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制度: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宗教祭祀与军事征伐是君主专制的头等大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古代中国的“王”字,有两种解释.一是
董仲舒的看法,参通天地为王;二是
甲骨文中的“王”,为斧的象征,故而历史传说中的
周公“负斧依南向而立”.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1、经济基础稳固:经济基础主要在于两点:土地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皇帝总揽天下大权,包括行政、财经、司法、军事的权力,同时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
3、皇帝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官僚制度的趋向是皇帝任用亲信随从以取代和驾空庞大的官僚机构.皇帝相信的是身边的仆从,而不是正常的决策行政系统.针对相位即外朝亦即正常的行政办事机构,常采取两种方法以制约其行政职能:一是架空,二是分权.因此,
秦汉时代建立的丞相,魏晋时代就被尚书取代;魏晋后期更是出现了中书省,取代了尚书;东晋时代出项了门下省,取代了中书省;明代的内阁、清代的军机处,同样是内朝挑战外朝的例子.古代正常的行政决策制度,有朝议制度、谏议制度,而这些在内朝决策中荡然无存.
4、中央对人身控制严密:(1)最早实行人口统计和户籍管理,如“什伍组织”,把百姓编入什伍之中(
管仲制定,以10家为一什,以5家为一伍,什有会长,伍有伍长,对基层进行控制,有上报制度、惩罚制度);再如
商鞅“连坐法”,把伍、什通过户籍办法编制起来,相互告发和同罪连坐.一般来说,郡县长官为皇帝直接任命,郡县之下有乡(10亭为一乡)、亭(10里为一亭)、里(25家为一里)、什、伍等组织,它们管理人民、土地和赋税,使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结果是使得平民失去流动的可能.