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的分册信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大纲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大纲(小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
了解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五)基本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存储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4.写作能力
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具有布局谋篇,有效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衡山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
【注释】①罔:迷惑、糊涂。②殆:疑惑、危险。
(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
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3.写作题
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目录
第一章 职业理念(1)
第一节 教育观(1)
第二节 学生观(8)
第三节 教师观(12)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24)
第一节 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4)
第二节 教师权利和义务(65)
第三节 学生权利和保护(76)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96)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96)
第二节 教师职业行为(100)
第四章 文化素养(118)
第一节 中外科技发展史(118)
第二节 科学常识(128)
第三节 中国文学(136)
第四节 外国文学(158)
第五节 儿童文学(169)
第六节 文化常识(174)
第七节 艺术鉴赏(194)
第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199)
第一节阅读理解能力(200)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212)
第三节信息处理能力(230)
第四节写作能力(247)
2012年试点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面试课程(266)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269) 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大纲(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五)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4.写作能力
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具有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衡山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
【注释】①罔:迷惑、糊涂。②殆:疑惑、危险。
(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
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3.写作题
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目录
第一章 职业理念(1)
第一节 教育观(1)
第二节 学生观(8)
第三节 教师观(12)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24)
第一节 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4)
第二节 教师权利和义务(65)
第三节 学生权利和保护(76)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96)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96)
第二节 教师职业行为(100)
第四章 文化素养(118)
第一节 中国历史(118)
第二节 世界历史(134)
第三节 中外科技发展史(147)
第四节 科学常识(158)
第五节 文化常识(166)
第六节 中国文学(187)
第七节 外国文学(208)
第八节 儿童文学(220)
第九节 艺术鉴赏(224)
第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229)
第一节 信息处理能力(230)
第二节 逻辑思维能力(247)
第三节 阅读理解能力(265)
第四节 写作能力(278)
2012年试点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面试课程(297)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300) 目录
第一章 教育基础(1)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1)
第二节 教育基础知识(8)
第三节 我国小学教育(20)
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5)
第五节 教师及其专业发展(32)
第六节 小学学校管理(40)
第七节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46)
第二章 学生指导(66)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66)
第二节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73)
第三节 小学智育(84)
第四节 小学德育(93)
第五节 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104)
第六节 小学生的安全指导(112)
第三章 小学班级管理(122)
第一节 班级和班集体(122)
第二节 班级管理(125)
第三节 班级活动(127)
第四节 少先队活动(129)
第五节 课外活动(130)
第六节 班主任(132)
第四章 学科知识(140)
第一节 小学语文(140)
第二节 小学数学(159)
第五章 教学设计(195)
第一节 教学设计和教案(195)
第二节 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211)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223)
第六章 教学实施(233)
第一节 教学概述(233)
第二节 教学过程(235)
第三节 小学教学原则(238)
第四节 小学教学方法(242)
第五节 小学教学组织形式(246)
第七章 教学评价(253)
第一节 教学评价(253)
第二节 教学反思(264)
2012年试点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面试课程(273)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276) 目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1)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1)
第二节 儿童发展理论(4)
第三节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9)
第四节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19)
第五节 幼儿认知发展(22)
第六节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61)
第七节 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74)
第八节 幼儿的个体差异(94)
第九节 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97)
第十节 幼儿身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98)
第二章 学前教育原理(107)
第一节 教育的概述(107)
第二节 幼儿教育(112)
第三节 幼儿教育发展(116)
第四节 学前教育的原则与特点(129)
第五节 幼儿园班级管理(136)
第六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37)
第三章 生活指导(143)
第一节 幼儿一日生活(143)
第二节 幼儿的常规教育(148)
第三节 幼儿保健知识(156)
第四节 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165)
第四章 环境创设(177)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177)
第二节 常见活动区(183)
第三节 幼儿心理环境(186)
第四节 幼儿教育与家庭、社区(187)
第五章 游戏活动的指导(190)
第一节 幼儿游戏(190)
第二节 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196)
第六章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99)
第一节 教育教学内容选择(199)
第二节 幼儿五大领域的教育(201)
第三节 五大领域教育的意义和方法(207)
第四节 教育活动的指导(216)
第七章 教育评价(219)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219)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反思与建议(222)
2012年试点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面试课程(225)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228) 目录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2)
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22)
第四节 教育制度(31)
第五节 教育目的(37)
第六节 教育研究方法(42)
【标准化自测题】(43)
第二章 中学课程(47)
第一节 课程概述(47)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50)
【标准化自测题】(66)
第三章 中学教学(69)
第一节 教学概述(69)
第二节 教学过程(71)
第三节 教学原则(76)
第四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83)
第五节 教学方法(90)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99)
第七节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105)
【标准化自测题】(106)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110)
第一节 认知过程(110)
第二节 学习心理(121)
第三节 学习理论(134)
【标准化自测题】(143)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148)
第一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148)
第二节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151)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156)
第四节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161)
【标准化自测题】(162)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165)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65)
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168)
【标准化自测题】(171)
第七章 中学德育(173)
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73)
第二节 道德发展理论(176)
第三节 中学德育内容(181)
第四节 中学德育过程(182)
第五节 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189)
第六节 三生教育、安全教育及升学就业指导(203)
【标准化自测题】(211)
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214)
第一节 班级管理(214)
第二节 班主任(225)
第三节 课外活动(236)
第四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239)
第五节 教师心理(244)
【标准化自测题】(253)
2012年试点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面试课程(258)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26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