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蕴璞的“莱蒙托夫情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俄罗斯19世纪伟大诗人莱蒙托夫的诗歌通过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顾蕴璞的翻译再创造,跨越时空,在中国觅得众多知音。
83岁高龄的顾蕴璞日前获颁俄罗斯作家协会“莱蒙托夫奖章”,以表彰其在俄罗斯语言及文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莱蒙托夫奖章”是俄作协为纪念莱蒙托夫诞辰200周年而设。这一荣誉对于顾蕴璞可谓实至名归:在翻译莱蒙托夫作品道路上长达52年的坚守,完成460多首的译作。
“我一生中有两个难以割舍的情结:一个是俄语情结,另一个就是莱蒙托夫情结。”他说。
顾蕴璞出生于江南名城无锡,1955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北大俄语系学习。他在课余时间主动大量阅读俄罗斯文学精品原著,听各种讲座和走访校内顶级外语专家,像海绵一样汲取着各种新的知识。
大学毕业后,顾蕴璞留校执教,并在工作之余阅读并翻译俄罗斯诗歌。自此,他开始迷上了莱蒙托夫的作品。他认为,没有创作冲动,便不会产生文学原著。同样,没有译者的再创作冲动也产生不出好的译著来。“在翻译中我渐渐地正在变成莱蒙托夫,莱蒙托夫也正在渐渐地成为我自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的好诗,应该是心底的歌。但顾蕴璞用心译就的好诗在出版过程中却颇费周折。60年代初,他将莱蒙托夫一百首抒情诗的译作投寄给某出版社,结果,有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直至18年后,才得以把诗稿找回。
他在此基础上精心地反复修改,先是在《苏联文学》杂志上刊出其中的五首,获得读者的好评。此后,各种版本的莱蒙托夫诗选、《莱蒙托夫作品精选》、到中国第一部《莱蒙托夫全集》不断地在他的翻译或主编之下面世。他于2002年撰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研究莱蒙托夫的专著。
以译介莱蒙托夫为基础,顾蕴璞不断拓展对俄罗斯诗歌的翻译和研究:从普希金、叶赛宁、帕斯捷尔纳克、布宁,到白银时代和苏联时期各流派,受到中国和俄苏文学界的欢迎。
1998年,顾蕴璞因译作《莱蒙托夫全集·抒情诗Ⅱ》荣获中国作协首届鲁迅文学奖,2006年因对俄罗斯文学研究与翻译方面的贡献获俄罗斯作协颁发的“高尔基奖状”,2007年因翻译方面的业绩获中国译协颁发的“资深翻译家证书”。
年逾八旬的他仍是笔耕不辍。“挖十口浅井,不如挖一口深井。我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要坚定不移深入地走下去,不断地升华,不断地改进。”顾蕴璞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