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逃课也必须要去蹭的?

江南才子聚集的地方,到处都有弄弄的文人气息,那么哪个老师的课程比较有意思呢?

第1个回答  2019-05-20

逃课的话,大一大二是有公共英语的。好像有分两种英语教学。

如果是比较优秀的专业,比如医学院的或者其他高大上的学院。大一的时候回通过一个入学的英语考试,成绩在前面的话(具体在前几十我不了解,大概一到两个班的人数吧),这是由外教教英语的,会比较好

除此以外的呢是中国英语老师教都的,我是艺术学院的,我们学院和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的英语是特英,比其他学院的英语要简单,当然师资也比较差哈哈哈。

相对而已,因为我上个两年,老师有本地口音,所以就非常难以言喻了。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很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自学吧。这个课我觉得是可以逃的了。

还有就是公共选修课可以逃了,一般都是学生为了拿到学分,哪些不用上课的课,哪些是网课就可以修到学分的,基本上一早就会被抢光,因为轻松嘛。

因为喜欢看韩剧,所以报了韩语的公共选修课,老师是个妹子,还去韩国娱乐公司教过中文,对韩国非常了解,虽然这个课最后是要闭卷考试的,考前我还背韩语一个星期来着,但是课上老师会讲很多当地的事情,津津有味呀!

必须上的课当然是是对自己未来发展好的专业课啊,而且艺术学院的课都是教务处已经安排好的,一个班才20+人,老师认识每一个学生,想逃?不可能!所以只能乖乖按时上课咯。

第2个回答  2020-09-15

南大有很多有趣的老师,但是最打动我的却是那些最认真负责的人。

1、赵斌

在南大四年碰到唯一一个和学生做朋友的老师吧,跟其他老师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同,赵斌老师是努力在让学生弄懂每一个知识点,即使最后没有完成教学进度也没关系。

当然,赵斌老师课堂上也是一个有趣的人,几乎每节课都会说一个笑话逗自己开心,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赵斌老师的笑点莫名的低,很多时候只是把自己给逗乐了,但是同学们往往也会不自觉地跟着老师笑起来。

最最温情的画面,应该就是课程结束的时候,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合唱《白烨林》了,莫名有一种很治愈的力量。

2、陈建秀

陈建秀老师的方言永远是大家的欢乐源泉,毕竟生物学必修课的内容更多是概念,同学们很少能提起兴趣,但是陈老师用他的自己幽默感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对于一个已经古稀之年的老师是非常不容易的。

当然陈老师最最厉害的就是简洁清晰的上课思路,上课也从来不带教材教案,但是也从来没有犯过错,可见对于教材内容的掌握,南大的老师似乎都有这样的魔力,上课全是脱稿全凭多年的经验在向我们传递知识。

3、王守仁

王守仁老师的课程向来以难著称,毕竟全英文授课,但是只有真正上过先生课的人,才能感受到先生对于教学的尊重。因为先生知道英文讲授西方历史的难度比较大,都会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把相关讲义资料打印好放在桌上,方便同学们可以有个参照。

因此先生的课上完,虽然很痛苦,但是可以收获很多,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痛并快乐着”。

大学里面,这些注重教学的老师,才是每个学生即使翘课都要去听的课。

第3个回答  2020-09-15

历史学院有很多又帅又萌的先生,一定要趁这次机会介绍给大家。

1、颜世安 《中国通史》

本科时候,每次上完颜老师的课都极为感动。从学长口中也听闻了颜世安老师的诸多逸事,便在心里私下把颜老师定为自己的男神。可惜男神也退休了,心疼现在的本科生再也听不到他的通史课了,但南大定期还是会邀请颜老师回校开讲座,这大概是唯一的安慰了。

颜世安的选修课200的名额,基本教务刚打开一秒就被大家抢空了,学校因此还特地将选课的方法从先到先得改成了抽签摇号。因为一个人改变了整个选课的规则,可见颜世安在学生心中受欢迎的程度。

颜世安老师真的是非常聪明的人,在我心里,历史学家大抵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有时候历史学家的对于整个国家、社会、文明的构想或许会有些理想化,但是真正去思考这些,才能赋予历史以实践意义。

2、武黎嵩 《先秦诸子百家》

颜世安先生的高徒,其实南大这一点比较好,基本所有的老师本硕博都有南大的背景,因此有了一种精神的传承。

武黎嵩讲的是诸子百家,内容早已经忘记,但是他学术以及思想的魅力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比如明明感受到谈诸子的时候,经常会在里面夹带自己的私货,但是他的思想脉络体系是清晰的,因此别人都能够理解。

当然影响最深的是先生的表里合一,很多人可能嘴上说的是一套,但实际上做的是另外一套,但是武黎嵩先生做的和他说的往往是一样的,这一点非常让人感动。

这两位历史学院的先生,不仅仅学问深,对于教学的准备也是充分的,从来不会让本科生失望,这点让人钦佩。

第4个回答  2020-09-15

南大向来是以文科见长的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老师,各个都是大神。

1、潘知常

潘知常老师的课,虽然听时间长了,感觉都是生命美学那一套重复的理论,但是第一次听他课的时候,感受到依旧只有惊艳和敬佩。

比如像第一次听潘老师谈红楼梦,他是这样评论,三姐对柳湘莲三年默默的爱“爱情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完成。感情有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完成的部分,也许这个人并不一定在乎对方的回应。这句话即使我已经毕业多年,但依旧铭记,时常受用。

当然潘老师很多时候讲课就是泥石流,完全没有大学教授的架子,各种接地气的话都吐露出来,时常也会跟大家将一些黄色的段子,因此课堂上也时常充满着欢声笑语。美学的课程和世俗的段子在一起,真的是一种强烈张力。

2、但汉松

南大公认的男神,当然不仅仅因为长相,更是因为但汉松老师的声音。基本很多学生都是先觉得但汉松老师的声音好听声,然后才开始去听他的课,然后被他解读的内容吸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但汉松老师的文学功底也是绝对的扎实,比如他《美国文学》这节课。他讲诉那些作家、作品、电影,让学生能够有兴趣跟着他的指引去了解这个作家,这部作品,看这部电影,这已经是难能可贵。

同学们甚至开欢笑,但又松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被记录下来,作为名言警句传承给自己的子女,可见但汉松老师的魅力所在。

遇见这些优秀的老师,其实适合最美的思想相遇,和最美的文学相处的一段奇妙旅程。

第5个回答  2020-09-15

南大社会学院在读,介绍几个社院的男神给大家认识。

1、陈昌凯:《心理学和生活》

第一次听陈昌凯老师讲课,本来以为穿着深色西装戴眼镜的老师肯定是无趣乏味的,没想到越听越入耳,就越想继续听下去,再接着,就对这个老师产生了兴趣,后来听学长学姐介绍,才知道陈昌凯老师在南京大学早已名声显赫

陈昌凯老师的《心理学与生活》刚开始听如果不深入思考和代入的话可能听着会有点像心灵鸡汤,过于通俗。但是仔细想后,会更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正如陈昌凯说的那样:“共情真的是人类最美丽的情感。”只愿意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可能永远不会懂,与他人建立连接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事情。真真庆幸我身边充满了共情能力强的小天使,我遇到困惑时,会肯定我的情绪,替我解释我的情绪,夸赞我鼓励我。

2、翟学伟《儒家有关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理想图景》

翟学伟教授的讲座是南大同学的必修课。记得有一次提问环节,我问他,您说的这些,是很有道理,但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我们似乎用不到。

翟学伟教授说(大意),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和欧美的学生也交流过,他们面对一个现象,或者一个新事物的时候,他们首先思考的往往是:这是什么?(what?)、这是为什么?(why?)、这是如何产生/运作的?(how?);而我们的学生往往首先会想:这有什么用?或者,这有什么价值?

我想这就是翟学伟深受大家喜欢的原因,学习的意义不是有什么用,而是背后的运行机制

很感谢社会学院这些优秀的老师,让我成为一个脱离实用主义低级趣味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