

Bitone:专门做汽车类CG广告,就是用三维动画制作汽车广告。他们做的汽车非常真实,普通人基本看不出来是电脑制作。其实很多汽车广告里,车的镜头都不是拍摄完成的,而是用三维动画制作的。

大手影视: 专拍E人一本、8848、小罐茶这种有点像电视购物的广告,他们的优势是挖掘功能卖点的能力很强,广告风格很接地气,每个镜头都散发着浓浓的土豪味。

 

4、专业影视制作公司:比较知名的包括上海观池、启李广告等。这类公司主要承接第一第二类广告公司的转包项目,通常他们制作能力比创意强,单条片从几十万到几百万都有,很多传统广告公司靠创意接到项目后,需要外包拍摄制作,都会找他们合作。

 

5、杂牌影视公司:每个一线城市都有数千家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其中90%都是这类公司,他们的主营业务是拍企业宣传片和政府汇报片。你能在百度首页上搜到的影视制作公司基本都是这类,也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雷区”。如果你打电话过去咨询,每家公司都会说自己是专业的影视公司,啥都能拍,而且很便宜,但实际上他们拍科教片或者宣传片还行,拍广告肯定不够专业。专业公司拍广告,现场通常都有几十号人,分工很细。但这些杂牌公司一般三五个人就能去把片子给拍了,策划既是导演也是场记,摄影既是制片也是灯光,所以你对他们的作品质量也不要要求太高了。这类公司一条片收费大概从几万到一二十万都有,上了二十万基本就是公司的年度大片。当然,也不是说这类公司不好、不专业,而是要看甲方的需求。如果你更在意成本,只愿意花几万块,那找他们是很合适的,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6、独立导演:这里面就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了,普通人很难分辨好坏,牛逼的导演像王砺珉、张大鹏、付彬彬一天的价格就高达十万甚至更高。也有很多是打着“导演”旗号四处接活的串串,写过几年创意的策划、电视台栏目的编导,甚至一些影视专业学生都敢说自己是“独立导演”,所以找私人合作需慎重,遇到自称是“央视导演”、“纪录片导演”、“某某电视台导演”的都要小心。


 拍广告常见的坑有哪些?

1、    提案是一拨人,执行是另一拨人。这种公司的做法是,先出一个看上去很美的创意,然后甲方所有要求都一口答应下来,完全不考虑执行难度和预算成本,总之让甲方爽爆,然后拿下项目,签合同,万事大吉!至于合同签完以后怎么执行交片,那只能靠忽悠了。还有更惨的甲方遇到乙方背着你偷偷把片子转包给了第三方制作公司,最后交的片子那就真是要多水有多水了,可能你以为的是宇宙级大片,结果给你的是个卡通片。

2、    小心大师。有的广告公司邀请你去谈,出来一个穿中式衣服、头发长、胡子白的大师,给你一阵神侃,大谈自己的广告逻辑、创意方法,用一堆你没听说过的概念和理论轰炸你这个外行的小神经,这种浑身上下都是大策略的忽悠大师也得小心,大师拍烂片,这种情况太多了。

3、    报价低。报价并不是越低越好,之前给你说得天花乱坠,多么多么牛逼,会给你拍成多么多么大的大片,结果一报价就十几万,把你高兴坏了,感觉赚大了。我们都明白便宜没好货这个道理,但往往事情搁自己身上时就忘记了。低价一般都是公司间恶性竞争的结果,报价低只是为了拿下项目,低价接单的直接后果就是省着拍,本来该三天拍完的一天赶完,本来该实景的换绿布抠像,本来该请专业演员的换表演系大学生,本来该用ARRI摄影机的换成单反拍,总之,最终受伤的还是甲方自己。

4、    作品的水分。首先普及两个常识,第一,一部好的广告从创意到拍摄到后期,少说得有几十号人参与,每个人都可以说这是自己的作品。第二,公司官方网站上作品的真实可信度,要大于他们当面拿电脑给你放的作品,因为网站如果盗用别人的作品是有可能被举报的。所以,但凡你觉得可疑的作品,最好都多问两句,什么时候拍的呀?导演是谁呀?在哪里拍的呀?后期是谁做的呀?价格多少?如果真是对方的作品,他应该不仅能仔细回答你的每一个提问,还能给你讲讲创作的小故事。反之,如果这是盗用作品,对方保准支支吾吾被你问得一头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