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举例子可以隔行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1. 隔行不隔理,这个故事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启示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听到"隔行如隔山"的感叹,也经常会看到坚信"隔行不隔理"的求索者。事实上,"隔行如隔山"与"隔行不隔理"这两句话貌似相悖,实则相通。从内在必然性上分析,虽然隔行隔山,但却不隔理。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这一特质,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大有益处。

"隔行如隔山"说的是每个行业、领域、专业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有不同于其他行业或领域的技术、技巧和方法,相互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要求人们必须干一行研究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只有经受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历练,更多地掌握各方面知识和本领,才能使自己成为"通才";只有充分了解并尊重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和个性特点,做好搭配组合,才能达到优势互补,实现1+1>2,成就优秀团队……。当然,正视"隔行如隔山",并不意味着将自己圈定在"山"中,正确的态度是向更高的"山"迈进,从更高层次理解"隔行不隔理"蕴含的哲理。

"隔行不隔理"是说不同行业和领域虽各有特点,但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相通,有共同的规律可循。从"隔行如隔山"到"隔行不隔理",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既是认识上的提升和跨越,也是拓展思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必由之路。它昭示人们要善于跳出本行业、本领域、本专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借鉴不同行业、领域、专业的经验,丰富自身、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走出局限性,把握规律性,实现创造性。实践告诉我们,所谓的"外行"和"内行"只是相对而言的。一个善于把握和驾驭不同行业和领域相通之处,开窍明"理"的"外行",很快可以成为内行,可以领导内行。对计算机技术并不精通的郭士纳带领IBM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一位不会游泳的美国游泳教练却培养出了世界游泳冠军,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如何才能在"如隔山"的迷雾中开辟"不隔理"的通途呢?一要坚信隔行隔山但不隔理。既不能死抱"隔行如隔山"不放,又不能以"隔行如隔山"为借口,不愿费心劳神去了解和探知其他行业、领域知识,要不断破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束缚,坚持攀"山"寻"理"不止。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捅破"窗户纸",打通不同行业、领域和专业,关键是把握一个"悟"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悟性的高低。对有心人而言,自然与社会、人文与科技、做人与处事,其实都存在相通之理,善于融会贯通,就能做到此一事悟出彼一事道理。世间事物大道相通,一理通则百理通。当然,所谓"悟"绝对不是闭门造车、胡思乱想,能否悟得到、悟得通,是以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实践阅历为前提和基础的。

因此,工作中既要承认"隔行如隔山"的客观性,更要坚信"隔行不隔理"的真理性,只要敢于挑战,不断超越,提升素质,增长才干,就一定能够在各个领域和岗位开创新局面,取得新的业绩。

2. 写文章是不是一定要举例子

有些网友说我的文章缺少例子,甚至认为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在写应试议论文,非要讲究个什么论点论证之类的东西。

我想,如果写的文章不用接受教条主义者的评价,那么只要按照文章的逻辑来写就可以了,也就不用照顾那些无聊的臭规矩。 对于一篇说理的文章,论证要比例子重要得多。

如果观点新颖、论证到位,即使没有一个例子,也仍然不失为一篇好文章。某篇文章中没有例子,并不等于就找不到合适的例子,可能恰恰是例子太多又太平凡了。

要是特意提出某一个例子,就会损害论证的普遍性;要是再多提几个补充完全,又会让文章显得冗长啰嗦。一般来说,只有当我们找到具有启发性的典型事例时,才会考虑给出这样的例子,不然的话也就只能多凑一些字数而已。

此外请大家注意,对于较高观点而言,低层次的论证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例子,不妨称它为抽象事例。有的网友说我的文章缺少例子,可能只是把例子限定在具体常识的层面上,而忽视这里的抽象事例。

我的文章一般观点都比较高,如果要追溯到具体的常识,战线就会拉得比较长,文章也会显得不必要的啰嗦,甚至是出现断层。对于这样的高观点文章,能找到生动形象的典型事例自然是最好,但我们不能对此太苛求,毕竟这大都只是个别情况,更多的则是需要使用一定程度的抽象事例。

教条主义者要求中学生举简单的例子,大概是不需要他们去写高观点的文章吧。 教条主义者要求中学生举例子,除了能够形象的说明事物之外,就是可以显得客观一些,不会让论证变成纯粹的狡辩。

这里我就不谈这种观点的现实奴性了,只是指出这样的客观仅仅是一种幻觉。事实上,写文章时所举的例子都是有利于自己论点的,总是会不自觉的忽略那些反例,这就造成了所有的事情就是如此的假象。

比如我们谈及网瘾的危害时,总是说某些学生因为沉迷网络而耽误学业,却忽视网络对另一些学生的思想启蒙作用,而那些沉迷网络的学生,更深层的原因大概还是对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失望吧。可见,举例子不仅仅能够说明问题,同时更具有掩盖问题的暗示作用。

对于作者而言,特别是能提出高观点的作者,举例子并不是必需的,但我们的读者却可以通过尝试举出恰当的例子来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看一下,就在这篇文章里,我到底举了多少例子,又有多少个属于所谓的抽象事例呢? 高考作文实在是害人不浅啊,请看博文: 高考作文怎么也成选秀活动了。

3. 写作文要举例子~帮忙~

哥白尼的日心说。1499年,哥白尼毕业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任天主教教士。他回到波兰跟叔父一起工作。其叔父,瓦茨恩罗德,使费琅堡天主教大教堂的主教。哥白尼当时住在教堂的顶楼,因此可以长期进行天文观测。 那个时候,人们相信的是1500多年前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创立的宇宙模式。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均围绕地球运动,而恒星远离地球,位于太空这个巨型球体之外。然而,经仔细观测,科学家们发现行星运行规律与托勒密的宇宙模式不吻合。 一些科学家修正了托勒密的宇宙轨道学说,在原有的轨道(或称小天体轨道)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天体运行轨道。这一模式称每颗行星都沿着一个小轨道作圆周运行,而小轨道又沿着该行星的大轨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几百年之后,这一模式的漏洞越来越明显。科学家们又在这个模式上增加了许多轨道,行星就这样沿着一道又一道的轨道作圆周运动。 哥白尼想用“现代”(16世纪的)技术来改进托勒密的测量结果,以期取消一些小轨道。 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哥白尼不辞辛劳日夜测量行星的位置,但其测量获得的结果仍然与托勒密的天体运行模式没有多少差别。 哥白尼想知道在另一个运行着的行星上观察这些行星的运行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基于这种设想,哥白尼萌发了一个念头:假如地球在运行中,那么这些行星的运行看上去会是什么情况呢?这一设想在他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了。 一年里,哥白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从地球上观察行星,每一个行星的情况都不相同,这是他意识到地球不可能位于星星轨道的中心。 经过20年的观测,哥白尼发现唯独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这意味着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他立刻想到如果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那么地球就该绕着太阳运行。 这样他就可以取消所有的小圆轨道模式,直接让所有的已知行星围绕太阳作圆周运动。 然而,人们是否能接受哥白尼提出的新的宇宙模式呢?全世界的人——尤其是权力极大的天主教会是否相信太阳是宇宙中心这一说法呢? 由于害怕教会的惩罚,哥白尼在世时不敢公开他的发现。1543年,这一发现才公诸天下。即使在那个时候,哥白尼的发现还不断受到教会、大学等机构与天文学家的蔑视和嘲笑。终于,在60年后,约翰尼斯·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雷证明了哥白尼是正确的。 而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著的《周易》里,就已经记载了作 日心说

者认为太阳是大地的主宰,大地要顺从太阳,围绕太阳运转。这是以日为参照,实质上也就是日心说。但没有得到多少认可。

4. 话题作文怎么写,举个例子可以吗

话题作文又称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描写。最好选两个事例,可以是中外或古今对比。层层递进更有说服力。比如说课文《学与问》、《谈礼貌》、《学会合作》等,都可以去看一下。如果想写可以题目可以起《_____最重要》、《学会____》都可以。中心要明确,要别人一看就知道你要表达什么意思,两个事例要是递进关系,或者是一个正事例,一个反的。

例文:

在十四、十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称为包买主的生产方式,它是将生产资料分配给多个手工业者,通过他们的共同合作来完成生产任务。这也许就是现代商业合作的雏形了吧。

而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合作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它不在只是一种商业运营方式,而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成了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动力。

合作无处不在。便是在自然界中,人们也不难发现合作的身影。在不大的蚂蚁家族中,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兵蚁肩负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则生育后代,还有的哺养后代。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蚂蚁家族正是凭借每一个成员的合作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世界著名飞机协和客机的生产正是通过合作分工完成的。它的每一个部件,大到机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颗螺丝,都是由不同国家的专业部门分别制造的。最后再将不同的部件组装,一架协和机才算上了天。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合作源于信任。在现金诸多的国际组织与团体中,其实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而这样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国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合作是需要不同的个体共同完成的,而且是需要默契的。如果个体间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会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譬如世界贸易组织中关于定期汇报签约国财政状况的规则,倘若签约一方为了保留实力而虚报少报相关数据,那么,这种不信任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合作的失败。因此,不难看出,缺少诚意和信任的合作毫无存在的价值。

合作就是力量。如果仅让你用一支筷子吃反,它几乎连块肉都夹不起来,而用一双筷子,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可见,只有合作才能发挥个体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拥有大于个体的力量。正如当年诸葛亮指挥蜀军大败曹兵的战役,大多是以少胜多。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葛亮清楚地知道,只有合作才具有无穷的力量。

合作的确是一种精神,它源于信任,且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是难以估量的。这个时代呼唤许多精神,而合作精神将永远是推动时代前进的不竭动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